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转型:人物与近代中国》一书约26万字,旨在透过人物观察近代中国的变革,同时在大的历史变动中观察人物。全书共分为三章,展示传统士大夫的求变和他们内心的挣扎;展示从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士大夫和官员体制内的求变;展示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及革命党人的追求和理念。
本书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迟云飞教授。迟教授50年代生人,80年代开始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对近代中国人物有深入研究。
本书的亮点在于牢牢抓住“精英”和“矛盾”这两个关键词,观察社会转型期当中复杂的变化具体是如何运作的,从书中可以体会到清末民初旧屋已拆、新屋未建的尴尬处境,以及时人心中的五味杂陈。
若把《艰难转型》一书比喻成光彩夺目的舞台,那么登场人物众多,实在不胜枚举。主要角色约有15位,按出场顺序排列如下:
曾国藩、洪秀全、胡林翼、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端方、赵尔丰、孙中山、陈天华、宋教仁、杨度、龙璋、蔡锷、蔡元培
这一串响当当的名字,向后人昭示着,历史的长卷中有他们书写的一笔,他们走入了历史并被历史铭记至今。这些历史人物在书中被迟教授提及的频次较为悬殊,从几十到几百不等。经统计可知,“曾国藩”被提及517次之多,“宋教仁”紧随其后,出现了513次。此二人登场次数最多,堪称主角中的主角。
今年是曾国藩逝世150周年,让我们透过《艰难转型》一书,走进这位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内心世界吧!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晚清著名政治家,湘军首领,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
矛盾的精英
曾国藩宦海沉浮多年,成为晚清中国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是当之无愧的社会精英,但同时他又是一位极其矛盾、复杂的人。于是,若要观察传统士大夫的求变心理以及内心中的挣扎,曾国藩便成为一个绝佳的窗口。如迟教授所言:“从曾国藩的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主张经世致用的士大夫的进取心,也可以看到他们的矛盾和局限,更可以看到他们的彷徨。”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不遗余力,他号召“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要“赫然奋怒以卫吾道”。同时,他又对洋务运动极为热心,攻占安庆后刚一有落脚点,便迫不及待地设立了内军械所,仿西洋之法制造枪炮;
曾国藩总把爱民、保民挂在嘴边,强调“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但面对起义造反,他却极力弹压,毫不留情,可谓是杀人如麻,还落了个“曾剃头”的名号;
曾国藩一向主张做人要在“拙”“诚”二字上下功夫,甚至说湘军战胜太平天国,就是“拙”和“诚”的效果,但他自己却精明过人,懂得审时度势,能隐忍、知进退。
曾国藩手书家训用迟教授的话说,曾国藩简直就是一个被割裂的人,但割裂他的不仅仅是他自己,更重要的是他生活的时代。
《艰难转型》一书除了着重探讨曾国藩身上的多重矛盾,还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理学、经世和洋务思想;将曾国藩与洪秀全进行对比;研究曾国藩治理直隶时期的实干作为;漫议曾国藩的广泛影响,想必会对读者朋友产生许多启发。
曾国藩与洪秀全
洪秀全与曾国藩是对手,一个揭竿而起,力图“翻天”,称对方“曾妖头”;一个全力镇压,拼死“补天”,称对方“洪逆”。既然是这种你死我活的关系,那么互相给对方起蔑称倒也在情理之中了。“曾妖头”和“洪逆”之间的较量早已见分晓,为世人熟知,不必赘述。迟教授在《艰难转型》一书中着重研究的是二人的异同之处。
曾、洪年龄相仿,都出自社会基层,家庭背景颇为相似,但面对艰难的科举之路,二人情况迥异。曾国藩27岁考中进士,洪秀全却屡试不中,连秀才也没考上。曾、洪二人针对改造社会采取的方式,观念上相差很大。曾国藩力主渐进改良,洪秀全则寻求彻底解决。在用人方面,二人仍有较大区别。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为众人称颂,相比之下,洪秀全则逊色不少。迟教授认为,太平天国有战将而无政治家。
太平军中的赞美歌然而,在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上,二人身上都有时代的烙印,批判与背离之中真假参半,虚实扑朔。这也是历史人物身上复杂的矛盾之所在,紧扣《艰难转型》一书的要义。
在近代中国,有众多社会精英努力推动变革,促进国家发展,同时他们“又因袭了历史的重负”,于是“进取、彷徨、保守,这些在一个人身上都有充分的体现”。可以说,自身充满矛盾的精英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走进这些人物的内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察整个时代的变迁。人本是矛盾的统一体,中国近代人物尤甚。
李鸿章视察唐山车站对曾国藩的探讨只是《艰难转型》一书的部分内容,关于其他人物的矛盾与彷徨,还有待于读者朋友细读过后一一发掘。来吧,翻开本书,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社会精英在历史洪流中诠释复杂之“变”!
《艰难转型:人物与近代中国》
迟云飞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5343-9
58.00元
作者简介
迟云飞,1957年11月生,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历。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特别是清末新政及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变革。著有《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宋教仁思想研究》、《清末预备立宪研究》、《晚清改革与革命》、《晚清大变局》、《曾国藩大传》(合作)、《清通鉴》(合作)、《清史编年》(合作)、《中国近代史实正误》(合作)等,发表论文百余篇。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晚清改革与革命、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近代史料概要等课程。
目 录
自 序
第一章 从经世致用到学习西方
一、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洋务思想
二、洪秀全与曾国藩
三、曾国藩治理直隶
四、多重矛盾的曾国藩
五、漫议曾国藩的影响
六、不可或缺的胡林翼
第二章 体制内政治改革的尝试
一、张之洞与晚清改革
二、康有为的失败和他的矛盾
三、戊戌后康梁与清廷官员的联络
四、康有为与清廷新政
五、梁启超的两难选择
六、一个满族官员的民族主义与政治取向
七、一位死于“革命”的官员的两面
第三章 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努力
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二、革命宣传家陈天华
三、宋教仁的民族主义观
四、宋教仁的“汉族”观
五、民初建立共和政治的困境
六、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初新知识人的政治选择
七、一个既改良又革命的绅士实业家
八、宋教仁与杨度、蔡锷政治理念与治国方案的比较
九、“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十、“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附 录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勤苦乐迷”,毕生精力献清史
内页欣赏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