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倒闭,心急如焚的家长们四下里打听如何才能成功退费。结果,竟然有人抓住家长们急于退费的心理,打起了家长们的注意。
不久前,刘女士孩子上课的平台关停,随后,一群着急的家长们,就建了一个退费群。结果,群建好没多久,有人在群里分享了一则“最新通知”。
这则通知显示,该机构为减少社会舆论压力,将开始小范围地、针对性地进行退费,目前只能为一部分家长全额退款。
刘女士半信半疑,正打算加入通知里提供的QQ群一探究竟,这时,有其他家长提醒,这会不会是个骗局呢?
结果证明,幸亏刘女士没有相信这份通知。
从“退费”到“入伙”
层层套路难防
如果单从通知内容和口气来看,这份通知似乎没什么破绽。而且,通知还带了培训机构所属公司和电商平台的公章。
但心细的家长们依然注意到了一些异样之处:
与机构公众号此前的发文相比,这份通知没有使用惯常的等线字体,而是改用楷体,字号也大了不少;
抬头对学员和家长的称谓不再有“尊敬的”字样;
在部分文字下方,还隐约可见一些疑似修图时忘了擦除的痕迹。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这份通知里的行文明显不通畅,出现了多处病句、错别字以及标点符号的错用,甚至把QQ群简称为“Q群”。
更让家长们生疑的是,涉骗者提供的已退费截图显示,退给家长的钱,竟然金额高于家长预存的学费。
家长们觉得不对劲的,还包括退费通知上落款的日期2022年1月19日——这正是该机构公告停课的时间。有家长对此很警惕:“1月19日才停课,同一天,同一家机构,怎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呢?”
“最新通知”截图
随后,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以家长名义加入了名为“在线咨询”的所谓官方退费群。入群后,记者注意到,群内已经有几十名成员,频繁发布着各式退费明细和转账截图,催促其他的群成员上线领券提现。
“官方退费群”聊天截图
记者与群内“对接客服”取得了联系。对方发来了一张合作协议截图,截图内容称,该机构正与苏宁易购开展合作,将以优惠券返利的形式退回课款。
记者提交个人信息后,客服指示记者登录名为“苏宁易购内部商城”的网站,以商户身份注册,并向网站客服指定账户转账,作为预存资金。
“内部商城”界面
该客服还强调,此次退费合作,平台不盈利,因此资金只能通过私人账户进行,且转账必须由手机银行操作,每次均有时间限制。一旦转账过程超时,对方将不会退还任何已经转出的款项。
记者尝试以虚构转账信息进一步试探操作流程,但客服不是提示超时就是表示未收到款项,还指出,这张“转账截图”中界面文字有误。
更让记者瞠目结舌的是,随后,对方索性发来另一份伪造的转账截图,指导起了记者如何制作假图,同时向记者发起邀约:看你有天分,要不要一起做这行?
在劝说记者加入的过程中,该客服侃侃而谈,称近期培训行业关停机构大大增加,前来向假冒客服咨询退费的家长已有上千名。做退费诈骗每月收入能在3万到5万,算得上大有市场。
当记者提出“愿意”入伙时,对方口头热情应承,但一问及诈骗手法细节、组织方式等内幕时,对方总是很快以闲谈岔开话题,不透露相关信息。
随后,记者向苏宁易购客服通道求证“内部商城”真实性。客服回复称,此网站并非苏宁所有,苏宁易购与该培训机构也不存在合作。
记者还注意到,家长们向腾讯举报中心举报后,“官方退费群”迅速关闭,客服帐号也被平台限制添加好友。目前,假冒“苏宁易购内部商城”网站已被标注存在诈骗风险,无法打开。
新瓶装旧酒
经典骗术至今仍有市场
一场骗局看似落幕,但值得家长警惕的是,类似事件仍然在各关停机构的家长群里频繁发生。
多位家长向记者证实,今年以来,多家培训机构学员的家长都曾收到假冒退费消息。甚至还有境外号码短时间内频繁打进,要求家长加入指定群办理退费。例如此前因退费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的阿卡索、精锐教育等机构都有家长遭遇类似情况。
家长收到的虚假退费消息
事实上,浏览各地警方历年来的通报也不难发现,这类以退费退款为名的骗局早已有之。
记者以“退款诈骗”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最早在2015年,就有人冒充电商客服,谎称受害人账户升级、钱款被支付平台冻结,需要退还冻结资金,骗取其银行卡号与验证码进行转账,最终被判诈骗罪,并处以罚金。
除开电商客服,骗子常用的身份还包括银行职员、票务人员、招生老师、班主任等等。其做法大都是以退还资金为理由,借助复杂话术干扰判断,过程中不断催促、威胁,甚至渲染问题严重性,最终诱导受害人在慌乱中泄露帐号信息,或转款到骗子指定的账户。
换句话说,如今打着培训机构退费旗号的骗局,无非只是给这个模式换了种由头。
但老骗术,依然让不少人中计。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嫌网络犯罪14.2万人,同比上升47.9%。2020年,全国立案电信网络诈骗92.7万起,造成群众损失353.7亿元;仅2021年1月至9月间,全国已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2万起。
记者随后将有人假冒培训机构退费一事向警方做了举报。警方表示,仅就记者的经历而言,由于过程中未发生实际转账,没有造成经济损失,仅凭当前情况还不足以立案,也无法据此封禁诈骗所用帐号和银行账户。但警方反复提醒记者,尽快将涉骗帐号删除,并退出群聊,同时,建议记者向所在社交平台举报。若已经有家长受害,督促这部分家长尽快报警。
个人信息买卖是主因
家长务必记得多方核实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15至2021年,消费者针对校外教育培训的投诉从5811件增加到80528件,在13个服务投诉大类中更是高居第3,教育培训机构频现“跑路”和退费风波也成为2021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2011-2020年我国校外教育培训服务投诉情况
图据中国消费者协会
其中,有关售后服务的校外教育培训投诉高达25968件,占到总量近三分之一,退费问题难解决成为教育培训一大顽疾。机构退款条件苛刻、拖延退款乃至拒绝退款屡见不鲜。
从家长反馈来看,培训机构突然宣布关停,找不到教务人员、打不通咨询电话已成常态。家长尝试借助法律手段维权时,往往难以凭自身经验找到正确的处理途径,且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是无法承受的。
正是抓住家长们退费心切的弱点,这个老骗术才盯上了培训班的家长们。
可能有人好奇,为何骗子们会有家长们的电话呢?警方表示,个人信息泄露及买卖是主因。据半月谈报道,家长的个人信息买卖在培训行业早就不是新鲜事。部分培训机构间甚至存在信息互通渠道,只要家长在一家咨询,其他机构也能掌握其信息,以降低各自获客成本。甚至部分学校教职工也会参与贩卖学生和家长信息。
此外,在设套之前,骗子也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种虚假退费信息的传播往往不限于单一平台。骗局实施后,即使受害人向事件发生平台求助,也仅能处理涉及帐号,很难进一步追溯幕后人员。加上各平台间风控信息并非全部互通,诈骗分子可以轻易更换平台申请,再寻获新的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