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艺 黄宙辉 通讯员 粤文旅宣
制度创新为广东文物考古工作铺平道路,全省正加快建设有华南特色的考古学人才培养体系……记者从4月18日召开的广东省文物考古工作会议上,获得一系列令人振奋的信息。
会上,广州、潮州、中山大学、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领队代表等单位和个人分享了文物考古工作的经验。
广东核定不可移动文物2.5万余处
近五年来,广东加强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延年益寿”。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核定公布不可移动文物2.5万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开平碉楼与村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5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00余处;“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全省备案博物馆367个,定级博物馆总数位居全国第二;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13处,可移动珍贵革命文物4783件/套,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广州在城市建设中抢救发掘了一批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以来,广州市开展考古项目1719宗,平均每年近300宗,发掘增城金兰寺等重要考古遗址,清理古墓葬3000余座,出土重要文物15000余件套。
同时,广州创造条件,对一批重要考古遗址实施原址保护,如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南越国木构水闸、北京路千年古道、南汉二陵等,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项22处,有历史文化街区4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项。
潮州古城核心区2.33平方公里,保留着古城形态和生活的原真性,牌坊街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牌坊街义兴甲巷被文化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广济桥代表国家形象载入《中伊建交50周年》纪念邮票,第三次荣登“国家名片”。
“活化”是潮州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关键词。潮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星表示,在古城的保护上,一是利用“绣花功夫”激发古城新活力。坚持以文塑城,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古城“百家修百厝”“微更新”“微改造”;
二是依托文旅活动活化利用古城民居。鼓励修缮后的名人古宅、家祠宗庙等活化利用为景点或茶馆、民宿客栈等;三是打造“博物馆之城”盘活文化资源。
制度创新为文物考古工作铺平道路
文物保护需要政策制度的加持。以广州为例,2013年,《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修订实施,率先实行“考古前置”,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明确由政府承担文物考古工作费用,为全国文物考古提供了经验。
2014年5月,《广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前考古调查勘探程序暂行规定》出台,有效缓解了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之间的矛盾。伴随着文物保护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先考古,后出让”的基本建设考古工作制度逐渐落到实处。
文物资源在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掘的同时,广东文物考古从业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2014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整为文物考古研究院,2019年加挂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和南汉二陵博物馆牌子,现有在编人员63名,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7人。
同时,广州设立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保障考古工作经费,2014年以来广州市已安排3.7亿元用于城市考古和文物保护。
去年年底,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增编改院,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更名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并从原有财政补助一类事业编的50名扩编为91名。
其主要职能也由原来的“承担有关文物调查、保护、发掘、研究和宣传工作”,拓展为“承担全省陆地及水下考古调查、勘探、保护、发掘与研究任务;承担古遗址古墓葬保护、古建筑勘察设计等工作;承担文化遗产调查、文化遗产利用及公众考古等工作”。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表示,全院将紧抓更名扩编的新机遇,聚焦“考古中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等重大课题,继续完善岭南考古学文化发展框架和编年序列。
建设有华南特色的考古学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作为华南地区高校中唯一的考古学本科专业的学校,中山大学考古学科历史悠久,近年来学科发展跨入新阶段,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入选“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郑君雷介绍,学院现拥有本科、硕士、博士至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层次,拥有中山大学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广东省文科综合实验示范中心)、人类进化与科技考古实验室(广东省文科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支撑体系,长期以来为粤港澳地区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高质量考古人才。
在考古学人才的培养上,中山大学考古专业加强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考古文博单位的合作,通过共建教学研究基地等形式,开展了河源市和平县谢屋背等遗址发掘、广州市流溪河和增江流域区域考古调查、汕尾市沿海地带考古调查、阳江市海洋文化遗产调查等工作。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朱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