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315,金融、互联网、食品、汽车、医药等领域已经成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高发领域,金融界特梳理过去一年相关行业的重要案例和避坑指南,凝聚你我力量,守护美好生活。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发展,用户“个人隐私”开始越来越多地暴露在互联网,在历年的央视315晚会中,“个人隐私”也是曝光重灾区。
为从法律层面更好保护个人隐私,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对个人信息作出了明确界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作为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统一了个人信息保护和利用规则,体现了国家对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但同时,该部法律的出台,对企业个人信息数据安全合规提出了新的考验。
随着大数据不断发展,个人信息泄露案例也频频发生。根据最高检发布的消息显示,2021年共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000余件,同比上升近3倍。
个人隐私泄露案例频发
在2022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过去近一年又发生了哪些侵犯用户隐私的案例?哪些案例值得我们警醒?我们梳理过去一年受到较高关注度的三个方面,包括人脸识别滥用、个人信息贩卖、员工行为监控。
其中在人脸识别滥用方面,2021年9月28日,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收到了《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上海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购买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设备22台,全部安装在旗下门店,涉及5个直营店及2个加盟店,开通系统账号8个,2021年1月至6月期间,共计采集上传人脸照片431623张。通过算法对面部数据进行识别计算,以此进行门店的客流统计和客流分析,包括进店人数统计、男女比例、年龄分析等。采集消费者面部识别数据,并未经得消费者同意,也无明示、告知消费者收集、使用目的。
在个人信息贩卖方面,2021年初,镇江丹阳警方成功侦破一起公安部督办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涉及10多个省市,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该团伙采用境外聊天工具和区块链虚拟货币收付款,共贩卖个人信息6亿余条,违法所得800余万元。
2021年10月,江苏泰州公安姜堰分局网安大队捣毁了一个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共抓获13人,其非法售卖的公民个人信息竟然超过2亿条。该团伙通过不法手段窃取个人信息后,按1GB数据4000元或者100万条数据200元两种价格售卖,平均下来,每50条账号、密码信息才1分钱。
科技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同时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收集大量个人信息,不免让人觉得背后发冷。
2022年2月,有一家名叫“深信服”的上市公司登上热搜榜。有网友爆料自己在上班时间访问招聘网站投递简历,莫名就被领导约谈并被裁员了。后来才发现公司是使用了深信服的一款行为感知系统,它可以分析员工在公司的各种行为,包括工作效率、怠工摸鱼、离职倾向等等。网上流传的图片显示,该系统可查看有离职倾向员工的详细情况,比如某员工访问求职网站23次,投递简历9次,含关键词的聊天记录254条。该系统还可将离职倾向员工名单罗列而出,以“高危、疑似和可疑”等级别标注。经过网络发酵,很快升级为监控员工行为是否涉嫌侵犯员工隐私问题。
无独有偶,此前也有一家企业监控员工上网行为的热议事件。2021年11月,国美控股集团的内部文件截图在网上引发热议,国美总部针对非工作流量信息进行统计排查后,发现部分员工在工作区域内占用公司公共网络资源从事与工作无关事宜,如: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听音乐等。什么部门、什么员工,看了多久视频,用了多少流量,从这份通报上看得一清二楚。这份流量摸排通报看得打工人们“背上一凉”,脑补出一份领导们的 “死亡凝视”。对于员工来说,如果公司没有明确表示公司会对员工个人活动进行监控调查的话,那么公司的这种擅自调取员工信息、公布员工活动的行为是否涉嫌侵犯员工隐私。
两会代表热议个人信息保护
事实上,个人隐私保护不仅在立法上取得了进展,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也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携网络安全相关提案、议案上会,内容聚焦个人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制定电子废旧物循环利用中长期整体发展规划,提升电子废旧物回收利用率,保障个人数据信息安全,避免废旧手机等设备泄露个人信息。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在今年提交了《关于统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和安全的建议》等建议,在朱华荣看来,当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仍存在问题,如汽车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具体条款缺失,不利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健康发展,应统一合理制定汽车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认为,为保障公民个人隐私安全,应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个人隐私保护。对于个人、企业等提供给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数据信息,应采取相应必要的保护措施,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商业秘密等不会外泄。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将泄露个人隐私的惩罚从民事提升至刑事层面。同时,也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犯罪的平台或个人实施严厉打击。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