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湖位于县城西南33华里处,西临赤山。该湖历史源流有二:一是承受境内东南茅山、方山、丫髻、瓦屋、浮山、虬山诸山之水,二是承受境北仑山、武岐、空青、华山诸山之水。两源总来水面积806.13平方公里,分流汇合于湖,下注秦淮河入江。赤山湖原为自然湖荡,向称水柜,经历代围垦利用,湖面缩小。唐宋时,湖周围部分辟为田亩,据为庐舍。明清至民国,湖周由120里缩至60里。是时,湖内有五荡(白水、青草、田鸡、上下荡)屯水,三坝(道士坝、蟹子坝、王家坝)蓄水,沿湖有九河(南、中、北、西河,句容河及四处山水河)进水。自清同治至光绪年间浙江温州、台州及荆、豫客民迁入南乡山区垦殖后,水土流失加剧,湖底淤积加快,加之圈圩造田,滞洪面缩小,每遇山洪下注,排泄不畅,常破圩决堤,泛滥成灾。
第一节 解放前整治
千百年来,为利用赤山湖四周水土资源,历经修筑整治。吴赤乌时始筑赤山塘,立磐石,以为湖水疏闭之节。南朝齐建武年间,(494~498年)复使沈瑀筑赤山塘,所费银两数十万。梁陈间(502~566年)复通之;唐麟德二年(665年)县令杨延嘉修复赤山塘,并建两斗门,“立碑碣,定取五尺之则不得盗耕一亩”。大历十三年(778年)县令王听修复赤山塘,灌万顷。五代时修赤山湖,保大年间(943~957年)差两县官员置造斗门3所,计用17680个工。宋建隆、乾德、开宝年间(960~975年)湖禁尤严,执条常加束辖。庆历三年(1043年)二月叶龙图知建康府,于古来旧湫处置立大石柱,刻水则于其上。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知县茅一桂,以赤山湖久废,议浚河麻培桥达秦淮,东西建闸,以为低乡之利。清康熙时(1662~1722年)江夏人刘著以赤山湖久废,大半侵占成田,废产复湖,势不可能,议严禁开垦,让地钟水。光绪八年(1882年)冬,湘潭侯左宗棠督两江,关心民瘼乃遴道员,详勘地势,公奏朝廷,拨营勇5000人兴筑赤山湖道士坝至陈家边新旧河道,计长3907丈,于是年开工,到十年(1884年)二月竣工,共挑土175811方(营造方),同时又建陈家边闸一座,长7.6丈,宽1丈,高1.2丈,并建陈家边村木桥一座,长12.2丈,宽9.1尺,高2.2丈,以上实支银28462两。民国25年(1936年),江苏省江南水利工程处,在章老圩与章新圩交界处,兴建花兰墩节制闸一座,闸底高程5.103米,闸顶高程13.233米,分三孔,中孔净宽4米,边孔净宽各3米,每孔闸门分上下两扉,共装设手摇启闭机六台,是年6月开工,次年6月竣工。同时废陈家闸,兴建陈家边滚水坝一座,坝长34米,顶高程10.765米,在坝身留有九孔泄水,孔底高程7.761米,总过水断面20平方米,翼墙顶高程11.761米,民国26年(1937年)3月完成,并对赤山湖南、东、北三面湖堤进行加高加固,堤顶高程一般在11米左右,湖内最大水面积达14.3平方公里。此闸建成后,句容河汛期水位超过10.75米时,洪水仍倒灌入湖,实际上赤山湖仅能滞洪一米多深水,蓄洪量约2000万立米左右,对沿湖圩区的洪水危害仍不能彻底消除。
第二节 解放后治理
自古以来,赤山湖对县南部20万亩农田的防洪灌溉关系很大。整治赤山湖,是句容南乡人民的长期愿望。新中国成立后,从50年代开始,贯彻“以蓄为主,以小型为主,以群众自办为主”的方针,结合该地区易旱、易涝的特点,采取灌溉与排涝相结合,防洪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有计划地在上游兴建蓄水工程,逐步发展机电排灌事业。
50年代初,主要是加固堤防,整修涵闸,消除险工隐患,1956年大水,圩区淹没,1957年1月由县调集三岔、二圣、葛村、郭庄、城东、石狮、后白、春城8个乡民工6404人,投入赤山湖切滩培堤工程,1957年12月使堤顶高程由11米增至13米,顶宽3米,完成土方48.16万立米。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在湖河上游兴建中、小水库43座,控制上游来水面积336.87平方公里,对防洪和灌溉都发挥了显著效益。1969年、1972年、1974年三次大水、山洪暴发,河湖水位猛涨,1974年最高湖水位12.48米,部分地段仅低于湖堤顶0.5米,沿湖圩区仍遭受严重洪涝威胁。
为进一步整治赤山湖,1974年秋,经省、地、县三级领导和技术人员沿湖实地查勘,提出浚河建闸分洪,将湖堤及南、中、北河进行改线,裁弯取直,加高培厚;将赤山滚水坝及花兰墩节制闸作废,在陈家边翻水站西侧,兴建赤山闸一座;将原南、北二源,九河进水,改为南源由南、北、中三河进水,原从允盛桥入湖的北源来水直入秦淮河。是年冬,发动18个公社5.6万民力投入施工,新湖堤全周长为16.15公里,堤顶标高15米,顶宽6米,坡比一比三,并在沿湖堤内开挖新河,底宽15米,其中西北出口段为50米,共完成土方336.59万立米。
为了充分利用水面发展渔业生产,县水利渔业部门进行勘察、规划,在湖内沿河加筑内堤建鱼池,并建排、引涵洞一座、拦鱼栅一道,长180米,顶高14.5米,共计完成土方340万立米,支用经费37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60万元,贷款260万元,自筹50万元)。平时河内蓄水,池内养鱼,一般情况下洪水由河道排入句容河,鱼池不滞洪。闸下河水位达到12.5米时,即开闸引洪入池,由于新赤山闸的控制,湖内最高洪水位可达13.5米,滞洪量又可增加1000万立米。
经过整治,赤山湖水面由原来14,3平方公里缩小到7.8平方公里,整个水利枢纽配套设施已基本形成,初步达到“引得进、排得出、蓄得住、灌得上”,抗灾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有一定保障,赤山湖资源亦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