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3、首都博物馆:伯矩鬲
西周伯矩鬲,全称“牛头纹带盖伯矩鬲”,是西周初期青铜器。1974年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251号墓。现藏于北京市首都博物馆。
4、天津博物馆:太保鼎
属西周初期,传清道光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器身上有棱脊与纹饰,腹内有“太保铸”三字,此太保系辅佐周成王的召公奭。现藏天津博物馆。
5、河北省博物馆:金缕玉衣
西汉,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整套“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 另外,颈下有玛瑙珠48颗,腰部出玉带钩。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属战国时期,第一次以实物面貌生动再现出战国时期的斗拱造型。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6、山西博物院:晋候鸟尊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为宗庙礼器。
7、青海省博物馆:红地云珠日天锦
属北朝时期。此物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格,十分珍贵。现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8、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属北齐时期,1979年山西太原娄睿墓出土。《鞍马出行图》位于墓道西壁中栏、作长卷式展开。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9、内蒙古博物院:匈奴王冠
金冠通高7.3厘米、带长30厘米、重1394克。由鹰形冠饰、半球形冠顶和冠带组合而成,其上浮雕多处动物纹饰。于1972年在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鹰顶金冠有“草原瑰宝”之誉,是迄今所发现的的匈奴酋长金冠饰,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10、辽宁省博物馆:鸭形玻璃注
属北燕时期。淡绿色玻璃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迹。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此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11、顺博物馆。帝辛巡必卜甲
帝辛巡必卜甲,是一件相对比较完整的甲骨。上面有258个甲骨字,如果按字数算的话,在全世界所有甲骨里面排在第二名。那这件甲骨它属于乌龟的龟腹甲,也就是龟肚子上的那一块骨头。
12、法门寺:佛骨舍利
同为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八重宝函的第一重即佛指舍利所藏立之所
13、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台孝经
《石台孝经》,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解并书,太子李亨(唐肃宗)篆额,镌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碑文隶书,十八行,行五十五字,书法工整,丰腴华丽,结体庄严恢弘。
原石由四块黑色细石合成,长方柱体,四面刻字,高620厘米,宽120厘米。碑顶雕刻着灵芝云纹簇拥的双层花冠,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所以被称为《石台孝经》。原石现藏于西安碑林。
14、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西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是国宝级珍宝。1981年出土于陕西省茂陵,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我国古代有焚香的习俗,或燃香洁室或熏衣染被。西汉时期,汉武帝就曾把一个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当作礼物赏赐给他的姐姐阳信长公主,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汉朝大将卫青的妻子平阳长公主。1981年,这件帝王的礼物在陕西兴平县茂陵出土,虽然经历千年但仍然熠熠生辉。
15、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铜车马
属秦代。共两乘,一前一后排列。经复原,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现藏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16、汉阳陵博物馆:微笑俑
中国汉景帝刘启(前157~前141年在位)与皇后王氏合葬的阳陵内的随葬雕塑群
17、安徽省博物馆:铸客大铜鼎
属战国时期,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18、固原博物馆:鎏金银壶
鎏金银壶是波斯萨珊王朝的一件金属手工艺品,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其精湛的手工艺技术具有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风格,其主题图案却描绘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
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收藏于新疆博物馆。
20、上海博物馆:晋侯苏钟
属西周厉王时期,1992年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八号墓出土。上有铭文,都是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铭文可以连缀起来,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
21、南京博物院:错银铜牛灯
此灯结构分为灯座、灯盏、烟道三部分。烟管位于灯盏上方,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短管紧密套接。灯火在灯盘内点燃,烟尘通过烟管导入铜牛灯座腹腔中,烟尘经牛腹中的清水过滤,减少了烟尘的挥发,确保了室内空气的清新。
22、苏州博物馆:北宋真珠舍利宝幢、
真珠舍利宝幢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制作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
宝幢通高122.6厘米,发现之初被放置于两层木函之中。主体部分由楠木制成,自下而上共分为三个部分——须弥座、佛宫、以及塔刹。
23、扬州博物馆: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元代景德镇瓷器,扬州博物馆于1978年从北京举行的文物汇报展览中购得,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4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梅瓶口小,颈短,肩丰。肩以下逐渐收敛,至近底部微微外撇。通体施霁蓝釉,云龙、宝珠施青白釉。
24、浙江省博物馆: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1] 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5、福建博物院:青铜大烧
西周,高76.8厘米、甬长29.8厘米,重100.35千克。大铙为双范合铸,两面各有18个乳突状枚。器体布满以云雷纹为主的纹饰,甬的上半部两面各饰有兽目一对,与云雷纹组成变体兽面纹。旋带以细云雷纹为地,饰突出的勾连C形纹。舞面饰对称的粗云雷纹四组。钟面饰粗大深刻的云雷纹,只鼓部中央的隧部略高起,上饰浅细的图案化兽面纹。
26、江西省博物馆: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 通高105厘米,重78.5千克。该件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是最大的青铜甗,有“甗王”之誉。
27、青岛市博物馆:
西周,高76.8厘米、甬长29.8厘米,重100.35千克。大铙为双范合铸,两面各有18个乳突状枚。器体布满以云雷纹为主的纹饰,甬的上半部两面各饰有兽目一对,与云雷纹组成变体兽面纹。旋带以细云雷纹为地,饰突出的勾连C形纹。舞面饰对称的粗云雷纹四组。钟面饰粗大深刻的云雷纹,只鼓部中央的隧部略高起,上饰浅细的图案化兽面纹。
28、青州市博物馆: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状元券
赵秉忠状元卷为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该卷是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宫廷档案中含有几份清代状元卷),价值连城。
29、河南博物院:莲鹤铜方壶
属春秋中期。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此壶原为一对,一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河南省博物馆。
30、郑州博物馆:饕餮乳钉纹铜方鼎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高81厘米,口长55厘米,口宽53厘米,重75公斤,1982年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出土。铜鼎口近正方形,平折沿,方唇,口沿上有圆拱形外槽式双耳,两耳略向外张,内侧素面,外侧耳槽内有一道圆拱形凸棱纹;斗形方腹,平底,下附四个圆柱形空足。腹部饰带状饕餮纹和乳钉纹,饕餮纹用宽线条构成,目鼻凸起,类似浮雕;乳钉纹呈带状饰于鼎腹四隅和下腹部。鼎腹壁和底、足间有烟熏痕。
31、洛阳博物馆:石辟邪
它是1992年在洛阳孟津会盟镇油磨坊出土的,这件石辟邪以躯颈和四肢五个S型组成整体造型,又以四肢和曳地的粗壮长尾形成5个支撑点,S型弯曲,是力量迸发的前奏;5个支撑点,给人以稳定矫健之感。
32、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属于战国时期文物,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它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33、荆州博物馆
虎座凤架鼓是一件极具楚国特色的文物,虽然它是一件乐器,但工匠却巧妙地将音乐和艺术品融为一体,这才让它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标志性文物。
34、湖南省博物馆:直裾素纱禅衣
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重49克,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术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这件纱衣应属于辛追。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35、广东省博物馆:西周铜盉
1972年在信宜黎圩(松香厂)出土,经鉴定为西周时期的酒器,该铜盉通高26.2厘米,造型别致、独特,形体凝重,纹饰繁复,刻缕精细。器身为“鬲”体,龙头型的壶嘴高高昂起,三足分立,扳手由两个缕空的夔龙精巧结合而成,盖体亦精制成凸起的龙头装饰,通体饰夔纹、雷纹和饕餮纹,其形制与纹饰均为均典型的西周器物。
36、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角形玉杯
西汉,1983年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汉代遗作,在玉器史上占绝对重要的地位。现藏广州南越王博物馆。
37、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西汉翔鹭纹铜鼓
此展品为西汉时期的金属器,入土时胸腰已截开,胸部饰羽人划船纹六组,船形两头高翘。现收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38、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羊尊
1980年出土于 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大宁河畔的李家滩,通高42.8厘米,原由巫山县文管所收藏,2005年6月调剂到 重庆 中国 三峡 博物馆,目前陈列在“远 古巴 渝”展厅。该器造型呈喇叭口、束颈、折肩、弧腹、高圈足。器身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夔纹和饕餮纹;造型与纹饰总体呈中原文化商末时期的特征,而模糊的地纹,粗犷的铸造风格,又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此,三羊尊应该是巴人在商文化强烈影响下的一件自制重器,是迄今所见巴人故地最早的一件大型青铜容器。该器对于研究古代巴人的矿冶技术、文化进程以及商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39、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神树
商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达395厘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另外还有一棵只有下半部分树身,被命名为二号神树。一号神树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树顶已残缺,基座仿佛三座山相连,主干三层,于山顶节节攀升,树的树枝分为三层,每层三枝,树枝上分别有两条果枝,一条向上,一条下垂,果托硕大,全树共有九只鸟,站立在向上果枝的果实上,一条龙延主干旁侧而下,蓄势待飞。二号神树三面各有一跪坐铜人像,前臂残缺。
40、金沙博物馆:太阳神鸟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为商周时期的金器。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目前被国家文物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41、成都市博物馆:石犀牛
石犀秦汉成都天府广场东北侧出土该兽形石雕长3.3、宽1.2、高1.7米,重约8.5吨,形状似犀,作站立状,躯干丰满壮实,四肢粗短,下颌及前肢躯干部雕刻卷云纹。《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该石犀可能与李冰治水有关,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价值。
42、四川省博物院:象首耳兽面纹铜罍
象首耳兽面纹铜罍是一件在四川彭县竹瓦街中出土的文物,这件文物是用来专门盛酒的器皿,铜罍上面有盖子,直口方唇,还有两个耳朵,四周有鸟形的突棱,雕刻的纹饰总共分为三段,中间一处还有蟠龙。
43、西藏博物馆:朱墨彩绘双体陶罐
西藏博物馆收藏的双体陶罐,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出土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卡若遗址。夹砂黄陶质地的双体陶罐,陶罐口径11.3cm、底径8.4cm、通高19cm,体现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
44、大同市博物馆: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属北魏时期,1965年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现藏大同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