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线网通达性日趋增强,市民越来越喜欢乘坐广州地铁。
■短短25年,广州地铁从零起步、高速发展。
广州地铁:
1997年6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首通段(西塱至黄沙站)开通运营,广州正式步入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新纪元。25年来,广州地铁线网不断延伸,拉近了时空距离,推动了城市发展——它不单是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重要载体,还是保障、带动和牵引城市、区域规划的重要引擎。展望未来,广州地铁将持续发力“内通外联”,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打造“地下文化长廊”,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关键词:高速发展
搭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25年来,广州地铁线网为广州实现“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完善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号线的开通,令天河成为广州市新的中心城区;二号线首期工程过珠江,成就了海珠区的繁荣;三号线贯穿广州新中轴,拉近了番禺和中心区的距离;国内首条开通的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线,让广州佛山无缝对接;九号线横穿花都区,为花都空港经济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十三号线、二十一号线填补增城轨道交通空白,实现了城市外围副中心60分钟内到达市中心的时空目标;十四号线一期建成开通,广州实现区区通地铁;十八号线“湾区最快地铁”让南沙自贸区30分钟通达广州市中心。
从1997年到2022年,对一个城市来说,只是短短25年,广州地铁从零起步、高速发展,逐步完成轨道交通线网,搭建起广州城市公共交通的主骨架,地铁线网通达性日趋增强,大大缓解了城市拥堵问题。一号线刚开通时,广州地铁每天的客运量不足10万人次;2005年国庆节期间最高日客流量首次突破百万人次;2010年亚运会期间,最高日客流达784万人次;2019年12月31日,广州地铁总客运量创新高,达到1156.94万人次。2021年,尽管受疫情影响,广州地铁客运总量仍达28.3亿人次,日均客运量776万人次,恢复到疫情前的九成水平,承担了广州市超过60%的公交客流运送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地铁的客运强度从2011年起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但根据国际地铁协会的统计数据,在世界各大城市地铁系统中,广州地铁的运营服务可靠度、正点率、公共安全水平等指标名列前茅。同时,广州地铁服务满意度多年稳居广东省交通行业榜首。
关键词:引擎带动
助力大湾区一小时通勤圈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对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都市圈建设提出了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高效共建共享等要求,并相应提出了基础设施共享共建、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设轨道交通一体化网络、形成大湾区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的措施。
作为广东省省会、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广州地铁在规划新一轮线路时,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视野出发,优先考虑“五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等对大湾区互联互通有重大意义的项目。
按照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的要求,广州地铁全面布局“地铁+城际”业务形态,积极推进珠三角城际轨道项目承接,努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
目前,广州地铁集团正与相关城市一起开展“广州都市圈”中的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等线路的规划建设工作,助力实现广州周边的佛山、东莞、珠海、中山等城市中心区与广州中心区的30分钟快速连接。广州地铁还将接管广佛南环、佛莞城际的运营,这两条城际线路将与佛肇、莞惠城际形成一条东西贯通的城际铁路快速通道,肇庆、佛山、东莞及惠州四市将通过城际铁路与广州市形成1小时生活圈,给沿线市民出行带来便利。
关键词:创新驱动
提升广州轨道交通产业国际竞争力
2016年,广州地铁牵头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目前成功纳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管理。
广州地铁与腾讯公司合作开发“穗腾OS”,以“穗腾OS”为数字底座,开展智慧运营关键技术研究,打通多专业融合、联动的壁垒,服务超大规模线网运营;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开展储能、蓄冷、分布式光伏电站、环控系统改造等科技创新项目;以服务多网融合为导向,进一步突破互联互通的关键技术,构筑互联互通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
2017年以来,广州轨道交通全产业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截至2020年年底,广州市轨道交通纳统企业5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7家,形成了从规划设计咨询、建设施工、装备制造到运营维护及增值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产业区域化集聚发展布局初步确立。
依托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广州地铁将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投资规模超3100亿元;将坚持整船出海对外拓展,承接国内、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包建设项目,进入国际轨道交通市场前列;加强新型技术科研攻关,丰富“AI+”“5G+”等智慧轨道交通应用场景,构建广州整体型智慧轨道交通产品生态,形成新的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智慧维保产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维保服务智能化、精准化。
通过大力推动轨道交通领域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广州地铁全面提升了广州轨道交通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与城市共生共融,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一体化协同发展。
关键词:凝聚民心
打造“地下文化长廊”留下城市记忆
为确保超大规模建设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平衡发展,广州地铁在建设阶段注重科学绿化、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做好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经验总结,完善保护预案,认真听取群众对地铁建设的意见,让地铁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从1号线车站的站名书法字体,到6号线的文化墙,再到4号线南延段的文化主题站,广州地铁打造了多座主题车站,有汉字、粤语、粤剧、木棉花、醒狮、荔枝等元素,也有“海上丝绸之路”“岭南水乡”“山川林泉”等城市历史记忆。在新一轮地铁线路建设中,广州地铁更加注重将历史文化融入车站设计,积极开展新线特色站点、主题站点建设工作,同时以“文化地铁,精彩旅程”为主题,在地铁线上开展一系列面向乘客的文化活动,让地铁成为展现本土历史文化的良好载体。
随着轨道交通线路持续开通,广州将形成“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的格局。广州地铁将持续打造“地下文化长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岭南文化、广府文化传播,让乘客在乘坐地铁的过程中,真正读懂广州,坚定文化自信。
数字控
10万人次
一号线刚开通时,广州地铁每天的客运量不足10万人次
100万人次
2005年国庆节期间最高日客流量首次突破百万人次
784万人次
2010年亚运会期间,最高日客流
1156.94万人次
2019年12月31日,广州地铁总客运量创新高
28.3亿次
2021年,广州地铁客运总量
60%
2021年,广州地铁客运总量恢复到疫情前的九成水平,承担了广州市超过六成的公交客流运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