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广电-映象网
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 邱延波
皮影艺术,一项集绘画、雕刻、表演、口技、音乐、魔术、传说于一体的民间艺术,被誉为“百戏之母”,是现代影视和动漫的起源。在郑州有一个特别的皮影戏团队,他们十来个人都是袖珍人,平均身高不超过1.3米。他们用皮影追梦,不仅实现了自立自强,还传播了传统文化。在疫情之下,虽然他们的演出受到影响,但他们以皮影戏的方式排练抗疫节目,录制宣传抗疫的皮影戏短视频。
皮影戏抗疫宣传片获得社会认可
3月23日,郑州市惠济区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号“惠济发布”在视频号上发布了《戴上口罩》的抗疫宣传片,就是用的皮影戏视频形式,生动活泼。同一天,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的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了《戴上口罩》和《防控疫情 人人有责》两篇用皮影戏视频形式展现的抗疫宣传片。
谈及用皮影戏的形式宣传抗疫,河南精灵梦皮影艺术团团长李赛说,这不是他们第一次通过皮影戏宣传抗疫了,早在2020年他们就这样做了。
李赛,河南周口鹿邑人。小时候,李赛的爷爷经常走街串巷进行皮影戏表演,李赛就跟着爷爷看,耳濡目染之下,李赛学会了简单制作皮影的技巧。初中毕业后,李赛先后到浙江、北京、湖北、甘肃等地学习皮影戏的操纵方法和表演技巧。
2015年,李赛回到河南,创办了精灵梦皮影艺术团,这个团里有十来个人,都是和他一样的袖珍人。李赛说,大家聚在一起,自立自强,靠皮影戏表演谋生,得到社会的认可,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
谈起皮影戏,李赛说,表演一个新的剧目,首先要构思,写剧本,然后考虑人物形象,开始画稿,接着进入制作程序。选皮,剪裁,雕刻,上色,刷油,缝缀,装杆。每一项都有讲究,拿雕刻来说,一个传统人物需要雕刻3000多刀。有时候,一刀刻断,前功尽弃,这个皮影人物就废了。拿上色来说,要一笔一笔地描绘,不能出错,如果上错色,根本无法挽回,因为皮上有毛孔,一接触颜料就吸收了,擦也擦不掉。
最近,李赛发现全国不少地方又出现疫情,就想为抗疫做点什么,“那就用皮影戏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抗疫吧,既能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抗疫的重要性,又能让大家了解这门传统艺术。想到这儿,李赛就和大家一起构思。前几天大家一起努力,分工协作,开始行动,很快就制作好了人物。紧接着,大家进行排练。排练熟练之后,他们再录成视频,自己剪辑,推给平台,宣传抗疫。
把皮影带进校园
李赛说,他的皮影技艺已经被郑州市惠济区政府列为区级非遗,他还入选了2021“河南非遗年度人物”初选名单。
早在2011年,中国的皮影戏就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把皮影戏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李赛他们目前已经与多个中小学合作。
在小学的延时课上,团队给小学生表演皮影戏,还教他们排练皮影戏。他们为经开区列子小学专门创新设计了以列子文化为主题的剧目,比如《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团队构思剧本,刻画人物,精心排练,还要做教案和课件,一个学期下来,要让学生了解皮影,简单制作皮影,能独立汇报演出。
“国家鼓励传统文化进校园。”李赛说,皮影戏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嘴、动心、动脑、动眼的能力。通过表演,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故事编创能力和团队意识。皮影戏进校园后,非常受欢迎,学生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得到了快乐。
“我们虽然干不了重活儿,但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通过皮影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李赛说,皮影戏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也是一种载体,它可以为社会服务,所以团队会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社会热点推出不同的创作。
文章关键词:皮影,抗疫 责编:邵恰
本文来自【河南广电-映象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