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广东改革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的一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第一年。3月29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四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据介绍,2021年大气六项指标连续七年全面达标,去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3%;细颗粒物(PM2.5)浓度进一步降至22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国前列;珠海、中山、深圳、惠州、肇庆5市的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城市中位列前20。
水环境质量连续三年实现“三连跳”,去年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 89.9%,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90.2%,均创国家实施考核以来最好水平。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保持100%达标,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圆满完成年度目标。
“这些数据都是沉甸甸的成绩,是全省各地各部门攻坚克难、共同奋斗的结果。”环境保护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许多强劲有力并且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抓早抓实
一开年,省委、省政府就高规格召开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省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签署共建国际一流美丽湾区合作框架协议,出台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制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编制我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水、海洋、土壤、核安全、监测等专项规划,构建形成“1+6”规划体系。
关键词:
精准科学
聚焦重点领域和短板弱项,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成果。针对臭氧污染防治问题,对涉挥发性有机物和工业炉窑类重点企业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管控,强化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及精准应对。
针对重点流域海域污染治理问题,深化“一图一表”挂图作战和督导帮扶,加强技术团队驻点巡查和加密监测分析,综合整治断面一级支流和入海入河排污口。
针对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全面推进农用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因地制宜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超额完成“新增1000个以上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民生实事”任务。
关键词:
绿色低碳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和相关方案,提出“减煤控油增气,增非化石能源、输清洁电”和“分区域、分步骤、分领域、分行业”核心达峰策略,有序推进“双碳”工作。
坚持先立后破原则,有序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新投产海上风电 549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先进制造业。
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城市公交新能源车规模及电动化率均居全国第一,率先实现省级内河港口岸电全覆盖。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创新发展碳金融产品,深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2亿吨,稳居全国首位。
关键词:
协调发展
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协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印发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推动构建与“一核一带一区”相适应的生态环保格局。持续优化环评分级管理,99.8%以上的项目实施就地审批,实行重大项目环评“三服务三保障”机制,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又高效保障重大项目上马。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全省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达到7000余家,开展非现场检查4万余次。举办12场“送法规送技术送服务进企业”活动,主动服务对接企业环境管理需求。盯紧老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扎实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