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戚梦颖
进入4月中旬,宣告2022年春的赏花季已接近尾声。
早在今年2月,大众就开始计划春暖花开时外出踏青。有数据显示,2月份“赏花”关键词的搜索量环比增长260%。在清明假期时,乡村旅游订单较疫情前还提升20%,而城市公园也花境正盛,北京植物园节日期间热度涨幅近150%。
北京植物园(图源北京植物园官方微博)
近些年来,“赏花经济”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赏花游的产品和供给在不断增加。然而,大量同质化产品蜂拥出现,也使得赏花游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以价值千亿日元的“樱花经济”为鉴,中国又该如何打造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赏花名片?重拾传统节日“花朝节”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赏花热潮
最近一两年来,春季赏花游的热度在不断攀升,各大旅行OTA和目的地愈发重视赏花带动的经济效应,纷纷推出赏花地图和攻略。
全国赏花地图。图源(微博账号 中国天气)
在今年2月份,即便全国大多数地区依然处于冬季,民众的赏花热情就已开始高涨。去哪儿数据显示,2月份以“赏花”为关键词的搜索量比1月份环比增长260%。携程发布的相关报告也显示,今年用户的春游热情提早爆发。进入3月花季后,有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赏花类产品预订量比2021年同期增长1.5倍。
在今年的赏花季中,除了江西婺源、西藏林芝等已具盛名的赏花目的地外,新疆伊犁的“图尔根杏花沟”、黄山歙县石潭油菜花、毕节百里杜鹃等较为小众的赏花地点也获得大众青睐。此外,有数据显示,由于跨省旅行受阻,全国赏花主题景区门票订单中近60%来自景区所在地及其周边。其中,根据马蜂窝的统计,北京成为国内热门赏花目的地TOP 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认为,赏花游热度不断攀升,首先要归功于供给和宣传的增加。“随着赏花游的发展,市场上关于赏花的产品也越来越多,OTA平台会发布更多的供给信息,相关企业也在持续推出赏花游产品。从春季旅游趋势中,各地也发现赏花游是吸引人流的有效渠道,因此相关产品供给也在增加。”
其次,吴丽云表示,近几年受到疫情影响,大众居家或停留在本地的时间大大增加,需要到户外去释放情绪,这也促使春季赏花热度的攀升。
此外,由于春季赏花热门花卉品种多是兼具花果双重功能的经济型植物,多数赏花地坐落于乡村,赏花游升温与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着紧密关联。
花中“顶流”
乱花渐欲迷人眼,但在今年赏花季中,樱花依然是各类花种中的“顶级流量”。
根据旅游平台的统计,在今年花季,郁金香、蓝花楹等较为小众的花种也受到游客青睐,但最受游客关注的三大花种为油菜花、樱花、桃花。而从网络声量来看,樱花依旧是最引人关注的花种。某一生活方式平台专门推出“春日樱花漫游”主题活动,并打出“没有什么比盛开的樱花更能代表春天了”的宣传口号。
据不完全统计,3月份新浪微博平台上樱花的相关热搜达18个,桃花为7个,油菜花为6个。同时,百度指数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开始,樱花的搜索热度就开始超越桃花与油菜花,热度差距在花季时又被进一步拉大。
近4年来桃花、油菜花、樱花关键词百度指数变化
在今年清明假期时,栽种了近3000株樱花树的玉渊潭公园成为北京网红打卡地点,游客接待量达23.3万人次,在北京各大景区(地区)中仅次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锣鼓巷以及王府井。
与其他花种不同,樱花带来的经济效益似乎更加直接显著。在赏樱大国日本,日语的赏花一词“花见”如今基本专指赏樱。在疫情前,日本每年3~5月都能吸引850万游客赏樱,带来约6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0.5亿元)的经济效益。而在国内,“樱花经济”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
近年来,武汉大学、无锡鼋头渚风景区、南京鸡鸣寺、北京玉渊潭公园等地点已是成熟的赏樱胜地。根据中国樱花产业协会的统计,在2019年时,我国樱花种植面积就已经超过20万亩,同时涌现出数百家新兴樱花景区和公园,北京、青岛、漳平、瑞安等地的新建樱花园纷纷打出“规模最大“”种类最多“”花期最长”等差异化宣传策略。同年全国樱花旅游游客已达3.4亿人次,相关旅游收入超过600亿元。
无锡太湖鼋头渚风景区的樱花(图源景区官方微博)
此外,该协会统计,樱花产业带动的农民数量达40万人。苗木交易电商平台爱淘苗的数据显示,全国销售有395家供应商、516个苗圃提供樱花苗木销售,而桃花、杏花这类花木的供应商和苗圃均不足百家。
吴丽云认为,樱花在众多花种中突出重围,源于其自身的植物属性。桃、杏、油菜等赏花花卉主力军多作为经济作物栽种,这类苗木更多出现在乡村,呈集中连片分布。而栽种樱花主要是为了观赏和氛围营造,因此樱花可能会出现在城市的很多地方。例如武汉大学的樱花和学校的文化背景相结合,武汉大学的文化底蕴为赏花游增添了新的魅力和吸引力。
从造景角度看,樱花的整体树形较为高大,可塑性更强,在空间造景上会更具美感,与较为低矮的花木相比,游客能体验、感受的空间更大。同时,由于高大的树形以及非经济作物属性,樱花更容易传递出"浪漫特质",吸引大量年轻人赏樱。
“花见”与“花朝”
樱花的流量同时也惹来争议。有部分网友认为,作为名誉上的“日本国花”,赏樱热是值得警惕的文化入侵现象。3月中旬,话题“樱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登上微博热搜,旋即引发网友热议,甚至还有网友造出话题“桃花才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以示不满。
浙江林业研究院研究人员201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虽然我国栽培樱花的历史悠久,但目前国内的樱花品种多为从日本引进。日本培育的樱花品种达600多个,我国引种品种约200个,包括著名的染井吉野、关山、松月等品种。
为了吸引眼球,一些旅游企业和平台在推介赏樱产品时,也会不自觉地带上异域标签。
日本育樱赏樱历史悠久,如今更是形成了成熟的赏樱产业链。吴丽云表示,日本樱花季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产生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包括餐饮、房地产、酒店、零售等多环节的产业链,充分放大了赏花经济的经济社会作用。“赏花不仅是去看花,而是要更多地把游客的消费留在这里。”
因此,在吴丽云看来,看待国内的赏樱热,应当客观地将其作为旅游产品去考量,即使是自然类的旅游产品,也需要用本地文化元素提升赏花游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有些企业仿造国外的名场景,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产品做不久,这种简单的抄袭只能带来短期效应,缺乏底蕴的仿品也很容易被游客所抛弃。从长期看,'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只有把中国的文化元素挖掘出来,把中国的赏花游做出特色,这样的赏花游才是更有吸引力,也是更有竞争力的。”
“中国有漫长的赏花历史和节庆活动,如花朝节,一旦把它恢复起来,带有我们民族文化特质和历史印记的赏花游会更有吸引力。过去花朝节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也有年轻人所喜欢的仪式感,我觉得会是非常有文化吸引力的内容,所以各地在发展赏花游的同时,也应该把赏花背后的文化做起来。”吴丽云说。“我们的花朝节不只是赏桃花、梨花,而是欣赏所有能给人们带来愉悦的花卉,加上种花、赏红、蒸花糕、挂花神等等花朝节习俗,让赏花游在欣赏自然风光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能得到文化的洗礼。”
关于花朝节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花朝”又称“百花生日”,因全国花期各异,时间也有所不同,但都集中在农历2月。随着赏花游的发展,花朝节这一传统节日也开始焕发新的光彩。4月10日,某著名手游推出“花朝节”特别活动,联合某景区共同打造十二花神游园会,近期全国多个景区、公园也相应推出花朝节相关活动。
不过,吴丽云指出,目前国内赏花游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产品同质化。“当前有种不好的趋势,当大家看到某个产品做得好,第二年就会出现大量相似产品,这种低水平复制既造成资源的浪费,也无法满足游客高品质赏花游的需求。”
因此,吴丽云建议,首先各地打造赏花经济时,一定要结合本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基础,做出自己的特色。另外,赏花经济的发展也为四季型赏花旅游提供更多可能性,一些气候适宜的地方可以打造四季型赏花目的地。通过不断丰富赏花产品供给,优化赏花游体验,赏花游也可成为地方旅游发展的新名片,为各地差异性旅游发展提供新路径。
(编辑:荀诗林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