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午,汕头市首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现场会在濠江区举行。自去年汕头市委提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以来,至目前各区、功能区推进工作成效如何?在这场现场会上得到初步检验,意在推动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获悉,围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一方面,汕头明确5年内要在全市形成5万亩新型产业园区,且今年要完成6000亩“工改工”改造的目标;另一方面,聚焦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提出5年打造7000亿元产业集群的目标。
起跑就是冲刺、开赛即是决赛。首场现场会释放了什么信号?汕头将如何继续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请看下文一一分解。
信号一:抓“牛鼻子”
把工业制造业牢牢抓在手中
对汕头来说,发展以工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尤为重要。工业是占汕头市GDP比重最大、对GDP增长贡献率最高的行业。因此,稳住了工业,才能稳住经济;壮大了产业,才能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总投资249.5亿元、45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活动,是汕头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的重大举措。阶段来,汕头全市心齐气顺抓工业,同心同向促发展,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数据显示,1-2月,汕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工业用电增长4.5%,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我们一定要把工业、制造业牢牢抓在手中。”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在现场会上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主导产业是一个地方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抓住主导产业才能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汕头市委提出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牵引带动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但各区(县)、各功能区的产业基础各不相同,角色定位各不相同,发力点、增长点也各不相同。
比如,濠江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港口资源、风力资源,发展以海上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现场会上,温湛滨为濠江未来发展“把脉开方”,要求濠江在全省、全市中找准方位,抢抓第三次能源革命和国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历史风口,加快打造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在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深耕细作、厚积薄发。
“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各区、功能区都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温湛滨明确要求各区、功能区要紧扣“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方向,立足资源禀赋,科学把握机遇和挑战,集中力量推动主导产业特别是首位产业发展壮大,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
信号二:比学赶超
每月将在各区县轮流举办现场会
现场会上,濠江区率先汇报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工作情况,各区县及功能区进行点评交流,并介绍各区工作进展。点评交流环节,“对标先进、取长补短”是各区县及功能区发言的关键词,通过互相交流,在比较中找差距,在借鉴中找短板,各区县及功能区下阶段工作目标也愈发清晰。
各区(县)、功能区工业发展形势都有不俗的亮点。濠江区把产业强区作为全区“头等工作”,依托汕头港广澳港区和综保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增速在全市各区县中位列第一,今年1-2月工业投资增长43.2%,比全市平均增速高出17.4个百分点。在今年第一季度投产的12个重点项目中,就有三分之一项目在濠江。
高新区提出,要承担起建设六合产业园的主体责任,加快规划建设起步;综保区提出,要围绕今年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市比重1/3的目标集中力量培育等外贸新业态;华侨试验区提出,要依托深汕数字科创产业园和数字科技产业基地等平台,着力开展招商推介宣传,引进优质外资企业和项目落地。金平、龙湖、澄海、潮阳、潮南区也纷纷就推进“工改工”表态,南澳县则提出将在海上风电项目及文旅体产业上持续发力。
会上,温湛滨点评了近期各区“工改工”推进情况,指出汕头最大的短板就是人多地少,必须通过“工改工”变“项目等土地”为“土地等项目”。他提出,产业发展离不开土地要素保障,要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突破口,以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为切入点,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发挥政策效能,鼓励引导企业及资本积极参与到“工改工”,着力探索适合实际的改造路径和模式,争取成熟一片、改造一片、升级一片,有效盘活低效用地,增强工业用地供给能力。
记者获悉,接下来汕头每月将在各区县及功能区轮流举办现场会,推动形成全市在工业、产业发展中“比学赶超、争先示范”的浓厚氛围。现场抽签确定4月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现场会在高新区举行。
信号三:当“店小二”
降低综合成本解企业急难愁盼
企业是发展之基、税收之源、就业之本,只有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才有活力,才有高质量。首场现场会上,还释放了“降低综合成本,解决急难愁盼,持续涵养亲商爱商重商的良好环境”的重要信号。
一段时间以来,汕头市部分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涨较快,市场需求缩小等难关,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为帮助企业纾困解忧,汕头市委、市政府计划每年拿出4亿元实施千亿产业培育、百亿企业培育、数字经济引领、重点项目带动、载体空间拓展等“五大工程”,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此基础上,濠江区叠加出台了服务企业“8大机制”、加快产业发展“10条优惠政策”,“一企一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在优化营商环境上闯出了一条路子。
现场会上,温湛滨要求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甘当“店小二”,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周到服务,落实政企“直通车”和领导挂钩企业联系机制,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项目建设的加法、产业发展的乘法,以一流的营商环境保证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与此同时,坚持放水养鱼、涵养税源,建立健全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快享落实机制,持续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有效支持,努力让企业发展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产业壮大的活力充分迸发。
信号四:机制保障
建立产业集群“链长制”保障行稳致远
如何确保“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行稳致远?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建立健全各级统筹机制,完善产业发展“七个一”体系是关键。据悉,“七个一”分别是通过制订一个发展规划、绘制一条产业链图谱、成立一个工作专班、建立一个专家库、组建一个产业联盟或协会、梳理一批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形成一个产业链专属政策组合包。
记者从会上获悉,汕头市委、市政府已建立了“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和市领导定向联系负责产业集群的“链长制”,明确由市长亲自担任“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群的“总链长”,6个产业集群分别由其他市领导担任“链长”,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集群集聚、政策措施向产业集群倾斜、工作力量向产业集群加强。
此次现场会赋予汕头各级各有关部门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完善落实“七个一”体系和“链长制”,发挥好人大、政协的作用,调动工作专班、产业联盟、产业协会等各方力量,研究解决集群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中的重大问题,构建覆盖各产业、各要素的制度体系和工作网络。
围绕5年打造7000亿元产业集群的目标,汕头还将健全考核机制,分解量化年度考核指标,建立考核奖惩办法,强化充实招商和产业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团体组织在招商引资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人才支撑。
【记者】黄嘉锋 余丹 郑淼鑫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黄嘉锋;余丹;郑淼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