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布
浦西的朋友们,口粮都囤好了吗?今天就要开始为期四天的封闭管理了,宅家做做饭有助缓解情绪,厨艺不精也没关系,以下四部上新的美食纪录片收好了,看看学学,实属望梅止渴之佳品——
01.《老广的味道》第七季
《老广的味道》终于更新了。虽然知道这部纪录片自打2016年首播开始,一直以每年一季的速度稳定如约输出,但真正看到上新了还是很激动的,原因无他——老广实在是太会吃了!
本以为出到第七季了应该没啥新鲜玩意儿了,哪知道一打开肚子就开始咕噜噜叫,哪怕是以前熟知的美味,老广一拍,馋虫又动。比如第一集讲佛跳墙,竟然从一颗鲍鱼如何养殖开始。讲小龙虾,又从养殖小哥拔掉河里水草给小龙虾留出更多氧气开始讲起,一直讲到龙虾收获季,小哥把龙虾分成三种大小卖,随随便便就被附近买主收走,高品质的小龙虾口口相传,根本轮不到域外人!
看老广,一直都是随时打开橙色小软件的节奏,它播到哪里,我就淘到哪里。但是最近情况有点不同,很多快递都停发上海,所以看不看第七季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免得看得到买不到抓耳挠腮。
即使拍到第七季,仍然有没见过没吃过的好东西,比如拿来煮“天下第一饭”的石夹螺。顾名思义,需要赶海的阿姨妈妈们去到石头缝里一个一个捡:
透明的寄生蟹喜欢跑到螺里找美味:
结果被一锅端了,煮熟以后的寄生蟹还能增加螺的脆韧口感——啊,这倒是没有想到。
再比如,知道陈年的陈皮金贵,但是你敢吃陈了十几年的萝卜干吗?
老广叫它“菜脯”,拿来炖冬瓜水鸭汤,很清咸:
还有这个:朥粕——
看着跟刚才的老菜脯有点像,但是鸥汀村人拿来熬粥:
看做法,和上海人做猪油渣挺像的,但区别是把肥五花一起下锅炸——然后配上香滑的糯米粥吃:
02.《这是蛋糕吗?》
奈飞出品的综艺节目,如果大家看过网上流行的“蛋糕”照片,就知道这档节目的来历——万物皆可蛋糕,然后让评委火眼金睛来辨别到底是不是蛋糕。
节目一开场,先旋转出五种食物,让参赛选手判断其中哪个是蛋糕做的:
比如说这块汉堡包,你觉得它是蛋糕做的吗?
判断完成之后主持人当场挥刀——
小试牛刀之后,就轮到选手们亲自上阵。
第一场比赛,三个选手各做一道“美食”,有人做了“汉堡包”:
有人做了塔可饼,混在四个真塔可饼里,让评委判断哪个是蛋糕做的,瞧瞧,谁能分得出?
还有一个做了牛角包——感觉即使贴近了看都无法分辨真伪:
用蛋糕做食物还只是第一步,后面的比赛越来越远离食物,比如做鞋子的——
连美食界的评委都看走眼,选了一双真的鞋,主持人一刀下去,大家傻眼了:
还有做帽子的,要用蛋糕做出织物的纹路,为了迷惑评委,这个选手甚至为帽子打了洞眼,画上金色的帽钉:
更有用蛋糕做雕塑、做行李箱的,越往后越不知道蛋糕还能变成什么。更意外的是,这些蛋糕还都很美味,里面是丰富的馅料,吃得评委啧啧称奇,看得观众肚子又叫了。
每一轮的胜出选手可以获得5000-10000美元不等的奖励——为什么还分两种呢,因为5000是保底,能不能获得10000,还有一轮考验——舞台上两捆钱,一捆是真的,另一捆……还是蛋糕,选对了蛋糕,才能获得最终10000美元的奖励。
03.《一面之词》
美食纪录片也开始往短平快方向发展了,一集15-20分钟,就讲一碗面,一个人。
看到第一集是兰州拉面我就赶快进来了,毕竟我是路过兰州都要下火车去吃碗牛肉面的人呐。
比起吃苏式面需要加很多浇头过桥,吃兰州牛肉面我不加肉都可以——拉面才是主角,其他配角有一点就行了。
第二集的主角是西安biangbiang面,原来这biangbiang的来历就是拉面的时候发出的biangbiang声:
也有爱吃裤带面的,做法可汤面可干捞:
这部纪录片还给每位“主角”都做了一张角色海报,按图索骥我们能猜到后面几集的走向,比如——厦门沙茶面:
延吉冷面:
重庆小面:
虽然12集12款面条基本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依然拍出了鲜活的在地感,面食爱好者实在无法阻挡。要是有葱油拌面就更好了。
04.《人生一串》第三季
啊人生三串来了!这奇葩的烧烤纪录片每次一播总能掀起全民烧烤的热情,上海大学路上有一家同名授权主题烧烤店,开了几年生意还是那么好,等疫情过去一定要去撸串呀!
《人生一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串地道,是从串的原材料开始的。
比如第三季一开场,先不说串,先说葱。山东的串想要好吃,先得弄点好葱——
浇水浇得多,葱就发甜。
再复习一下葱串撸起来的正确步骤——
接着就到了中山的脆肉鲩,要让鲩鱼的肉发脆,就得给他们喂蚕豆,相当于健身的人吃蛋白粉了:
增肌不成功的,还得回塘重造,这样才能完成一条肌肉脆鲩的使命。
咱就是说,如果现在家里储备不是那么丰盛的话,小烧烤纪录片还真不一定建议您打开看,否则可能会出现以下画面:
征集令2022年3月以来,上海疫情呈多点散发、多链并行、隐匿传播、快速蔓延态势。这是2020年到现在,上海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形势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减少流动、大范围筛查核酸……这一切都是上海居民在两年多的疫情中第一次碰到的情况。上海战疫,刻不容缓;上海加油,没有退路。《新民周刊》现面向广大读者征集身边的抗疫故事,欢迎您提供相关线索,让我们用新闻留存魔都经历的这一切。你战疫的点点滴滴,我们珍惜!❤集值班编辑联系方式如下(添加时请简要自我介绍):周一:应 琛微信号:paulineying0127周二:金 姬微信号:gepetta周三:黄 祺微信号:shewen-2020周四:周 洁微信号:asyouasyou周五:孔冰欣微信号:kbx875055141周六:吴 雪微信号:shyshine1105周日:姜浩峰微信号:jianggeladandong
新民周刊推荐搜索关键词列表:口述实录
往期推荐
魔都战疫口述实录 | “虽然我长了一张外国人的脸,但别把我当外人呀!”
好戏 | 从海萍到晓琴,“国民媳妇”海清还是买不起房......
魔都战疫口述实录 | 新冠感染者的14天:终于出院回家,人生这场考试太难了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