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SHANᵋ
文 | SHANᵋ
可选的咖啡店太多了,去这家的理由是?
网上的攻略眼花缭乱,都是真实的吗?
不懂咖啡和摄影,去那儿还能干嘛?
我准备,把这个答案告诉你。
我不做图片后期,给你展示一个最真实的现场;
我(尽量)不谈好坏评价,请你自行感受、自由选择;
我也不懂咖啡,但我想,我们都爱极了那种自在的味道。
于是,走起看嘛。
⚠️ 除特殊标注外,以下图片均为原片直出 ⚠️
☕️ %Arabica ☕️
&
☕️ SeeSaw Coffee ☕️
盛夏日,在万象城一次性走访探了两家大品牌的咖啡店,自觉壮烈,忍不住发了一个朋友圈。
立刻就有朋友留言说上次过来排队太久了,没能喝到。但很想知道“跷跷板”味道如何。
我想了想,觉得他应该是在问% Arabica,毕竟%的符号很像跷跷板。
于是回复说“很普通,不值得排队”。
回来写稿子一考究才发现,原来seesaw这个单词就是跷跷板的意思。
他问的是SeeSaw Coffee!
本轮文考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好在我也没有误导他。
换一个品牌问,我的答案也不变。
壹 位置交通
一站三星,咻咻咻
大约万象城的质感在重庆MALL中还算不错的,% Arabica和SeeSaw Coffee的重庆首店都选在了这里。
相比起来,万象城也的确是其中交通条件更齐备的一个。
轻轨站、公交站都在门口,偌大的停车库也极好地服务了买得起爱马仕的客人。
面面俱到。路路通。
商城也很有诚意地给出了超赞的位置。
最值得玩味的是,% Arabica、SeeSaw Coffee、Starbucks Coffee三家「知名咖啡品牌」正好在万象城右翼连成了一条曲线,仿佛银河观星。
大约,这就叫「产业集群」吧。
贰 环境设施
100%好看的%Arabica
关于% Arabica的成功秘诀究竟是咖啡品质还是店铺设计,从品牌2014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为人所热议。
不管怎么样,「设计很重要」也是诸多日本品牌与生俱来的KPI。
在此基础上,重庆店的落址和装修如此具备视觉冲击力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纯白的色调和素净的Logo构筑了极简的基调。
空间不大的店铺内侧见缝插针地陈列着品牌的标准件:
专属的高定版Slayer咖啡机、金属制的世界地图、木纹色的纸杯,以及进门口地上标志性的logo。
除此之外近乎赤裸,全画幅演绎「less is more」。
极其符合品牌本身的日式美学。
由于夹角处空间不够,设计师也很有创意地把座位错落摆放在了石阶上,在完美利用空间的同时还自成一景。
天气好时当然很美,如果刮风下雨出太阳,恐怕就只能匆匆取个景走人了。
对此,我只想知道这部分属于公共区域还是店铺空间,付不付租金?
100%满座的SeeSaw Coffee
相比之下,SeeSaw Coffee的店铺的设计就要常规一些。
鹅黄的主色调依旧清新活波,展现出温柔的可爱。
大量木质桌椅和绿植的错落摆列舒服又养眼,也好看,就是屡见不鲜了。
相比起别家咖啡馆对空间穷凶极恶的利用,SeeSaw Coffee反而在店内进行了大量留白——
由于它家是扫码点单,想必也不是用来排队的
——大约也是品牌借此来表达自身从容不迫的品质感吧。
比起前者,具备室内遮阳以及冷气供应的SeeSaw 明显好坐许多。
店内接近满客的状态也给了很直接的市场反馈。
但说实在的,座椅并不算舒适的。
叁 咖啡品质
%Arabica的拿铁
% Arabica的咖啡可以选择综合豆,也可以换单品豆。价格都一样。
付款的时候,价格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我点的常规冰拿铁,40元/12oz的定价确实不多见——
上一次看见这种定价风格还是在布达拉宫。
探店推进到这里,我隐约知道要糟糕。
以我的粗浅经验来讲,市面上很难有一杯常规意式拿铁能够撑得起40元的期待。
是的,果不其然。
有一说一,拿铁的出品是漂亮的。
冰拿铁没有拉花,但浓郁的牛奶和咖啡液也混合出了漂亮的斑马纹。
至于味道,牛奶厚重,咖啡沉底没有充分混合——
店员也提醒我要搅拌了,我只是在杯盖狭窄的口径下用吸管搅拌不开。
在曾经喝过的拿铁中属于不太有记忆的那一类。
总结起来的话就是:
颜值比味道出彩多了。
SeeSaw Coffee的特调
进门前看到广告牌上写着这款城市特调「雾都山茶Dirty」,打出了「重庆迷雾限定」的招牌,想必是重庆店开业期间的主推。
果断就它了。
杯量比预期的要小,也没有杯盖,似乎就是坐在店里几口下肚的设置。
入口的味道确实是特别的,芝士奶味超级超级浓郁,至少完整还原了广告牌上列出的主打元素。
但浓郁奶味的副作用就是喝多了会腻,尤其它还甜——
哪怕就是这么一小杯,也足够产生效用了。
至于咖啡本身的味道,被特调的各种「浆」掩盖得太深,反倒品不出来了。
38元/杯,对于一杯特调来说似乎并不算过分。
新客第一杯还有5元优惠。幸好我是新客。
肆 服务特色
看上去不同,但几乎没有不同
由于都是定位精品咖啡,两个品牌店内都有出售自家烘制的豆子。
亦都在店内不大的空间内做了展示陈列。
我在两家店分别坐了一小时,遇到的往来客人更多还是堂食。
网络上能够刷到的对两家店铺的评价更多也是集中在「打卡」这样的关键词上。
亦不知素日里咖啡豆生意做得怎么样。
我试图找到它们在「网红」之外的其他特色,但并未能成功。
这也是我把两次探店写在一起的原因。
% Arabica是一个日本品牌,SeeSaw Coffee则创立于上海。
属地风格被大众潮流、国际时尚的总方针模糊得面目全非。
我在% Arabica和SeeSaw Coffee的消费体验,几乎没有任何不同。
甚至也和我在星巴克的消费体验没有太大的区别。
也不知道这种「国际化」,是否就是特色本身。
伍 空间功能
接下来是课代表划的重点
我一直认为,评价一间咖啡厅,大约不能用“好/坏”为标准。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如果你有以下需求,那么 %Arabica & SeeSaw Coffee 可能会对你的胃口:
+ 放松小坐 / + 即买即走
- 朋友聚会 / + 拍照打卡
- 商务办公 / - 小型会议
- 派对活动 / - 闭关创作
+ 谈情说爱 / + 买咖啡豆
→ 如果要让我为它做一个评价,我的答案是:
结束探店离开的时候,在不断安抚自己被两杯超浓咖啡充斥的肠胃之余,我也略花了一点时间来反(kong)思(xiang)精品咖啡的出路。
% Arabica走的大约就是精品咖啡、个性设计的路线,但超低的性价比让我很难想象打卡之外消费者第二次光临的理由;
SeeSaw Coffee的创始人曾在采访中直言要打造「中国的精品星巴克」,说到底不就是对标「星巴克臻选」么,但在消费过程中又似乎未见相匹配的体验感——
一个扫码点单、排号取餐的咖啡,实在是难言「精品」。
做网红咖啡迅速打开知名度以品牌立身,还是沉下心来做真正的精品咖啡站在产品的肩膀上。
哪一个都不容易。
逞论中间还有一个叫作「星巴克」的重围。
这或许就是跷跷板的两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