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所有人,
这里有一份"七五"普法答卷,请查阅
“七五”普法以来,淮南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度聚焦淮南新时代新阶段转型发展大局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积极落实全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满足群众法治供给侧需求,广泛宣传普及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断深化,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交出了一份让百姓暖心的“普法答卷”。
一、在构建普法“大格局”上下功夫
1、一是强机制
出台全国第一家以“法治”命名的法治宣传教育地方性法规——《淮南市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在全省率先出台《淮南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普法效果)第三方评估指标和考评标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绩效考核、干部述职述德述廉述法、文明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考核。
2、二是“严”主责
出台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年度普法计划和重点普法目录,建立普法融入执法全过程制度、以案释法制度。
3、三是重保障
强化人才保障。成立“七五”普法讲师团、“一月一法”讲师团、“法治带头人”讲师团、民法典“双百”宣传团等8支普法队伍,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讲,年平均开展法治讲座、报告100余场次。在全省率先成立法治宣传志愿者协会,开展大型法治文艺巡演54场,普法志愿服务3万余人次。强化经费保障。法治宣传教育经费按照市区人口不低于人均0.4元标准、县区按辖区人口不低于人均1元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拨付。强化阵地保障。建成1个市级中心、8个县(区)中心、91个乡镇(街道)工作站和947个村(居)工作室,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1个,法治宣传长廊、法治图书室、法治文化墙等阵地的村(社区)1092个。全市法律服务机构在“安徽法网”开设“店铺”186个,“上架”法律服务产品1818个,为群众提供“淘宝式”法律服务。
二、在“七五”规划“大落实”上下功夫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学法讲法、以案释法,建立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县区、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自觉按法规政策办事,按程序流程办事,按法律的主旨精神创新担当办事。
2、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广泛开展宪法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等活动。2万余名干部群众在“学习淮南”APP参加宪法知识有奖竞答。2万余人在143个接力点参加“万人宪法诵读接力”。各类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接待参观2万余人次。
3、宣传法律体系和党内法规
制定《关于开展淮南市围绕“三大攻坚战”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主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民法典》的分众化、对象化宣传,在全省首家组建民法典“双百”宣讲团,在全市市直部门和91个乡镇(街道)开展巡回宣讲137场次。选拔市级“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 授课讲师34人,普法志愿者3000余人深入开展民法典宣传“七进”活动。发放民法典读本10500本,解答咨询6千余人次,印制《民法典与生活同行》系列普法挂图1235套。结合《淮南子》法治文化、淮河文化制作微视频、动漫等民法典法治文化作品41部。
4、重点对象学法用法
首先,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建立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细则,深化全市“法律进机关”活动,开展舜耕大讲堂宪法报告会,推行国家工作人员“服务大局普法行”旁听庭审实践活动、年度行政执法人员在线法律知识学习。2017以来,党校主体班法治课培训学员1300余人次;举办“一月一法”讲座281场次,配发学法手册18000余本;组织公务员旁听庭审48场,7200人次参与。2016年以来,共有5万人次参加学法用法测试(其中,1.8万余人次科级干部和560余人次副县级以上干部)。
其次,青少年法治教育。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进一步树牢青少年法治信仰。任命745名法治副校长,每年至少到校开展2次法治课。2016年以来,组织青少年参观司法、执法场所30余场次;组织参观淮南法治文化馆等市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00余场次。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全市学校积极开展法治演讲、法治板报、法治竞赛、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全市每年40万名中小学生同步开展“12.4”宪法晨读活动;在第三、四届“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中,3人获全国高中组一等奖、3人获全国二等奖,2人获全省一等奖。
农民学法用法。开设农民法治学校,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15981名、法治带头人1839名,较“十二五”来分别增长52%,43%。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普遍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引导法律顾问和公证机构积极介入村“两委”换届及重要村务,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提升农村自治能力和法治水平。在各乡镇文化站及各村农家书屋内开辟“法律阅读角”,设立“法律书架”,定期添置与农民生产、生活及权益保护方面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书籍。组建9支法治文艺宣传队,将法治内容融入花鼓灯、推剧、少儿舞蹈等独具淮南特色的民间艺术,开展巡回法治文艺演出。结合秸秆禁烧、村“两委”换届、外出农民集中返乡、土地征迁等重要时段,为广大农民送去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三、在法治文化“大繁荣”上下功夫
坚持高度的法治文化自信,积极挖掘《淮南子》传统法律文化资源,并赋予新的内涵,打造以“豆娃说法”为代表的享誉江淮的区域法治文化品牌,走出一条法治文化品牌之路。
1、强化制度保障
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具有区域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意见》等制度,申报创建省级法治文化基地2个,市级法治文化基地16个。
2、发掘地域文化
先后开展“淮南子”学术研讨4次,发表相关论文、文章30余篇,出版《“淮南子”法治思想研究》、创作“豆娃”卡通宣传形象和《豆娃说法》系列动漫作品,并登陆安徽干部教育在线课件。法治文化作品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3个,省级特等奖1个。
3、项目运作带动
投入800余万元建成淮南法治文化馆及法治文化公园,接待参观2万余人次,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来源:淮南司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