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如果要说中国第四极的位置花落谁家,那么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呼声应该是最高的,但是你可能想不到是十几年前,国家对于成渝是怎样的定位,你可能更想不到成渝是如何“逆袭”长江中游城市群拿到宝贵的全国第四极的,成渝这一路走来,不禁让人感叹太励志了。
可能有人要反驳我了,成都和重庆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而且重庆还是直辖市,定位怎么可能会低?确实,国家对于重庆或成都单个城市的定位一直都很高,不仅是西部经济领头羊,更重要的是极具战略意义。
但是对于城市群规划建设来说,十年前,成渝还没有真正起步,下面我就带大家一步一步来回望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逆袭之路吧。
横向对比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国家政策中的变化2010年,中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印发,其中提到了推进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化开发,形成3个特大城市群;推进哈长、江淮、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成渝、关中—天水等地区的重点开发,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
此时大家可以看到国家除了针对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城市群优化开发,还提到了推进另外8大城市群,虽然成渝也在其中,但从排序来看可以发现成渝城市群此时的定位并不高,长江中游等多个城市群的定位都在成渝之上。
其实想想也正常,因为此时成渝城市群的概念都还没有形成,而长江中游城市群不仅定位比成渝城市群更靠前,而且体量也比成渝城市群更大,更重要的是中部地区城市群概念的实施也比成渝城市群更早。
早在2009年,国家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其中提到了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而且要深化中部地区省际间合作,区域内经济联系密切的经济圈、城市群、经济带要编制区域合作。
也就是说2009年,中部地区的城市群规划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政策,而2009年,成渝在干嘛?
2009年,成渝还在组织编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到了2011年5月,国家才正式了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而到了2012年2月,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中明确了要共筑“中三角”,加强与长江中游省份合作,联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培育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省刚刚签署完合作协议仅仅6个月后,国家就印发了《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这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首次正式进入国家顶层设计。
2012年对中部地区来说简直是双喜临门,长江中游城市群概念不仅在省级层面被确定,还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2012年对于成渝来说,别说城市群了,就成渝经济区也才批复一年。
到了2013年,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省会城市达成《武汉共识》,将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看见了吗,早在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就要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而纵观中国的城市群,在当时,除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外,长江中游城市群确实有这个实力。
到了2014年3月,国家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明确了要加快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
此时城市群已成为城市化协同发展的主流,到了2015年3月,国家正式批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值得一提的这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首个国家批复的跨区域城市群。
而成渝也不是没有嗅到国家要大力推动城市群发展的趋势,所以成渝经济区也到了晋级城市群的时候了,因为成渝城市群比成渝经济区定位更高,是要建设引领西部的国家级城市群。
所以成渝又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和筹备,终于在2016年4月,国家正式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但是仍然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批复晚了一年左右。
此时你会发现成渝城市群每一步都比长江中游城市群慢。
但是时间到了2019年,成渝城市群迎来了拐点,这一年国家印发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文件中提出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有序推动哈长、长江中游、北部湾、中原、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建立健全城市群协调协商机制。
大家发现了吗,在这份文件里,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为第一栏,而紧跟着就是成渝城市群单独为一栏重点说明,并且表明要培育新的重要增长极,而第三栏才是有序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其他城市群。
随后到了2020年1月,成渝双城经济圈概念被提出,国家确定要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并且上升到国家战略。
然后到了2021年4月,国家印发了《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在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这一栏中提到了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扎实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研究编制长江中游、北部湾、关中平原等跨省区城市群实施方案。
可以看见在这份文件里,成渝双城经济圈仍然是单独被列出来说明的,而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则紧随其后。
时间来到2021年10月,国家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知道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概念才被提出,而仅仅1年后就印发了建设规划纲要,可见国家对成渝地区的重视程度有多高。
相对于成渝城市群,我认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是一次更深入的优化和升级,因为在2016年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里,对于成渝城市群的定位是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
而到了2021年批复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里,对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定位是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两份文件对于成渝的定位显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2021年,国家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确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地区、哈长、辽中南、北部湾和关中平原8个地区作为组群。
这也是国家首次把成渝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为四极,意义非常非常重大,除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第四极以外,近些年成渝两地的联动非常频繁,并多次在重要会议上提出唱好双城记,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清晰看见成渝是如何一步一步“逆袭”长江中游城市群拿到中国第四极的位置。
要知道在2019年之前,成渝城市群在国家文件里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排序更靠后,而且提出城市群概念和批复城市群规划也比长江中游城市群更晚,而且体量也比长江中游城市群更小,所以不禁让人感叹,成渝这一路走来太励志了。
那么问题来了,成渝双城经济圈是如何实现逆袭的?我们分两点来看。第一点,成渝两地经济增长亮眼,互联互通频繁。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双核无疑是成都和重庆,我们以国家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2010年为时间节点来看成都和重庆的经济发展,2010年,重庆GDP仅排在全国第7,成都GDP仅排在全国第9。
然后到了国家把成渝双城经济圈定位为第4极的2021年,重庆GDP超过了苏州和天津排到了第5,成都GDP超过了杭州和天津排到了第7,要知道GDP前十名的城市,前进一名都非常困难,更何况重庆和成都携手前行了2名。
但是打造双城经济圈,两座核心城市经济高速增长只是基础,要密切的互联互通才是关键,我就列举部分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成绩单。
川渝合作共建成渝中线高速铁路,建成后将是成渝双城经济圈最高效连接通道;共建西部科学城;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共建川渝高竹新区;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推进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推进成渝两地高新区证照异地互办互发互认;成渝两地公积金互认互贷。
川渝两地养老保险关系实现无障碍转移接续;建立两地社会保险协同互认机制;四川“天府通办”和重庆“渝快办”实现互联互通和统一身份认证,开设“川渝通办”线上政务服务专区作为总入口;推行成都、重庆两市公交和地铁“一卡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涉税业务自助通办;川渝首次联合办春晚。
以上还只是我列举的成渝双城经济圈融合的冰山一角,成渝双城经济圈展开了规模庞大的道路互通,信息互联和办事互认,此时你会发现成都和重庆的联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我想除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以外,在中国可能很难再找出比成渝双城经济圈更紧密的城市群了。
第二点,国际环境变幻莫测,成渝双城经济圈迎来重大机遇。
在2016年国家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时候,当时规划背景如下。发展成渝城市群,发挥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保障国土安全、优化国土布局。
而到了2021年,国家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时候,规划背景如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分工体系面临系统性调整,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为成渝地区新一轮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创造了重大机遇。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支撑,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所以综上所述,从成渝内部来看,成渝双城经济圈积极协同融合发展,从外部的国际环境来看,中国需要西部出现一个强有力的城市群支点,共同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说白了就是成渝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
第一点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积极与努力,第二点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大发展机遇,我想正是以上两点让成渝双城经济圈上升到了国家第四极的位置,所以顺势也超过了曾经定位更高的长江中游等多个城市群。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