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构建,就是一个价值链条的组合,也就是我们标题上提到的赚钱逻辑的梳理过程,是一个思维导图。
前一篇文章里,我们说到日本的花海项目,以不收门票的方式引流。我们花很大的精力建设这个流量的入口,投资种植花草,培育景观,让别人不花钱的来耍,来拍照,拍视频发朋友圈,圈圈相传,把人引过来了。虽然没有门票的收入,但如果你把这个免掉的门票当作是广告投入来算,这个效果是不是很好呢?
鸡汤文章里,经常会说有舍才有得。但我们投资的目的是就是赚钱。那么,在做好这个前端后,我们怎么赚钱,从哪里赚钱呢?这就是做链条的延展,卖服务,卖产品。
人来了,总归是要耍的,这就需要你有留得下来的内容设计。眼下时兴讲一个词,叫沉浸式。其实做经营搞实业的人,不必要跟到玩文字游戏的人去玩那些虚头巴脑的概念,你就明白一个意思:前面做的基础工作,就是一个搭戏台的工作。把台子搭好了,让来你这里的人去表演——这个表演不是演戏、演电影,是要叫他们在你设定的氛围里,在你搭建的台子上,扮演着他们自己合适的角色。
协会的一个顾问,是台湾的一个小兄弟,确实是做民宿规划、设计和运营的高手。他的“沉浸式”做到什么状态呢,是把游客变成了他的义工,自己掏钱帮老板做事、打工,而且做得很认真,很投入,在做的过程中还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
有事情干,人才留得下来了。接下来是不是要吃?吃好了还要“兜”着走,要带一些东西留念,也带回家跟亲戚朋友们分享。
整个活动一气呵成,整个链条天衣无缝。赚钱的点就串联在这一个价值链条中。当然,如何设置这些赚钱的点,就需要因地而异,因项目而异。
再回过头来说说在城市周边地区,农业项目的种植品类选择的问题。因为在城市周边,人口相对密集,土地的成本比较高,同时盯的人也比较多。要说,选择一些一次投资,长时间收益的既能观花赏果,还能从直接的卖果摘叶上产生收益的林果类,或者是食用两用的中药材是很好的,毕竟可以有一个在核心种植产品产生效益的情况下,还能够实现景观的美化,任何人到我们的项目上,肯定希望有一个很舒适的环境呆下去。不是我们鼓吹大家去搞“非农化”,实在是在做休闲农业项目上面,有一丝“一鸡几吃”的意思,可以节省一些投入,提升种植的附加值。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农业需要与时俱进,借鉴一些互联网的“懒人”经济思维,特别是有助于刚入行农业的新手,在一定时间内,能够集中精力学习这些产品的种植技术,研究产品的价值开发和市场拓展。
这一类种植产品的选择,一方面是要选对路,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日照等自然条件科学选择。不是有个“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典故嘛。别的地方种的东西,你那里真就不一定适合种;另一方面,是要看你使用土地的土地性质,以及当地政府的政策方向。
不是说,除了这些产品,城市周边地区就不能种其他的东西了,比如种大宗作物,你可以在种植模式上,销售渠道上实行改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如果是蔬菜一类的产品,还可以引进一些新的种植品种,新的经营模式。
至于在远离城市的乡村,种植品种的选择也得根据是侧重于休闲方向,还是做生态产品的提供基地进行选择。
因为农业种植项目涉及的种植品类太多,我们在这里只能提一些选择的基本规则和选择的思路,具体的种植产品,一定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总之,时代不同了,农业项目不能只考虑种植环节的问题,还得有产业思维,跨界的操作和整体运营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