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陈述根本
清明时节,梨花风起,又是一年一度扫墓时。
然而,今日不同往昔,为了防止疫情传播,针对清明节祭扫可能带来的人员流动、聚集等问题,全国各地发文倡导网上祭扫、云祭拜或者代扫墓,避免人群聚集和人员流动,取而代之的则是“线上祭扫”以及“代客祭扫”服务的兴起。
根据新华社报道,民政部在3月21日召开的2022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提到,各地要创新祭扫服务载体,大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同时,加强对提供网络祭扫服务平台的监督,对违法违规者予以查处。
虽然说以新代旧的互联网扫墓习俗似乎是互联网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随之而来的祭扫服务,以及祭扫的商业化也受到了人们的争议和诟病。
清明扫墓线上化线上扫墓,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毕竟,“扫墓”是人们情感连接的重要纽带,也是活着的人感念逝去亲人的恩德的机会。《论语·为政》中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清明扫墓和祭祀祖先,并不简单只是一个节气性的“节日”,而是落实“祭之以礼”的孝道精神的具体呈现,有其深刻的文化和信仰内涵。然而,受到疫情影响,许多过去的线下扫墓活动被迫叫停,“线上祭扫”以及“代客祭扫”的新式扫墓方式随之诞生。
线上祭扫方面,实际上,早在2020年的清明节,线上祭扫就已经成了一种新风尚。根据民政部数据,2020年清明节当日,全国各地举办公益性集体代祭服务约 8500 余场,完成个人代祭服务约 22万宗,网络祭扫平台当日服务祭扫群众 1336万人次。此外,上海福寿园陵园2020年的数据显示,光是清明期间的网上祭扫平台流量,就突破了12万次。
其中,网络祭扫平台以许多城市的大型墓园所附带的网上祭扫平台为主,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网就能找到。
以上海市一级公墓永福园陵为例,整个墓葬服务流程非常完善,不仅有微信公众号和网络预约通道,甚至还会开通祭扫班车。如果选择网络祭扫,墓园还提供网上“祭扫商城”,完成代客祭扫和维护费续交。
南京雨花台功德园更是早在2017年就开通了线上服务,拥有自己的网上祭拜平台。通过墓园官方的微信直播间,委托人还能看到代为祭拜的“献花、清扫、擦拭、点烛、上香、祭酒”等等流程,让一些网友感到“特别直观放心”。
同样,位于广东的清远孖龙山陵园,也在公众号中早早调试并上线了网上拜祭功能。相关的附加服务甚至包括墓碑上附带的二维码,只要扫一下就可以进入逝者的个人网页,看到此人生前的照片和种种经历。当然,账号需要家属对界面进行修改和维护,只放出家人愿意被公开的部分内容。
再来看代客祭扫,现代社会人员流动,代理服务市场早有发展。2009年,就已有媒体报道淘宝上个人卖家的“代客扫墓”服务。据报道,在当时,一些网店铺会推出“代客扫墓”的服务,替你去亲人墓前上香、烧纸,价钱在200-800元不等,如果需要下跪、哭坟等服务,需要另外商议价钱。
在冯小刚的电影《私人订制》中就出现过这么一幕:郑恺和白百合所在的“私人订制”团队,接了个“代人扫墓”的活,在墓碑前嚎啕大哭,口中念念有词,而白百合则在旁边全程录像,将视频发给客户。
可以看见,传统的祭拜扫墓习俗,正在随着人们的需求和观念发生变化,但没有变的,则是人们情感的传承,这也正是千百年来清明祭祀延续的意义所在。
变了味的清明无论传统的祭拜扫墓习俗发生了怎样的新变,终究都是为了延续人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风尚。然而,随着祭扫商业化的涌入,这一传统风尚却在现代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如前所述,目前市面上的网络祭扫平台除了许多大型墓园所附带的网上祭扫平台外,另一类就是在各大浏览器搜索可见的低门槛网页版纪念平台,这一类祭扫平台往往由自营机构运营,鱼龙混杂,较为混乱。
比如,在“心纪奠”APP上,免费创建纪念馆后,敬献香、火、蜡烛、鲜花、供品等则需要付费。此外,一个包含“专属音乐”“专属纪念皮肤”等功能的“至尊纪念馆”,一年收费270元,10年收费1440元。如果要给纪念馆挂上灯笼,则七天收费28元,永久点亮收费288元。
现实中的攀比和奢靡风气,也被套用到了“心纪奠”APP的收费服务里,比如,一些标价颇高的私人飞机、豪华汽车、高级别墅等——祭拜品越多,孝心值和纪念馆的排名越高。
在新浪科技实测的七款云祭扫产品,除了心纪奠之外,纪念宝、怀恩纪念和故人居亲情在线,也存在着相似的攀比排名功能。如果用户想要把纪念馆的所有商品全部祭拜,累计将花费近5000元。有用户直言,为了在亲友面前凸显自己更尽孝,曾花费数千元“打榜”。
令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是,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络祭扫平台,对于逝者的信息审核存在明显漏洞。这样的代价就是,由于对上传对象的头像审核不够严格,一些并未过世的人的头像和照片,经常以恶作剧的方式出现在被祭拜的陵墓上。
此外,许多网页版纪念堂里,要摆设一些基本的花圈、蜡烛等,设定是免费的。但如果想要额外放置各类五花八门的祭品,例如电子鲜花、电子菜肴,甚至墓园背景、特殊装饰就需要另外付费购买。这样的电子供品和背景图,实际成本非常有限,却打着“纪念逝者”的名义被高价售卖。
一些商家推出了专门用来兑换供品的“天堂币”,需要用户充值购买,甚至还可以选择会员“包年付费”。并且,在网站会员注册阶段,通常会让顾客填写很多个人隐私信息,也存在潜在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
不仅如此,在殡葬祭品热销的当下,尽管文明祭扫、绿色祭祀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但仍有商家利用烧纸祭奠的传统习俗,制出各种“花式祭品”。
当前,在五花八门的祭品市场上,不仅可以选择现代化生活装备,也可购置田园生活配置。鸡、鸭、鹅、鸽子组成的“家禽套装”、农用三轮车、多层四合院、大轿子等祭品,受到不少买家喜爱。祭品中也不乏“奢侈消费品”。名包、名酒、名表、首饰等等,在这些纸扎外壳下,一些国际品牌的标志清晰醒目,而这些“傍名牌”的纸扎祭品,价格也水涨船高。
根据半月谈记者调查,一家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一些商品名含有“童男女”关键词的纸扎祭品正在售卖,而一些纸扎“别墅”“四合院”,售价高达上千元,很多热门商品为“豪华套装”“祭拜祖先全套”。
而“花式祭品”的背后是,不少祭品存在着违规生产、粗制滥造的现象,商家没有正规营业执照,也没有统一定价标准,导致“白色经济”花式翻新、层出不穷。更糟糕的是,在“白色经济”的背后,还潜藏着空气污染、火灾风险等问题,埋下了环境、安全隐患。
买个别墅,送个女仆,表表孝心。3层3室2厅,还带花园和车库,让老人在那边住宽敞些。住别墅得有钱花、有人伺候才行,再烧些金币,买个女仆,加个保镖。这种清明路上的各种祭品推销,到底是为了什么?
清明应至简而我们今天花费这些钱去购买祭品的意义在哪里?一个意义上而言是我们的一种补偿心理,是一种自我心理安慰。借助于花钱购买这些祭品,来补偿自己曾经亲人在世未尽的孝。因此,我们需要对清明要有一种更理性,更文明的认识,清明是怀念逝者,而不是为自己购买心理安慰,也不是故人哭喊的演出一场秀。
当我们亲人们在活着的时候,我们要给予更多陪伴,而不是在逝去了之前不仅还不能见到我们亲自的缅怀,更可悲的等来了我们花钱雇了一个人来哭喊了一场。我们真正要花费,要尽孝的是在亲人还活着的时候,尽最大的努力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与支持,让他们能够最大程度的安享晚年。而不是在逝去之后的非理性“花式祭品”。
对于活着的人们来讲,清明节更是一种教育,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死亡,死亡是我们生命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死亡也是对我们道德良心的最大的启迪。亲人死亡,是一个人永不能补偿的悲痛,这悲痛的最深之处,不只是在茫茫字宙间无处寻觅逝者的音容,而是自觉到自己对逝者有无穷的咎心。
这种自觉,正是个人道德自我的真正呈露。因为这一道德自我的呈现,我们将对于还活着的亲人表现出更深厚的爱,更加认识到自己对于人生应尽的责任。这也是清明节对于活着的人们的更重要的意义——教育子女与其在老人死后借丧葬活动之机摆阔气、讲排场,不如趁在世时应多孝敬,让其老有所养。
当然,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对中国人来说,祖宗信仰是实实在在的信仰,而不是唯心的迷信。看得见的,不仅有坟墓,还有家谱上的名字、生平,以及传到自己的血脉世系图;看不见但可以体验到的,还有让后代传诵和敬仰的祖宗中的先贤,以及他们“三不朽”的道德、功业和文章。
由清明节传统看到的中国人“敬天法祖”的思想,本质上就是一种以“祖宗教育”为核心的独特宗教,“一阴一阳”的大道理,通过清明节而落地生根。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对于那些无法抽身祭祖的人来说,雇人代扫墓的心情很容易理解,这不仅可以遥寄哀思,而且可以省去不少现实的麻烦。但我们需要的只是将逝者的墓打扫干净,而不是请人哭喊一场。但归根结底,祭奠先人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交换,它的意义慎终追远,更源远流长,是寄望于后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时,才需要严肃、隆重、恭敬。
最后,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第一次死亡,是断气的那一刻,是从生物学角度的死亡;第二次死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抹除;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次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因此,无论用怎样的形式,怎么样寄托我们的哀思,不要忘记我们觉得珍贵的,不要放弃对死去亲人的悲痛,这已经是一种悼念。这种悼念甚至不需要商业的参与,而是相隔着时间,人和人怀缅彼此有过的羁绊,发生的关系,这种悼念最简单,也最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