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丰富立法形式,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发挥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美丽黄山,优美山水与灿烂徽文化交相辉映。犹如秀丽绝伦的美景,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小快灵”立法成绩斐然:古建筑受损,这里有法律“巧匠”修缮;风景区开发,这里有法律“红线”规范;徽州文书档案抢救与保护难题,这里有法律“保护网”聚焦破解。2022年,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将审议《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为历史文化保护立法再添新篇。
黄山市古称徽州,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如今,用针对性强的“小快灵”立法来保护好独特的徽风徽韵,成为黄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的重要切口和鲜明特色。黄山市在“小快灵”立法保护历史文化、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积极探索、纵深推进,体现了地方立法的创新作为,为“小快灵”立法的地方实践提供了独具特色的黄山经验。
筑好黄山非遗的法治屏障
展台上陈列的木雕、竹雕诠释出简与繁的迷人交响,非遗传承人兴致高昂地现场表演自己的绝活儿,精湛的绿茶制作技艺将一片叶子“涅槃”成茶的过程完美演绎……2021年6月12日,为了让非遗更加贴近百姓、服务大众,“徽州非遗·智创美好生活”非遗进景区活动在黄山市徽州区潜口民宅和岩寺老街精彩上演。这些活动打造的非遗创意集市成为人们领略黄山非遗文化的便利路径。多姿多彩的传统非遗,正在街巷的烟火气中以新姿态传承再现,点亮百姓的美好生活。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推动非遗资源由静态保护向活态利用升级,努力实现保护与利用互促共进、良性循环,让珍贵的徽州文化留下来、活起来、美起来。
来自黄山的安徽省人大代表俞鹦鹦介绍,截至目前,黄山市已出台《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15个规范性文件;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黄山徽艺小镇等项目;搭建故宫博物院驻安徽黄山市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市非遗文创体验中心等创新型平台;举办五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等活动;推动非遗研学、非遗夜市、非遗文创区等项目建设。黄山市有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等10大类1325个代表性项目,全市现存的非遗种类和数量在安徽省地市中均位列第一。
这份亮眼的成绩背后是黄山市非遗保护工作的久久为功。王祖伟、姚顺武、俞鹦鹦等多位黄山的全国、省人大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向记者坦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今面临资金不足、“重保护轻利用”、缺乏年轻的传承人才队伍等诸多难题,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倾斜支持。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为推动黄山市非遗保护工作更有质效,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切口”立法被提上议事日程。记者了解到,黄山市已正式启动《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工作,目前正在广泛征集非遗保护工作人员、非遗传承人和相关单位的意见,确保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为黄山非遗保护工作保驾护航。2022年,条例草案将提请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小快灵”立法“三部曲”徽州文化焕生机
徽州古城、徽州古建筑、徽州文书档案是黄山市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片,也是百姓迫切期盼立法保护的三大珍贵财富。
面对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迫切需求,黄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公众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围绕徽州古城、徽州古建筑、徽州文书等历史文化保护,先后制定三部特色亮点鲜明、符合实际需要的“小快灵”法规:《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黄山市徽州文书档案保护条例》,着力让徽风徽韵在依法保护中更好得到传承,不断提升黄山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为城市发展和群众福祉注入法治动力。
天下游子痴绝处,无梦神游到徽州,歙县古城中的一砖一瓦皆奇绝。2016年1月,出席黄山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刘宏军等20名人大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关于提请启动立法程序,依法制定《歙县徽州古城保护管理条例》的议案”,呼吁立法保护古城。
黄山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代表的立法建议。2016年8月,为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古城徽州古城,黄山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条例全文共42条。这是黄山市正式被赋予地方立法权之后,成功制定颁布的首部地方法规,填补了中国“四大古城”中唯独徽州古城没有立法的空白。条例的颁布为古城保护管理利用奠定坚实基础。如今,古城管理机制不断顺畅,古城保护氛围愈发浓厚,徽州古城焕发了新生机。在条例的护佑下,徽州古城先后荣获“中国休闲小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在总结《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又聚焦徽州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进行了更多“小快灵”立法的尝试。
“粉墙黛瓦马头墙”。黄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徽派古建筑更是点多面广、星罗棋布,以其独特风格成为徽文化的承载体和“活化石”。保护利用好徽派古建筑,就是守住徽文化的“筋骨肉”、传承徽文化的“精气神”。2017年,针对众多徽州古建筑得不到有效保护、濒临毁损、年久失修等现状,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条例全文共28条。条例明确每年六月的第二周为古建筑保护宣传活动周,旨在增强全民对徽州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2018年,黄山市人大常委会着手研究编制第七届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规划项目分为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三大类,以生态黄山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民生保障等作为立法工作重点,找准立法“小切口”,打造出具有黄山特色的地方立法体系。
徽州文书档案被称作是继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内阁档案之后,20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它是古代徽州留给我们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为依法规范徽州文书档案的收集、保护和利用,2021年,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黄山市徽州文书档案保护条例》,密织徽州文书档案“保护网”,条例全文共30条。
“三特”立法添彩“徽风皖韵”
自2016年被批准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黄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扣高质量立法要求,把保护黄山绝佳生态和历史文化作为推进地方立法的重要切入口,制定出台一批“小快灵”法规。近年来,黄山市“小快灵”立法工作特点突出,留下串串闪亮足迹。
截至2022年4月,黄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10部体现市情特点、地域特征、人文特色的“小快灵”法规,为建设现代化新黄山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坐拥地,黄山市拥有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黄山市人大常委会还为加强道教名山“齐云山”保护管理而制定《齐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条例全文共28条。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这些“小快灵”立法虽然篇幅不大,但是立法工作要求却丝毫不降低。在地方立法实践中,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质量作为立法工作的生命线,不断健全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工作机制,确保每一部地方性法规都成为管用好用的精品。
在法规内容上,每一项立法,黄山市人大常委会都着力找准切入点,写好“关键几条”,能用三五条解决问题就不搞“鸿篇巨制”。从法规的实施效果来看,这些法规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对完整保护徽州历史文化、景区资源、风貌特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让徽风徽韵在依法保护中更好地得到传承,让璀璨夺目的徽文化大放异彩,还充分发挥了立法的地方特色,是黄山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小快灵”立法,化繁为简,用立法解决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的生动实践。
“小切口”改善“大民生”
“法者,治之端也。”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人民群众期盼什么,立法就要跟进什么。
地方立法,重在“接地气、有特色、行得通、能管用”。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立法建议项目优先纳入年度立法计划。
除了历史文化保护,黄山市人大常委会还重点围绕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出台了一批特色鲜明、符合实际需要的“小快灵”地方性法规。“小切口”立法的实践中,寄托着心系民生的大情怀。
△2022年4月,黄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善武(右一)在休宁县调研美丽乡村建设情况。(黄山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黄山市是安徽省首批通过立法约束餐饮浪费行为的城市。2020年,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黄山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在全国率先制定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
《黄山市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于2020年9月14日经黄山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并于2020年9月29日经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从法律层面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全文共26条,已于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剑指餐饮浪费行为的《黄山市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规范养犬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市容环境的《黄山市养犬管理条例》,旨在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黄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着眼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黄山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这些仅凭“关键词”就足以明了其主题特色的地方立法,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体现了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加强民生领域立法的创新作为,为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历次黄山市人代会上,都有多位人大代表反映群众心声,建议“要加强对已颁布地方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维护法规的权威性”。
为此,黄山市人大常委会树牢立法与执法并重的理念,先后对《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齐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黄山市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等地方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对法规执行情况进行充分检查和评估,推动有关方面压实法定责任、细化法定要求,确保法规执行不落空、不走样,让一件件地方性法规成为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法律武器。
“四个必须”让法律闪耀民主光辉
立法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站稳人民立场,提高立法质量,黄山市人大常委会不仅完善立法项目征集、论证制度,还明确要求每个立法项目都满足“四个必须”——必须召开专家论证会议、必须深入开展立法调研、必须征求基层执法单位和人大代表意见、必须网上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为了进一步敞开立法大门,2018年4月,黄山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立法领域对应、知识结构合理、人员规模适度的原则,建立由60位法学专家、各专业领域专家和语言文字专家等组成的立法“智囊团”,并出台《黄山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管理办法》,规范立法咨询专家的选聘和管理,明确立法咨询专家的权利义务和工作内容,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地方立法中的“外脑”作用。
为了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2020年4月,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11家基层单位作为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覆盖各县区及设区的市立法权限的各个领域,并制定了专门制度规范。
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后,黄山市黟县碧阳镇郭门社区党委副书记胡东东多了一个身份——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员。很多法规制定过程中,都有他参与的身影。“立法联系点开在百姓家门口,让立法工作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通过立法联系点,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可以乘上‘直通车’,一下子拉近了与立法工作的距离,立法工作更接地气、更贴民心。”
为了积极拓宽公众参与立法的路径,切实增强地方立法工作透明度,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扬民主,通过实地调研、多层次座谈、上门走访等形式,深入街道、社区,面对面听取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多渠道广泛征集立法建议,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共识。通过开门立法,让人民群众参与立法全过程,切实保障地方立法直接反映和体现民情、民意、民智、民心。
“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要严格遵循立法权限,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做好地方立法工作,着力解决实际问题。”黄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以“文化保护”“民生建设”为关键词的“小快灵”立法活动,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切,赋能城市提升治理水平,守望城市发展未来,体现了法律的温暖情怀。展望前路,黄山市地方立法工作蹄疾步稳,将不断夯实法律制度根基。
记者手记
“小快灵”立法的黄山经验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黄山因山而名,因水而灵,青山绿水映衬的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黄山脚下。
自2016年被批准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黄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扣高质量立法要求,把保护黄山绝佳生态和历史文化作为推进地方立法的重要切入口,奏响“小快灵”立法“三部曲”,先后制定三部特色亮点鲜明、符合实际需要的“小快灵”法规:《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黄山市徽州文书档案保护条例》,着力让徽风徽韵在依法保护中更好得到传承。
黄山市人大常委会还重点围绕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制定《黄山市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黄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黄山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黄山市养犬管理条例》等“小快灵”法规。每一部法规篇幅虽不大,但都找准切入点,立法工作要求丝毫不降低,是化繁为简,用立法解决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的生动实践。
如今,黄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用针对性强的“小快灵”立法呵护秀美黄山,“小快灵”立法成绩斐然。截至2022年4月,黄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10部体现市情特点、地域特征、人文特色的“小快灵”法规,为建设现代化新黄山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为让徽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2022年,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将审议《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为“小快灵”立法保护历史文化再添新篇。让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王 萍、施 林
制图:李洪兴
编校:宫宜希
责编:张钰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