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坚守,戈壁作证。
有一种守望,星河无声。
在西域丝路的最西端,有一个测控站——西北某深空测控站,在这里,科技人员不惧艰苦磨砺,默默守护着祖国的万里星河。
星空组阵;摄影:吕龙
关键词:远与近,我离家很远,却离星空很近
亘古不变的荒凉戈壁,测控天线突兀矗立。正值应该春花烂漫的季节,极目远望,测控站外很难见到一点绿色,唯见远处稀稀疏疏的骆驼刺。
建站时期的板房;摄影:真巴泽仁
只有荒凉的戈壁,没有荒凉的人生。“离家很远,离星辰大海很近。”深空站党委书记李建红指着远处的横幅标语讲起了建站初期的故事。
测控站组建之初,场区还是无水、无电、无路、手机无信号、四周无人烟的“五无地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 18名测控人第一批挺进了戈壁——他们后来被大家称为“18勇士”。当时人少,白天大家各忙各的还比较充实,可到了晚上闲睱时,想家的念头就冒出来了。后来大家发明了一个“卧谈故事会”的好办法,大家睡在板房里,轮流讲故事来消解思乡的情绪,没想到“戈壁夜话”还挺管用。就这样,这18勇士在戈壁把根扎了下来。
荒凉的戈壁、寂寞的夜空,不但没有吓住大家,也没有阻挡住其他测控人“再进戈壁”的脚步。第一个“两次走进戈壁”的财务人员张威,第一个主动申请留在戈壁的女硕士王娜,第一对在戈壁成家的测控夫妻彭鑫、刘金凤……。
这里离繁华安逸很远,离星辰大海很近。科技人员的真情告白朴实无华,虽然没有忠诚的字眼,但忠诚早已熔铸于每一个测控电波。
关键词:大与小,天线虽小守望星河之大,技术需精方能探索深空之邃。
李春平工作照;摄影:真巴泽仁
深空站建成后,就立即投入到她的使命任务之中。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深空站李春平工程师。从2012年建站之初来到站里,他已经陪伴深空站走过了10个春秋。
“技术精湛,调度精准,操作精细,数据精确”,这是对李春平测控业务能力的真实描述,10年来,他从一个测控专业“门外汉”成长为“金牌操作手”,其过程不可谓不艰难,其精神不能不叫人敬服。
10年前,刚刚接触测控专业的李春平心里直发虚,而作为组织安排到深空站的首批技术骨干,他深知责任重大。为了让自身能力素质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李春平抓住一切机会跟着厂家学原理、学装机、学操作,常常猫在工作车间一待就是整整一天。他说,“地上差一厘,天上差千里,航天测控来不得半点含糊。”为了把操作练到极致,李春平往往一个动作要重复上千遍,直到手指发麻。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让人看得头晕眼花,但是李春平他心中有“数”,因为上千条技术参数他早已倒背如流。
慢慢地,李春平成为站里技术岗位的“主心骨”。每逢重大任务,他更是任务项目组所有成员的“定心丸”,只要有他在,大家就安心,领导就放心。担任骨干之后,他更加勤奋地工作,总把任务想在前,把工作干在前。
还记得2020年12月1日那天,嫦娥巡天万里,玉兔近窥玄机,实现月面采样返回,中华民族又一次在世界面前展示了我国航天探月的实力与风采。而在这华彩与自豪的背后,就有李春平贡献的一份力量。
李春平工作照;摄影:真巴泽仁
在嫦娥五号任务开始之前,李春平就带领同事们认真钻研任务文件,仔细推敲,反复模拟,制定了详细的任务捕获方案;同时对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各项技术参数进行反复核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为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着陆器落月的过程是嫦娥五号任务技术状态最复杂,对地面测控系统操作要求最高的一环。在这一过程中,时间成为最为宝贵的资源,必须精确操作、严格把控,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为了压缩卫星姿态不同进行点频的切换时间,从而保证后续发令能够从容操控,李春平夜以继日地研究设备技术指标和任务要求,经过上百次实验的反复操作验证,成功地将切换时间从90秒压缩至45秒以内,并首次运用在嫦娥五号着陆器的落月点频切换任务中,保障了后续目标捕获、遥控发令等任务的顺利进行。
天线是深空的眼,测控人是天线的眸。李春平一席话颇能代表深空站科技人员的心声:深空再远,也在我们牧星人丈量的范围;深空站再小,也没有我们到达不了的远方。
关键词:苦与乐,只要能吃苦敢下苦,苦也会变成甜
去过深空站的人都会发现,这里不管一线的测控科技人员,还是后方的保障人员,昂扬的精神总是充盈眉宇,坚强的意志时刻写满脸庞。
深空天线安装;摄影:赵梦凡
远地方、苦地方,现在是干事创业好地方。长期扎根戈壁,大家以苦为乐、苦中作乐,把艰苦寂寞的生活过成阳光灿烂的日子。
沙尘暴来袭;摄影:真巴泽仁
深空站建成之初,和野外的戈壁滩并无太大差别,一样是“黄沙漫卷、寸草不生”。大家望着满目荒凉,发誓要打破纪录:在这亘古荒滩种活树。
为戈壁的点亮绿色梦想;摄影:真巴泽仁
可是,这里戈壁沙石层深,气候干燥,种下的树苗死了一批又一批。大家不信邪,一车一车为戈壁换土,不断改良土壤,给树苗穿上“保暖衣”,戴上“防寒帽”,一排排沙枣树、冲天杨终于在戈壁风沙中吐露新芽。
人守地,树亦守土。人与树顽强扎根,迎接风沙洗礼,战天斗地、顶天立地,彼此激励着对方坚强挺立在戈壁荒滩。
大厨为技术人员做包子;摄影:真巴泽仁
曾经受条件限制,站里饮水来源于戈壁雪水、雨水,水中碱性严重超标。面对戈壁碱土,大家誓要砸碎苦涩,凿出清泉。一米一米突破,向下挖出了戈壁深井,在上级机关配发的净化水系统的处理下,终于把苦变甜。
坚守戈壁,苦是苦了一点,但食堂的同志却用三尺灶台把戈壁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们的身影已从温暖的被窝中悄然离开,立即忙碌起来,开始了新一天的“烟熏火燎”。
为忙碌的技术人员炖骨汤;摄影:真巴泽仁
全是半路出家的他们一心想把厨艺练好,把饭菜做好。自己不断通过手机百度菜谱,对照菜谱进行自学。红柳烤肉、馕坑肉、烤乳鸽……,一道道戈壁特色菜端上了站里的餐桌,看到科技人员吃完心满意足地走进机房的背影,这些“大厨们”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脸。
晚霞里的天线组阵;摄影:吕龙
技术人员合影留念;摄影:赵梦凡
锚定艰难困苦,换来星河无恙。脚踏戈壁、守望星空,大家心里满是幸福感、获得感,他们走过日月轮回,走过春秋更替,走过无悔青春,走过壮美人生!
来源:我们的太空
作者:危 涛、真巴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