山东是“人文沃土”,更是“手造沃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市级名录4121项,县级名录12758项,总量居全国前列。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吗,每一道美食背后都蕴含着一种情怀,一种文化。或是古老厚重的历史沉淀,或是摩登时尚的朝气蓬勃,那些历经岁月的味蕾经典,留存了一座城的文化与记忆。
此次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除了各地精美的手造艺术品,还有那些有着悠久历史和传承的“城市味道”。这些“城市味道”,哪一个可以悦动你的味蕾?
淄博:周村烧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考证,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山东周村烧饼源于汉代的胡饼。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恒帝延熹三年,就有贩胡饼者流落山东境内,世代相传,风靡各郡县。
明朝中叶,一种名为胡饼炉的烘烤设备传入山东周村,饮食店的师傅们根据焦饼薄香脆的特点,用上贴烘烤胡饼的方法,创造出了山东大酥烧饼。清朝光绪年间,山东周村郭姓烧饼老店“山东聚合斋”对烧饼制作工艺潜心研制,几经改进,使山东周村烧饼以全新的面目、独特的风味面世。
周村烧饼用料简单,只需用面粉、芝麻仁、食糖或食盐即可制成。它以薄、酥、香、脆而著称。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原料配方、延展成型和烘烤是周村烧饼成败的关键。其核心在于一个“烤”字,烤主要看火候工夫,所谓“三分案子七分火”。若非高手,掌握不好烤的技艺,烧饼质量就难保上乘。
济南: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亓氏酱香源,该老字号起源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迄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据《莱芜市志》记载,创始人亓宗尼于1844年弃考从商,经营亓家菜馆,至今已传承七代。
亓氏酱香源制作食品种类繁多,有酱鸡、酱牛肉、酱猪肉、酱猪蹄、酱肠等十几个品种。其制作具有独到之处,最主要就是讲究固汤、安食。所谓“固汤”就是选用新鲜的牛(猪)骨、鸡、鸭,武火开、文火炖,待到一定火候再加入去腥佐料,去骨、去渣、提汤,此所谓“大汤”。
亓氏酱香源历经百年传承,形成一套具备传统文化特色的制作流程,比如具备地域特色的“一问一答”。“制作酱肉前,先要精选原料,掌门人选料时进门就高声问道:‘鲜吧?’采购肉料的伙计高声回答:‘鲜的!’加工时,问伙计:‘净吧?’加工制作的伙计回答道:‘净的!’,之后在下锅、肉熟起锅等过程中,也遵循这一程序,当听到“起咧,起—咧,起——咧!”的声音时,附近的人们就知道亓家酱肉做成了。
青岛:周氏流亭猪蹄制作技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山东青岛,只要一提猪蹄,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地想到“流亭猪蹄”。流亭猪蹄是青岛特色美食之一,因产自城阳区流亭街道而得名。该美食色泽鲜亮、味道清爽、口感软糯,有“天下第一蹄”的美誉。而在众多流亭猪蹄品牌中,又以“周氏流亭猪蹄”最为出名。
据史料记载,流亭猪蹄始建于清咸丰年,成名于世,而老字号“周氏流亭猪蹄”是最正宗的公职人员,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并传承到第四代。有食客在博客中以“猪蹄开锅天下流口水,周公吐哺九州赴城阳”来形容周氏流亭猪蹄。
枣庄:枣庄辣子鸡(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在清朝晚期,在临城县(现枣庄市薛城区)城北,有一个叫徐子华的厨师,曾经是清皇宫中御厨,晚年告老后在此地开了一家饭馆,根据自己多年御厨的经验创造出“辣子鸡”这道菜。
枣庄辣子鸡采用当地散养土鸡,其特点是鲜、辣、香,色艳味重。烹炒鸡肉多以本地散养公鸡为佳,其中最以老公鸡和小公鸡最为优选。辣椒必须用枣庄当地叫做望天猴的朝天椒,它皮簿、籽粒饱满密实,辣味十足,就连洗辣椒的手都会辣的疼痛。
东营:广饶肴驴肉(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饶肴驴肉制作技艺,是一种以独特配方烹饪驴肉的传统工艺,始于清同治初年。肴驴肉属鲁菜系,经过世代相传成为广饶地方家喻户晓的名吃。
相传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乐安关帝庙大殿落成,百官聚集朝贺。盛筵之上,佳肴繁多,唯肴驴肉受人青睐,被推为百味之冠。后来,广饶县崔殿堂、崔增堂兄弟二人,将原来的肴驴肉做法进行了改革创新,肴出的驴肉色鲜味美,回味无穷。
烟台:龙口粉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口粉丝是中国的传统特产之一,其生产历史悠久。明末清初,招远人创造了绿豆做粉丝的新技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招远粉丝以“丝条均匀、质地柔韧、光洁透明”而闻名远近。
龙口粉丝的出口最早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招远粉丝开始集散于龙口港装船外运,为与烟台其他地区的粉丝区别开来,包装物上标以“龙口粉丝”“招远基本地”字样,始称“龙口粉丝”。因其原料好,气候适宜,加工精细,因而产品质量优异,被称为“粉丝之冠”。
潍坊:朝天锅(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朝天锅起源于清代中期,产生于潍县大集之上。潍县大集乃山东第一大集,号称有“十万之众”,人多吃饭就成了问题,朝天锅应运而生。最早的名字叫杂碎锅子,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大部分还叫杂碎锅子 。
据《潍城政协文史资料》第三辑上介绍:“设于集市,露天支锅,围一秫秸箔,名朝天锅。”以锅台为桌,食者围锅而坐,吃饼卷肉(各种肉品)、肉丸子、鸡蛋,用木勺喝汤,佐以疙瘩咸菜和葱白。后发展到室内,漆光圆桌,改木勺喝汤为舀到小碗内,再用小勺喝,并增添日本产佐料“味之素”、酱油、香菜 。
济宁:孔府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500年前山东的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国饮食注重精细、中和、健康的审美取向,受孔子礼食思想的影响,讲究排场和饮食礼节。传统孔府菜正规筵席有“鱼翅席”、“翅鲍席”、“海参席”、“燕翅席”等,都能体现出孔府菜---官府菜典雅大气的一面。自公元前272年创立以来,承袭两千多年的孔府菜集传统饮食文化与礼仪特色于一体,曾在最高规格的国宴上大放异彩,说是浓墨重彩也不为过。
孔府菜代表菜有:当朝一品锅、燕菜一品锅、燕窝四大件、烤牌子、烤花蓝桂鱼、红扒熊掌、扒白玉脊翅、御笔猴头、烧秦皇鱼骨、菊花鱼翅、神仙鸭子、一卵孵双凤、八宝鸭子、霸王别姬、绣球鱼肚、怀抱鲤、带子上朝、干蒸莲子。
食物,承载了一个人的味蕾记忆,也涵盖了一个人的过往经历。在恪守礼学的孔家人眼里,食物本身早已与文化合为一体,融进“饮和食德”的修养中去。
泰安:泰安豆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豆腐是泰安人的美食灵魂,三天不吃便浑身难受。泰安豆腐用北方黄豆加石膏制成,浆细含水多,质嫩而不流,洁白如雪,味道甘美,富有弹性,久煮不老亦不糊。
泰山水矿物质含量极低,使豆腐蛋白质极易凝固,赋予了泰安豆腐无比优越的特质,豆腐营养丰富、物美价廉,谐音 “都富”,深受本地人的喜爱。
泰安豆腐号称“神豆腐”,“凌晨街街梆子响,傍晚户户豆腐香”的景象千年不衰,现在虽然很难再听到卖豆腐的吆喝声,但美味的豆腐从未迟到过。
威海:胶东花饽饽(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饽饽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源于明朝,清代以后设专门的饽饽局。每个饽饽都刻有鲜红的印子,这就是“花饽饽”的前身。
由于地域不同,因此技法也不同,每个地区各有特色、风格迥异,造型和色彩搭配也有所区别。凡是重要的节日,勤劳、善良的胶东人民,总会用最普通的面团,做出荷花、蝴蝶、百岁、寿桃等寓意造型。待蒸熟凉透,再点染五彩缤纷的颜色用以祭祀、观赏、食用或馈赠亲友。
花饽饽制作工艺复杂,是民间托物寄情、喜庆丰收,祈福纳祥的生活艺术品,一团团柔软细腻的面团在手指间肆意翻转,再灌之以艺术的芳香,终成为一个个造型奇特,饱含着生命力的胶东饽饽。在不动声色之间,传承着百年历史,诉说着悠悠往事。
日照:日照茶手工炒制技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茶是日照民间,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手工技艺,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最初日照人把平日里,能够消炎去火等野菜、树叶用来煮水喝,因季节的原因,采摘下的新鲜野菜不能放置长久,所以人们就想出来用铁锅炒干的办法制作便于保存。
临沂:鲁城全羊宴制作技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城全羊宴制作技艺,源于清乾隆年间,历经三个朝代,传承九辈人。鲁城全羊宴是皇宫御用膳菜演变成今日的“全羊宴”名吃,系指用整个羊体的各个不同部位,采用“烹、炒、炸、炖、蒸”等不同做法,精制成形、色、香、味各异的菜肴。
鲁城全羊宴,特选鲁城雄性小山羊为原料,做出的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加之配有多种中草药和新兴的一些佐料,使菜肴不膻不腻,脆嫩爽鲜,食之可口,冬食可补身壮体,夏日可净肠健胃,四季皆宜,老少喜爱。
德州·德州扒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92年(清康熙三十一年)扒鸡面世。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驻跸德州,下榻与其少时的老师著名诗人田文家,尝到了州城名产——五香脱骨扒鸡,龙颜大悦,被康熙大帝御封“神州一奇”。从此,德州扒鸡做为贡品进入宫廷。乾隆年间,扒鸡制作艺人被召进皇宫御膳房,从而德州扒鸡名扬天下。
聊城:东阿阿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千多年前,聊城东阿县开始生产阿胶,明代中后期,达到“妇孺皆通熬胶”的鼎盛时期。
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工序复杂,包括整皮、化皮、熬汁等五十多道工序,全为手工操作,尤以熬胶、晾胶最为复杂,其间挂珠、砸油、吊猴等环节最显功力,一口阿胶井,蕴涵着阿胶的点点滴滴,一代代东阿人,守护了数千年技艺。
滨州:武定府酱菜(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民县腌制酱菜的历史悠久,兴于明,盛于清。发展到清代中叶,已成为邑之特产,远近闻名,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武定府酱菜又称为武定府小菜,因惠民城是州府驻地。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州为府,故以“武定府小菜”冠名。
菏泽:单县羊肉汤(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县流传一句老话:“来到菏泽牡丹城,不品单县羊肉汤,等于白来菏泽走一桩!”
单县羊肉汤制作技艺,可以追溯至清嘉庆十二年,以“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而不膻,香而不腻,烂而不黏”而著名。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创新,单县羊肉汤得以发扬光大,成为菏泽的标志性美食之一,被称为“中华第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