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奖竞猜一下这是什么东东:
A、长得像糕点的木头
B、长得像木头的糕点
C、横扫饥饿的某巧克力棒
D、豆豉粑
嗯, 钝角 三长一短选最短,正确答案不用说了吧
可你能想象,这黑不溜秋的原始形态,竟是……
黄豆。
别惊讶,接下来,请收看神奇食物变形记之《寻味贵阳》。
贵阳,一个被低估的美食圣地。
这里的食材,个个都跟孙悟空一样会72变。
食物中的魔幻色彩美学让人移不开眼,搭配上头的重口味,更令人流连忘返。
咱就说开头的豆豉粑。
在变成黑不溜秋之前,它就是一抹优雅的明亮黄。
黑化的原因嘛,就是“变质”。
人们常说,贵阳天无三日晴。一年大部分时间,贵阳都是雨雾密布,冷暖气流的频繁交锋,让这里比较潮湿阴冷。
这种天气下,食物容易腐败变质。
对于很多食物来说,变质腐败不是件好事。
但对老马即将要做的这件事来说,有大大的好处。
将提前煮好的本地黄豆倒入鸢尾草铺好的温床,放入湿润的环境中。
鸢尾草表层的微生物加速生长,引领黄豆来一场大胆变身。
四天后,鸢尾草枯萎了,黄豆已经“黑化”——变成鲜豆豉,粘粘稠稠还能拉丝哟~
但贵阳人对豆豉有更高的期待,并不满足止步于此。
贵阳人的“炼丹炉”里还有妙招——经过6个月缓慢发酵,豆豉颗粒感逐渐消失,成了一滩有理想的豆泥。
经过老马的百般捶打和磨炼,终于炼成一块又黑又硬的豆豉粑。
真·打到妈不认
黄豆变成豆豉粑后,便走上了豆生巅峰,做法逐渐洋气和高大上。
日式高温炭烤后,磨成豆豉粑粉,便跟和鲍鱼喜结连理。
又勾搭上口感极好的雪花牛肉,两种口味相得益彰。
但让贵阳人离不开的,还有它更接地气的吃法——豆豉火锅、豆豉粑牛肉干锅、豉汁小龙虾等。
能统领这么多美味食材,黄豆或成最大赢家。
当然了,这场变形记的主角可不只有黄豆。
有请下一位选手出场——满身尖刺,看样子,不太好惹。
这位同样拥有明亮黄的选手叫刺梨,是常见梨子的远房亲戚,不过维生素C是梨子的500倍。
这么有能耐,难怪脾气不小。
除了表面扎人的尖刺,果肉中的酸涩,让人一口酸得打颤。
机智的贵阳人民,自有驯服刺梨的办法。
卸掉刺梨的武器,再用“糖衣炮弹”将其麻痹,酸涩马上就变成友好的清甜。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商贩们拉着小推车,在贵阳的街道上摆起小摊,为人们带来秋天第一杯刺梨汁。
而接下来这位,是藏匿在深山密林的绝世高手——一种古老的香料,木姜子。
别看它现在是一身人畜无害的羞涩绿,要是胆敢生吃,会让你的嘴巴感到灼痛和麻木。
可它诱人的香气,简直引人犯罪。
别着急,贵阳人民自有办法。
首先要给木姜子找到合适的改造搭档——
把野生斑鸠叶磨烂,加入石灰水,凝结成QQ弹弹的神仙豆腐。
然后将木姜子的汁液挤出,放入它在香料界的其他伙伴,瞬间攻陷食客的大脑。
觉得还不够过瘾?那就来大口吃肉。
木姜子垫底,将一整只鸡放入其中,在不断熬煮当中,木姜子开始变色,并逐渐散发出独特而浓厚的香味,慢慢渗透到鸡肉当中。
真·连骨头都不放过啊~
羞涩绿有了,热情红也不能缺席。
据可考的记录,辣椒是在贵州第一次登上中国人的餐桌。
所以贵州热情红的C位代表,辣椒当之无愧。
辣椒变形记的第一步,就是“炕”。
炕过的辣椒口味更加丰富,为原本清新的蔬果香,增添了一丝厚重的木质香。
温水泡发,给它续上一个持续捶打的套餐,让果胶充分释放,形成粘稠的质感,这就是贵阳特色之糍粑辣椒的初诞生。
由此,一种万物皆可辣椒的吃法随之出现。
宫保鸡丁有——鸡肉切丁,温油滑炒,加入灵魂辣椒,是一口气能吃三碗饭的程度。
还有辣子鸡,当地的明星美食。
鸡和辣椒双剑合璧,不停地翻炒,鸡块在辣椒汁水里激情荡漾,翻云覆雨,注入令人迷醉的香辣气息。
在辣得嘶哈嘶哈的同时,三碗饭又下肚了。
当然了,除了糍粑辣椒,贵阳辣椒还能继续变形进化……
来了来了,糟辣椒它来了。
食盐和米酒加入调味后,装入充满历史感的坛子里,再放进山脚的洞穴中,让辣椒慢慢发酵。
一个多月后,糟辣椒满血重生。
它可以直接吃,也能成为万能配料。
在它的衬托下,一切食物都有了灵魂,凭一己之力开创了名副其实的“糟系菜式”。
糟辣回锅肉、糟辣茄盒、糟辣猪蹄、糟辣黄辣丁……
好了,擦擦你的哈喇子,咱们继续下一位,来自纯净白代表,米粉。
参赛选手来自一家看似平平无奇的深巷米粉店。
这家不足50平米的小店,每天要卖出300碗粉,它究竟靠什么锁住食客的胃?
又是一场华丽变身记。
喀斯塔地貌为主的贵州,地表就像漏斗,蓄水成了头等难事。
正因如此,人们修筑梯田,引流山泉,最终彩食鲜水稻大面积种植。
而这一粒粒饱满的稻子,摇身一变,成为我们喜爱的米粉。
光是贵阳,就已经汇集了全省数十种米粉组合。
这个庞大的米粉世界,让米粉爱好者彻底走不动道。
凯里酸汤粉、安顺裹卷、水城羊肉粉、遵义猪肉米皮……
小孩才做选择,我,全都要!
老贵阳人也有自己的选择——轻微发酵后,给米粉本粉注入一丝恰到好处般的酸,入口绵软,这就是本地特色,酸粉。
在如此内卷的米粉界,老周,这家处于深巷米粉小店的老板,自然有拿手绝活。
秘密就在一锅汤底。
牛肉焯水后,还要反复清洗残留的血沫,确保汤汁清澈鲜醇,等待熬煮完成,一碗好吃的米粉已经完成一大半。
醇香的汤汁和酸粉激烈碰撞后,再搭配纤薄劲道的牛皮,一碗贵阳牛肉粉就做好了。
看似清淡,但一口嗦下去,肉和粉充盈其中,再噘上一口鲜香的汤汁,嘴巴的满足感瞬间拉满。
当然,最灵魂的还是嗦粉后的一勺辣椒。
对贵阳人来说,没辣椒的粉,就跟没盐似的无味。
最后,要放大招了——色彩美学的集大成者,火锅。
火锅占据了贵阳饮食的半壁江山,这里可是中国人均享用火锅频次最高的城市。
而且据统计,每年贵阳都有新的火锅品种出现。
在这儿,万物皆可火锅。
任何一种不寻常的“怪”口味,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宿。
酸汤火锅,一口酸辣的肉下去,够带劲。
清汤鹅肉火锅,用鹅肉熬制的汤底,香中带甜。
卤汤火锅,稍微重口一些,把不同肉类卤制后的浓汁混入高汤,滋味厚重。
就连传统的菜肴酸菜豆米汤,也被贵阳人改造成了豆米火锅。
锅底里花芸豆的谷物香率先跑出,香气四溢,清冽的酸菜后来居上。
将食物放入锅中,细腻的豆沙,为刚烫熟的肉裹上一层丝滑的薄芡。
煮得越久,汤汁越浓稠,此时将一勺灵魂汤汁淋在米饭上……
到底有多灵魂?大概如图:
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
越寻味越发觉,贵阳美食就如万花筒。
虽然受山形地貌所限,却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同一种食材,有着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开方式。
这种创造性的饮食逻辑,为这座在群山中生长的宝藏城市,注入别样的风味。
对于它,相信来过的人都后悔……
后悔没早点来啊!
今日打工人:王家卫生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