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华鑫证券,孙山山)
1、 行业市场规模大,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1.1、 调味品行业空间大,预计2025年总规模将达5500 亿元
我国的调味品种类繁多,广泛运用至饮食的各个领域。调味品指能增加菜肴的色、 香、味,并具有去腥、增香、增鲜等多种作用的辅助性食品。我国的调味品种类繁多, 按照商品性质可分为酿造类、腌菜类、鲜菜类、干货类、水产类等,按照成品形状可分 为酱品类、酱油类、汁水类、味粉类、固体类,按照呈味感觉可分为咸味、甜味、苦味、 辣味、酸味、鲜味、香味等,按照成分可分为单一和复合调味品。
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大,行业增速有所提升。中国调味品行业营收从2014年 2595亿元增至2020年3950亿元,6年CAGR为7.25%。从产量来看,我国百强企业调味食品 总产量从2013年的700万吨增至2020年的1627万吨,7年CAGR为14.17%。
2025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500亿元。我国调味品行业营收从2014年 2595亿元增至2020年3950亿元,6年CAGR为7.25%。我们假设2021-2025年调味品市场规 模CAGR在7%左右浮动,分别取6%、7%、8%得到2025年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为5286、5540、 5804亿元,取中间值得到约5500亿元。
量价拆分看:
价:我国调味品行业2019年单价约为19.8元/kg,2014-2019年CAGR约为3.29%;
量:我国百强企业调味品2020年产量为1627.1万吨,2013-2020年CAGR为12.81%, 其中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恒顺醋业、加加食品2020年产能约为400、70、 56、26、30万吨,远期规划产能分别为450、400、115、70、35万吨,海天不论是现有 产能还是规划总产能均稳居行业第一。
1.2、 市场集中度较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国调味品人均消费额相较于日、韩仍较低,有较大提升空间。由于我国和日本、 韩国饮食习惯相近,有较强可比性。日本、韩国人均消费零售额分别是我国的10.04、 2.02倍,人均零售价远高于我国。我们根据日、韩调味品消费的平均值推算,我国调味 品零售端仍有约6倍增长空间,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远高于日、韩两国,零售端市场空 间或可更高。
调味品区域特征明显,导致我国调味品具有较大地区粘性。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幅 员广阔,且调味品多为发酵、腌制产品,每个地区均形成独特的调味体系,主要跟当地 的生活习惯、环境、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形成的八大菜系,口味偏重各不相同,其中 川菜麻辣、粤菜原味、湘菜偏辣、浙菜清鲜、苏菜偏甜、闽菜南咸甜北香辣、鲁菜咸鲜、 徽菜酱香味浓。不同菜系对于调味品有不同的需求,由于调味品进入门槛较低,诞生了 许多区域性调味品牌,全国性的品牌较少。具体来看,食醋地域性最强,出名的有山西 老陈醋、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永春老醋;酱油、料酒等调味品地域性相对较弱,但 也有山东欣和、福州民天、湘潭龙牌等本地品牌。
我国调味品行业整体来看集中度相对较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地区间饮食习 惯差距较大,导致许多类型的调味品地区风格较为浓烈,细分板块市场需求多样,调味 品全国化扩展的难度相对较大,集中度较低。海天作为我国全国性调味品龙头,市占率 仅在7%左右,国内百强调味品企业收入占总行业收入比不到30%。我国调味品CR3约为 14%、CR10约为25%,远低于韩、日、美,其CR3分别为32%、18%、15%,CR10分别为60%、 30%、28%。但仍可以看到调味品行业集中度在近几年呈现持续上升,特别是2020年以来, 受到疫情影响,调味品行业由于原材料上涨导致利润持续承压,企业运营分化加速。在 此背景下,调味品行业不断优化,部分中小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或以并购、破产重组 等方式得以出清,行业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向龙头企业集中。(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 竞争格局:细分品类快速发展,关注景 气类别2.1、 各品类发展阶段不同,细分品类静待掘金
我国调味品类别繁多,主要细分品类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我国调味品有数十种类 别,各细分品类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其中酱油、醋、蚝油、料酒等作为传统调味品,使 用量较大,市场规模在细分品类中处于前列,目前仍处在成长阶段,消费场景丰富,类 别不断细分,并且向高端升级趋势显著;味精由于同质化较高以及健康等原因已经开始 进入衰退期;鸡精、鸡粉、食盐市场渗透率高,进入成熟阶段,并且有受到酱油替代的 趋势;复合调味品起步较晚,仍处在导入阶段,产品品类丰富。
2.1.1 酱油:最大细分行业,聚焦结构升级与集中度提升
酱油行业量价齐升,市场规模或超1000亿。我国酱油行业零售额从2012年的411亿 元增至2020年的874亿元,8年CAGR为9.90%。从产量来看,从2010年的596万吨增至2020 年的1344万吨,10年CAGR为8.48%。日本酱油行业在70年代经历人均消费量快速增长后, 由于复合调味品以及细分的酱油的衍生产品对酱油有所替代,酱油销量开始下滑。目前 我国人均酱油消费量约为8升/年,尚处于提升阶段,与日本70年代酱油消费巅峰相比, 仍有约50%的增长空间,因此我们认为中国酱油需求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5-2020年我国酱油均价CAGR约为2.5%,产量CAGR约为5.8%,在餐饮消费场景持 续恢复下,酱油量价齐升的态势或可持续。我们假定未来5年市场规模CAGR将保持在7%- 9%,据此测算出2025年我国酱油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1300亿元,仍有50%左右提升 空间。
量价拆分看:
价:我国酱油零售价约为6505元/吨,近5年均价CAGR约为2.5%,其中海天、中炬高新、千禾酱油2020年出厂价为5317、6232、5206元/吨,成本均价为2885、3189、2681 元/吨;
量:我国酱油2020年产量1344万吨,近5年产量CAGR约为5.8%。其中海天、中炬高 新、千禾酱油2020年产量分别为238、50、20万吨,销量分别为245、50、20万吨。
我国酱油行业集中度远低于日本,行业集中度将稳步提升。目前日本酱油行业CR2 超过50%,市占率第一的龟甲万约为41%。根据产量排名,我国酱油行业市占率排第一的 是海天味业,约为18%,海天味业和中炬高新加起来市占率仅20%左右,远低于日本。因 此我们认为,酱油行业集中度提升将持续,行业头部企业有望凭借品牌和渠道优势将市 场份额提升至30%。
结构升级正在进行时,后续仍可期。受益于居民收入的提升和健康观念的不断重视, 酱油产品从最初的普通酱油到生抽/老抽,再到高鲜类酱油,最后到零添加/有机的健康 化酱油,产品矩阵不断丰富。我国高端酱油市场快速扩容,从2014年的131万吨到2020 年的250万吨,CAGR为11.37%,高于酱油行业整体增速,预计2025年中国高端酱油市场 份额将达360亿元。酱油零售价格也持续攀升,在2016年后,酱油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提 价,零售价却从2016年的7.36元/5000ml提升到2019年的8.31元/500ml,CAGR为4.13%。 主要系产品结构升级带动酱油均价提升,比如零添加酱油和有机酱油的价格是普通一级 酱油的2-4倍。并且由于酱油单价较低,家庭消费端单次用量较小,消费者对提价敏感 性较低,更容易接受高端酱油。
2.1.2 醋:竞争格局分散,区域性特点较强
食醋作为传统调味品第二大品类,行业保持较高增速。2019年我国调味品百强企业 食醋销售收入约为65亿元,12-19年CAGR为9.13%,增速较快。2019年我国食醋总产量达 445万吨,同比增长1.83%,12-19年产量CAGR为2.40%,仍处于消费者与品牌意识的培育 期。从单价来看,代表醋企恒顺醋业食醋销售均价2020年为7553元/吨,2017-2020年 CAGR约为1%。百强企业食醋销售单价2018年为3846元/吨,11-18年CAGR约2.5%。假定食 醋整体均价与百强企业单价相似且每年保持2%左右增长,产量保持2%左右增长,则2020 年食醋行业均价约为4000元/吨,产量约450吨,销售额可达180亿元。
量价拆分看:
价:我国食醋销售单价约为4000元/吨,近几年销售单价CAGR约为2.5%,其中恒顺 醋业、千禾味业2020年出厂价为7553、3543元/吨,成本均价为4200、2022元/吨;
量:我国食醋2020年产量约450万吨,近几年产量CAGR约为2.4%。其中恒顺醋业、 千禾味业2020年产量分别为17.45、8.40万吨,销量分别为17.78、8.25万吨。
我国食醋区域特点显著,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我国幅员辽阔,饮食文化历史悠久, 也造成了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不同,食醋的发展区域特点显著,行业品牌集中度较低。 我国拥有传统的四大名醋,分别为四川保宁醋、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 它们口感特点和主要销售区域均有所不同。另外还有水塔醋业、紫林醋业等区域品牌, 这也导致我国食醋行业品牌集中度较低,其中恒顺醋业市占率第一,仅有7%的市场份额, CR5不到20%。从产量来看,中小企业居多,食醋百强企业中,产量为1-5万吨的占61%, 占比最多;1万吨以下的企业占19%;1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占11%。与邻国日本相比,在80 年代中后期CR5便超过70%,我国食醋行业市场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也为我国龙 头醋企提供发展机遇。2018年我国发布食醋新国标移除配置醋,而我国配制醋占比达 60%,在此标准下小作坊式食醋企业将逐步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我国食醋消费量和消费价格均有较大提升空间。从量来看,2018年我国人均食醋消 费量仅2.34公斤,远低于美日的6.5、7.9公斤,对标美、日消费情况我们认为中国食醋 至少还有2倍的成长空间。从价来看,中国食醋均价远低于日本,日本食醋均价约为 29000元/吨,而我国百强食醋企业均价仅为3845元/吨,具有较大差距。因此从量价来 看,对比国际市场,我国食醋行业仍具有量价齐升的空间。
高端、健康化和功能细分化共振,促进食醋行业发展。我国食醋单价持续提升,并 且各企业针对消费升级的情况纷纷推出高端产品。恒顺醋业高端醋销售持续提升,2020 年销售收入达2.6亿元,占总营收的13%。随着消费场景的细分,功能化食醋也逐渐受到 欢迎,包括饺子醋、蟹醋、凉拌醋等调味醋不断推出,苹果醋、山楂醋等醋饮料发展迅 速,市场规模达到了约50亿元。我们认为未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 醋行业结构升级趋势将会加速,保健品或者饮料等衍生产品也将带来增量空间。
2.1.3 蚝油:渗透率不断提升,销量快速提升
蚝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量升为主要驱动力。蚝油零售额从2014年的37亿元增至 2019年的65亿元,5年CAGR为11.93%。从量价来看,蚝油消费量从2014年的90万吨增至 2019年的130万吨,4年CAGR为9.63%;销售均价从2014年的4556元/吨增至2019年的5000 元/吨,4年CAGR为2.35%。蚝油增长主要依靠渗透率和销量的提升。
量价拆分看:
价:我国蚝油零售单价约为5000元/吨,近几年零售价CAGR约为2.35%,其中海天味 业2020年出厂价为4768元/吨,成本均价为3155元/吨;
量:我国蚝油2020年消耗量约130万吨,近几年消耗量CAGR约为9.63%。其中海天味 业2020年产量为84.26万吨,销量为86.25万吨。
蚝油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蚝油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菜品的鲜味和口感。目前蚝油在 调味品中渗透率较低,仅为22%,低于其他较为成熟的品类,渗透率最高的酱醋类达99%。 蚝油最初主要在广东区域使用较多,目前正经历从南方向全国范围渗透的过程,未来随 着消费场景运用的深入、区域扩张以及渠道下沉的推动,蚝油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从 集中度来看,蚝油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其中海天市占率约达42%。2020年营收达41亿 元,销量连续三年年均增长21.3%,蚝油行业CR5超过80%。
2.1.4 复合调味品:未来市场空间大,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复合调味品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调味品经过加工形 成的复合性调味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收入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趋势,我国复 合调味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432亿元增至2020年的1440亿元,10年CAGR为 14.31%。在复合调味品细分品类中,鸡精、火锅底料、西式复合调味品和中式复合调味 品占比较高,分别为28%、21%、19%、18%,其中中式复合调味品和火锅底料增速最快。
我国复合调味品人均支出快速增长,渗透率仍有待提高。我国复合调味品人均支出 持续提升,2015年达到54.6元/人,预计2020年将达到110元/人,5年CAGR达15%,并有 望延续增长态势。从渗透率来看,我国复合调味品渗透率仅为26%,远低于美日韩等国, 其中美国最高达73%。由于我国与日韩两国饮食习惯有一定相似,因此我们认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未来中国复合调味品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火锅调味料快速发展,整体市场较为分散。随着人们对味蕾刺激的要求不断提升, 爱吃辣成为最近几年餐饮业的普遍现象,火锅调味料作为复合调味品新晋的最大分类, 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156亿元增至2020年的560亿元,10年CAGR为15.28%,增 速有望持续。从市场占有率情况来看,由于准入门槛较低,我国火锅底料市场仍较为分 散,充斥着许多工坊式的小型企业。其中红久久市占率最高,达9.2%,颐海国际、天味、 德庄分别占比约7.9%、7.0%、4.1%。颐海国际在中高端火锅底料市场占有率较高,达 35%。
2.1.5榨菜行业规模持续扩张,涪陵榨菜市占率居第一
榨菜行业规模持续扩张,包装榨菜占比较高。榨菜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其中包装榨菜是最主要的发展动力,目前占比超过50%,达到58%。包装榨菜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 37.8亿元增至2020年的72.2亿元,7年CAGR为9.69%。从销量来看,包装榨菜销量从2013 年的18.6万吨增至2020年的29.5万吨,7年CAGR为9.69%。拆分量价来看,量增是榨菜行 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从需求端看,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城镇居民较快的生活 节奏推动对佐餐食品消费需求提升,收入的提高以及对品牌的追求也使得产品均价提升 成为可能;从供给端看,行业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对低盐健康以及高品质的追求 也使得价格水平得以提升,推动行业持续发展。从整个行业来看,销量增长的贡献大于 均价增长的贡献。
从人均来看,我国榨菜行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人均榨菜消费金额和消费量与 美日相比仍较低。从消费金额来看,2019 年我国人均消费金额为 0.69 美元/人,同期 日本和美国分别为 39.32、7.93 美元/人,远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从消费量来看,2019 年我国人均腌榨菜消费量为 0.2 美元/人,远低于日本、美国的 4.32、1.21kg/人。我们认为日本与我国饮食习惯相近,虽然近年来日本人均腌榨菜有所下滑,但仍远高于中 国水平。未来我国榨菜行业随着人均消费的提升,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包装榨菜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涪陵榨菜市占率稳居第一。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 我国包装榨菜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CR5从2008年的46.15%提升至2019年的72.24%,集 中度持续提升。涪陵榨菜市占率长期处于行业第一,从2008年的21%提升至2019年的36%。 我们认为随着竞争加剧以及头部企业在品牌和渠道的优势,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涪陵榨菜市占率也有望提升。
2.2、 产能持续扩张:海天味业一骑绝尘,头部企业产 能有望破百万吨
产能是调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从产能来看,海天味业无论是现有产能还是远 期规划产能在调味品企业中都处于绝对的领先位置,其拥有酱油产能250万吨,蚝油产 能85万吨,酱类产能65万吨,合计产能约400万吨。在产能规划上,公司开启高明基地 扩产计划和江苏海天二期预计将各新增45、20万吨产能,远期产能将超450万吨。千禾 味业通过募资新建和并购,现有酱油、食醋、料酒、蚝油产能分别为32/18.3/5/0.5万 吨,共计55.8万吨,远期规划将增加50万吨酱油和10万吨料酒产能,合计115.8万吨。 中炬高新现有酱油产能50万吨,合计有70万吨产能,扩产的中山基地和阳西美味鲜基地 总产能将有望超过400万吨。未来2-3年将成为调味品企业产能扩张的提速阶段,随着各 大企业纷纷宣布产能扩张计划,调味品头部企业整体产能门槛有望破百万吨。因此未来 能够在产能上取得优势的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规模优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 未来趋势:功能多样化是趋势,C 端渠道 有望接续发力3.1、 未来仍有望量价齐升,大行业有大能量
3.1.1 量:B+C 端齐发力,消费驱动力较强
收入增长以及消费升级为调味品行业家庭端的需求提供有力支撑。稳定的消费需求 是调味品行业规模得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虽然遭受疫情影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仍保 持正增长,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从 2010 年的 19109 元增至 2020 年为 43834 元,10 年 CAGR 为 8.66%;2020 年城镇居民在食品类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为 7881 元,同比增长 1.91%。食品消费支出仍占收入比重的最主要部分,2020 年占比达 17.98%。收入的增长 为调味品行业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
随着疫情持续好转,餐饮业的复苏将带动调味品行业需求增长。疫情发生之前,我 国餐饮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2020 年餐饮行业受到疫情影响较重,实现收入 3.95 万亿元,同比下降 15.42%。如剔除 2020 年的特殊情况,2012-2019 年 CAGR 为 10.5%,维持较高增速。餐饮业企业数量在 2013 年有较大增长,随后几年略有波动,总 体较为稳定,2019 年共 29918 家餐饮企业。我们知道餐饮业对调味品需求巨大,特别 是需求标准化、高质量的调味品。随着疫情持续好转,餐饮业必将迎来复苏,有望为调 味品行业带来稳定需求增量。
我国餐饮业连锁化水平低,连锁化趋势持续提升。我国拥有丰富的餐饮习惯,各种 特色店、街边店层出不穷,餐饮业连锁化率一直处于较低位置。2020 年我国餐饮业连 锁化率为 15%,虽然近几年连锁化率增长较快,仍远低于美国的 53.3%和日本的 48.9%, 较低的连锁化率为连锁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 消费者对餐饮品牌和口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连锁餐饮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必然。我 国连锁餐饮企业不断增加,2020 年总门店数达到 37217 家,平均门店数为 75 家,逐渐 形成规模效应,提供标准化和高水准的服务。连锁餐饮企业的增长,对标准化甚至特色 化的调味品具有一定要求,而龙头企业拥有规模化和技术产品优势,可以通过标准化的 定制向连锁企业提供调味品,满足不同餐饮企业的需求,连锁化率的提升有助于调味品 在餐饮渠道扩容从而拉动调味品的需求提升。
“宅、懒”经济和外卖的快速崛起为调味品带来增量需求。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 网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懒”、“宅”文化和经济。2018 年我国“懒”、“宅”人群分别达到了 13551、83498 万人,形成了庞大的消费群体。懒宅网民更倾向于点外卖或 者单位/学校食堂吃饭,也催生了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外卖行业发展迅速,随着 美团、饿了么的成立,短短几年时间,外卖行业已经发展出高达 7000 亿元的市场规模。 2019 年外卖行业收入 6536 亿元,同比增长 39%。外卖用户规模达 3.98 亿人,网民使用 率达 44%。虽然外卖行业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仍处在较高的发展阶段。我们知道外卖为 了能够更好的刺激消费者味蕾,其中的调味品添加量往往是家庭消费的数倍,外卖行业 的快速增长能够有效增加调味品的需求。
3.1.2 价:原材料等成本上行,行业提价为主线
上游成本上涨传导至终端消费,部分商品可能短缺或价格上涨。从同比数据来看, 2021 年开始,PPI 和 CPI 同比数据差额持续扩大,10 月 CPI 上涨 1.5%,PPI 上涨 13.5%, PPI 与 CPI 剪刀差高达 12.0 个百分点,创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大差值。从 2021 年 1 月 PPI 与 CPI 剪刀差由负转正至今已连续回升 10 个月。PPI 与 CPI 剪刀差扩大后,下游企业经营压力逐渐加大,对下游企业、就业以及制造业的影响最终会传导至宏观经济, PPI 涨幅高企,未来将逐渐向 CPI 传导。
调味品主要构成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调味品企业利润端承压。调味品作为发酵物, 最主要的原材料为黄豆、豆粕、白砂糖等,而 PET、瓦楞纸、玻璃等是包装的主要原材 料。比如大豆、白砂糖、玻璃瓶、塑料瓶分别占海天味业成本的 20%、15%、12%、12%, 玻璃/塑料瓶、豆粕、小麦分别占千禾味业成本的 22%、16%、4%。疫情发生后使得原材 料价格持续攀升,黄豆、豆粕、瓦楞纸、PET 今年最高的市场价较年初低点分别增长约 14%、20%、26%、49%,达到近年的价格高位。原材料价格上行叠加餐饮消费的受限,调 味品企业利润端持续承压,2021 年前三季度调味品企业归母净利润增速同比下滑 11.65 个百分点,海天味业、千禾味业、中炬高新、加加食品、恒顺醋业今年前三季度毛利率 分别同比下滑 3.40、8.02、8.75、10.07、1.93 个百分点,利润端有所承压。
调味品头部企业纷纷开启提价,行业或进入新一轮的提价周期。根据对调味品行业 历史提价情况分析,调味品提价周期通常稳定在 2-3 年,且均开始于海天味业。2010、 2012、2014、2016 年由于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提升等原因,调味品公司相继通过提价 来转移成本,海天味业提价后,其余企业将在半年内进行跟进。2021 年 10 月海天味业 宣布对部分产品出厂价提升 3%-7%后,恒顺醋业、加加食品、李锦记等纷纷跟随宣布提 价。
考虑到提价传导时间以及库存消化等因素。
1)提价开启:行业龙头海天味业宣布对部分产品出厂价提升 3%-7%后,开启调味 品提价周期,这个阶段受到信息催化,行业股价有所拉升,10 月调味品企业股价基本 实现个位数涨幅,但此时公司业绩端尚无明显变化。
2)提价开始从渠道向终端传导:由于调味品行业主要以经销渠道为主,渠道层级 较多,提价从厂商到一批商、二批商再到终端或需要 1-2 个季度的传导时间。一般提价 前会提供经销商一定时间的备货,渠道拿货和放货节奏有所影响,经销商将在年前积极 备货,该部分库存或在第二年一季度消化完毕。同时由于厂商均对原材料有锁价行为, 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对 2021Q4 成本压力仍较大。因此在提价传导过程尚未完成前, 仍不应对 2021Q4 和 2022Q1 业绩预期过高。
3)提价传导结束并反馈至报表端:目前来看,提价传导相对顺畅,根据过往的提 价历史,小幅度涨价对龙头企业以及细分品类龙头影响较小,但对部分区域品牌销量增 长或有一定程度影响。随着价格传导完毕,22 年前两个季度或对业绩形成一定支撑。 叠加 2022 年餐饮端需求恢复以及原材料成本回落,利润弹性同样有望得到释放。业绩 的稳定也将支撑估值走势。
3.2、 BC 端渠道并重,社区团购不容小觑
餐饮与家庭渠道特点不同,餐饮占比更高。从调味品的渠道占比看,餐饮占比最大 达到 50%,家庭渠道、加工渠道分别占 30%、20%。餐饮由于专业性以及对品质和口味的 要求较高,对调味品的需求量大,且需求相对稳定。海天味业、李锦记等全国性企业切 入较早,餐饮渠道为其主要销售渠道,并且具有较强渠道粘性;中炬高新、恒顺、千禾 等新进入者发力餐饮渠道难度相对较大,在全国性扩张期间往往选择发力家庭渠道,以 提升品牌,扩大销售网络。
3.2.1 餐饮渠道:消费粘性强,空间更大
1)产品方面:餐饮渠道对于调味品的要求具有安全性、稳定性、标准化、高质量 等特征,厨师为保证菜品和味道的质量,往往要求有品牌和质量保证的产品,对调味品 高频且长期重复使用,对 SKU 的数量要求不大,往往调味品企业靠大单品取胜。
2)价格方面:由于厨师具有一定习惯,对某些品类和品牌往往产生较大粘性,因 此在行业普遍提价情况下,价格敏感度较低。但餐厅往往会有采购员,采购员根据厨师 的要求选购更具性价比产品,因此餐饮市场会偏理性。
3)经销商方面:由于餐饮渠道需求量大,覆盖面广,且售后成本小,毛利率较高、 费用率较低,厂商和经销商更愿意选择餐饮渠道打开销路。并且餐饮需要较为发达的配 送和较长的账期,往往由经销商和终端商与餐厅进行绑定,体系更为稳定。特别是餐饮 行业逐渐转为大型化、专业化趋势,建立中央厨房,对调味品进行集中采购,经销商通 过餐饮能不断拓展渠道优势。
4)终端方面:调味品使用的决定者—厨师根据菜谱、使用习惯、做菜方法等对调 味品有一定要求,一般选择一种调味品后为保证成菜品质的连贯性,不会轻易更换,因 此具备较高的品牌忠诚度。
通过培养意见领袖和提供高性价比单品打通餐饮渠道。由于餐厅对调味品的选择主 要依赖于厨师的意见,厨师在调味品使用习惯建立后便较少更改,因此调味品企业会通 过赞助厨师学校以及相关赛事活动等培养厨师的使用习惯。另外针对餐饮渠道还会专门 推出餐饮装,即大包装、促销装等高性价比产品。
3.2.2 家庭渠道:营销为王,更注重品类和渠道布局能力
家庭渠道更注重品类和渠道布局能力。家庭渠道直接面对 C 端消费者,而消费者千 差万别,不同家庭对调味品的需求不同,而且受到意见领袖和营销的影响较大,品牌忠 诚度较低,因此调味品企业必须加大 SKU 数量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KA 渠道对品 牌的知名度、周转率、账期、销量均有一定门槛,并有不同程度的入场费,因此调味品 进入商超等现代流通渠道较餐饮渠道费用更大,但餐饮渠道易守难攻,许多企业会在前 期选择重点扩张家庭渠道,竞争较为激烈。
家庭渠道注重营销,费用更高。家庭消费者对调味品选择缺乏认知度,因此需要靠 企业前期进行大量的宣传营销来建立品牌形象,消费者也主要靠宣传营销以及商超的促 销和货柜摆放来选择调味品,调味品企业在家庭渠道更注重营销,销售费用率较高,费 用投入大导致毛利率更低。我们可以看到在餐饮渠道取得良好布局的海天味业和中炬高 新销售费用率更低,海天味业由于 50%-60%来源于餐饮渠道,销售费用率处于行业最低位置。而其他家庭渠道占比更大的企业销售费用率更高,往往超过 10%。
3.2.3 社区团购:有望成为调味品的重要渠道之一
社区团购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有望破千亿。早期社区团购在微信生态、移动支付等 推动下快速发展。2020 年随着国内疫情爆发,社区团购需求激增,进入爆发阶段, 2020 年我国社区团购市场规模约为 890 亿元,较 2019 年增长 78%。用户人数从 2016 年 的不到 1 亿人发展到 2020 年超 5 亿人。预计未来几年内社区团购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调味品在社区团购中扮演重要角色,销售占比超过 10%,在大类中排名前列,社区 团购也对调味品行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1)价格体系:
社区团购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性价比高,因此平台方会寻找更低价的货源甚至低端 产品进行销售以吸引流量,同时因为节省部分流通环节,平台上的终端产品价格较传统 流通渠道更便宜,会拉低行业的整体均价并在一定程度上打乱原有的价格体系。
但是由于社区团购中的产品仍然会以现有的品牌为主,且需要大品牌的大单品引流, 因此长期来看社区团购平台上的调味品均价有上升的趋势。未来社区团购在无序竞争结 束后有望成为新型的 KA 渠道,价格体系有望梳理清晰,产品价格或比商超渠道低,但 仍保留部分利润。
2)渠道体系:
社区团购还处在早期的投钱补贴阶段,低价产品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对传统的线下 渠道如 KA 渠道、便利店、夫妻杂货店甚至电商渠道产生了较大影响。社区团购的出现 打破了原有的层层加价的经销商环节,以低价换量,这些原本调味品企业苦心经营的渠 道由于社区团购的出现销量出现较大程度下滑,利润空间缩小,极大影响备货积极性。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社区团购对渠道的影响开始慢慢出清,社区团购终究是要求盈利 的销售平台,随着国家监管的规范以及调味品公司的积极应对,社区团购对传统渠道的 冲击正逐渐减少。
3)市场格局:
社区团购短期会加剧行业竞争,长期会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社区团购通过低价吸 引大量消费者,势必会导致厂家在社区团购平台进行或多或少的费用投入,短期来看加 剧了行业的竞争。
但从长远来看,社区团购终将跟外卖平台、出行平台一样靠规模优势最终形成寡头 格局。常态化后对供应链、品牌和产品质量等提出要求,更多的会同头部品牌进行合作, 并通过高性价比的大单品引流,届时部分区域品牌或者中小企业将在竞争中淘汰,失去 社区团购的增量渠道的同时传统渠道也受到影响。因此具有规模和品牌效应的头部品牌 在长期发展中获将受益,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调味品企业积极拥抱,社区团购有望成为重要渠道。社区团购拥有前置仓,缩短流 通链条和库存,一般次日达或当日达,比较适合周转相对较慢、购买频次较低、附加值 较高的调味品行业。目前,国内主要调味品企业如海天、李锦记、千禾、恒顺等调味品 企业均积极与社区团购平台合作,有些甚至成立新部门专门对接社区团购。现阶段调味 品企业一般采用指定经销商+定制化产品等方式与社区团购合作,并限制价格下限和部 分产品品类,一方面维护渠道价格体系稳定,另一方面对整个销售和管理体系进行管控, 维护企业品牌形象。
3.2.4 主要调味品企业渠道布局分析
海天味业:餐饮渠道是核心,家庭渠道在疫情影响下进展加快
1)海天味业是国内最早进入餐饮渠道的调味品企业之一,2020 年餐饮渠道收入占 比在达 60%,2021 年由于疫情原因下滑至 50%左右,家庭渠道上升至 30%左右。海天通 过精细化管理,在每个区域市场设置两个以上经销商形成竞争,并牢牢掌控渠道费用, 使得海天味业用较小的代价完成深度分销,区域市场的二级分销在广泛的渠道和区域上 完成覆盖、再覆盖。公司还通过赞助厨师学校、举办厨师推广会等活动培养厨师使用习 惯、增加餐饮渠道的用户粘性。
2)全国化经营和深度渠道覆盖。公司建立起一批商和多层的全国化分深度分销的 渠道模式。在全国拥有 7400 家经销商、50 万个终端网点和接近 2000 名销售人员。海 天实现全国化布局,省级市 100%覆盖,地级市 100%覆盖,区县级超 90%覆盖,每个区 域占比较为均衡。
中炬高新:主攻家庭渠道,渠道拓展加速
1)公司主要渠道为家庭渠道,占比达 70%。公司持续丰富各细分品类的产品以及 增加细分品类满足各类客户需求。同时加大对营销的投入,加强终端人员开拓力度。营 销方面,加快营销人员和经销商“两支队伍”的建设,2020 年新增营销人员 300 余人, 新增经销商客户 370 家,比年初数据分别增长 24.25%和 35.20%,目前全国拥有经销商 1700 家、销售人员 1600 人。区域方面,南部和东部为重点市场,占比达 41%、24%。
2)餐饮渠道方面占比 20%左右,目前稳定合作的餐饮品牌为西贝莜面村、海底捞 等。公司大力布局营销网络,全国区县级行政区开发率从年初 38.3%提升至 51%,提升 12.7 个百分点,实现地级市覆盖达 89%,区县级市覆盖约 51%。按区域和渠道划分新市 场,引入有实力的餐饮经销商;针对成熟市场中较弱的经销商进行渠道分割,引入新经 销商进入餐饮渠道。另外公司也会建立厨房俱乐部和训练营,举办品鉴交流会等加强对 餐饮意见领袖的宣传。
恒顺醋业:公司采取以传统渠道+现代渠道“双驱发动”的销售模式,传统渠道以 KA、流通、餐饮为主,现代渠道以特通、电商、产品定制等形式拓展新型业务。公司拥 有经销商超 1700 家,销售人员约 800 人,商超渠道为主,餐饮渠道占比约 15%。在地 域上,公司以华东和华中为主,华东占比达 44%,在全国实现了地级市覆盖 83%,县级 市覆盖超 50%。
千禾味业:公司主要以商超和流通渠道为主,占比超过 90%,餐饮渠道占比较低, 约为 10%,2020 年餐饮收入同比增长 40%,预计 2021 年增长 40%-50%。公司拥有 1700 多家经销商和 1100 名销售人员。从区域来看,西部为主要销售区域,占比达 46%,基 本覆盖全国主要的地级市市场,并开始加大重点县级市场进行开发,公司短期内仍将重 点发展零售渠道。
3.3、 细分化、健康化、高端化、复合化将是未来发展 趋势
3.3.1 需求多元推动功能细分化和健康化发展
功能细化成为必然。随着消费者饮食的多样化和精细化,调味品呈现多元化发展。 比如酱油在发展过程中推出了寿司酱油、海鲜酱油、蒸鱼豉油等,还针对健康饮食推出 薄盐酱油和铁强化酱油等。调味品企业也在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拓展产品矩阵,细分产 品类型,未来产品的细分成为必然。
健康观念逐渐深入,趋势显著。由于疫情原因,消费者更加关注身心健康,调味品的天然健康标准随之提高。以千禾为代表的调味品企业纷纷推出无添加产品,主打健康 化。比如无添加酱油选用非转基因豆粕/大豆/有机大豆、小麦/有机小麦为原料,经过 长时间发酵而制成纯酿造酱油,配料一般只有水、大豆、黄豆、小麦、食用盐,没有其 他人工添加剂。无添加酱油通过黄豆蛋白质所分解的氨基酸提供鲜味。健康化产品将有 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3.3.2 复合化是未来趋势品类
我国复合调味品仍处在导入期,未来发展有望提速。前面在复合调味品章节中我们 提到我国复合调味品快速增长,2020 年市场规模达到 1440 亿元,2011-2020 年 CAGR 为 14.31%,是调味品类别中增长较快的一类。根据国外调味品发展历程,调味品发展趋势 将从单一向复合转变,对比国外,我国复合调味品不论是渗透率还是人均支出均有较大 差异,还处在导入期,因此我们认为调味品的复合化将成为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火锅业的兴盛和快速发展,将推动复合调味品发展。火锅作为我国最受欢迎的餐饮之一,在菜系的市占率排名中位居第一,火锅市场的占比业持续提升,2020 年达到 13.7%。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 60 万家火锅店,火锅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复合调味品中细 分类别火锅底料的需求,同时火锅和川菜还需要诸如蚝油、鸡精、豆瓣酱等其他复合调 味料,因此将推动调味品向复合化发展。
3.3.3 结构化升级趋势持续
由于我国调味品子行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调味品行业实现品类迭代,酱油、料酒 逐步替代味精等份额,同时调味品子行业产品升级,我国酱油由老抽、生抽向高鲜酱油 发展,零添加酱油、有机酱油市场份额同时提高。伴随着城镇化率的增长和人们消费水 平的提高,中产阶级群体扩大,居民消费升级,调味品品质需求显著提升,推动了调味 品价格提升,调味品呈现高端化发展趋势。对标日、韩,我国调味品人均消费量和消费 额均远低于日本和韩国,具备较强发展潜力。因此我们看好未来调味品向中高端化方向 升级机会。
从竞争格局来看,千禾味业主攻中高端产品,海天主要布局低端餐饮市场。千禾的 竞争策略是维持 10-20 元产品的销量,目前该价格带占比约 50%,并成立专门的餐饮部 门布局低端餐饮。海天在 10 元以下价格带具备较大优势,占比约 70%,在高端方面, 在 10-20、20-30、30 元以上分别推出 5-10 个单品以期进入中高端市场。
4、 龙头企业以及细分品类强者4.1、 海天味业:渠道为王,规模优势下强者恒强
2021Q1-Q3 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9.94 亿元、47.08 亿元,分别同增 5.32%、 2.98%。2009-2020 年营收 CAGR 为 15.93%,净利润 CAGR 为 22.18%,2021 年主要系疫情 影响,增速有所下滑,拉长来看整体增速稳健。分品类看,2021Q1-3 酱油、蚝油、酱 类分别实现 4.69%、6.09%、3.24%的增长,其中蚝油提升幅度最大。分区域来看,中部 地区增长 8.77%,东部、南部、中部、西部地区同比提升约 3%、4%、5%、6%,各地区发 展较为均衡,北部、中部、东部、南部、西部分别占比为 24.65%、21.32、19.15%、17.58%、12.09%。
价格上:海天味业为行业价格引领者,议价能力较强。2021 年 10 月率先宣布对部 分产品出厂价提升 3%-7%,通过提价传导,明年业绩有望得到提高。
产品上:海天味业产品线从最开始集中于酱油,随后业务领域扩展至蚝油、酱、醋、 料酒、调味汁、鸡精、腐乳等几大系列上百种品类,多元化路径清晰。公司产品结构不 断优化,高中低端产品收入占比约为 4:5:1,中高端产品占比稳步提升拉动公司盈利能 力提升。库存方面,5-7 月渠道库存处于较高水平,10-11 月已经开始回落至 2 个月左 右健康水平。
渠道上:目前餐饮、家庭、加工渠道收入占比约为 50%、30%、20%,餐饮渠道仍然 是海天最有优势的渠道,2020 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餐饮消费场景逐渐转向居家,餐 饮渠道收入占比从 60%下滑至 50%,但公司业绩增速仍保持个位数,家庭渠道的增长弥 补了餐饮的下滑。今年 10 月海天以 1.49 亿家庭覆盖数、79.2%的渗透率和 2.5%的增长 率在上榜企业中名列第 7,也是唯一上榜调味品企业,意味着每 3.5 个家庭就有 1 个家 庭在用海天的产品。我们认为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餐饮端终将复苏甚至超过疫情前水 平,同时家庭渠道在疫情期间得到较大发展,叠加提价能有效有效缓解因原材料上涨产 生的成本压力,实现马太效应下的强者恒强。
4.2、 千禾味业:专注零添加,打造差异化品牌形象
2021Q1-Q3 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56 亿元和 1.32 亿元,分别同增 10.91%、- 41.09%,主要系疫情影响叠加原材料及宣传费用的增加,短期利润下滑。从 10 年期角 度来看,整体增速较为稳健,2011-2020 年营收 CAGR 为 14.45%,归母净利润 CAGR 为 17.82%。
产品上:聚焦“零添加”健康化,打造差异化品牌形象。公司主打“零添加”的健 康化理念,并以优异的产品品质和良好的品牌形象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在国内屡次获 奖。公司专注聚焦零添加酿造酱油、食醋、料酒等高品质健康调味品,打造健康的品牌 形象,通过“零添加”形成独具特色的差异化品牌竞争优势。由于公司目前的经营规模 偏小,处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过渡期,销售费用投入力度较大。销售费用中广告 宣传费和职工薪酬占比较大。公司健康形象深入人心,千禾是淘宝平台销售均价最高的 调味品品牌。较高的产品价格并没有影响千禾的销售,千禾在淘宝的销售额排名第二,仅次于海天味业,2020 年占淘宝调味品销售额的 11.62%。公司产品价格虽高,仍得到 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其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渠道上:专注家庭消费,发力线上渠道。公司主要以商超和流通渠道为主,占比超 过 90%,餐饮渠道占比较低,约为 10%。经销商从 2019 年的 1140 家提升至 2021 年前三 季度的 1728 家,经销商数量的增长为公司营收提供增量。公司立足于西部地区,2021 年前三季度西部营收占比达 46%,东部、北部、中部、南部实现营收占比分别为 23.12%、 14.37%、8.95%、7.12%。公司开始发力线上渠道,线上销售占比为 15.35%,高于其他 调味品公司,处于领先位置。
4.3、 恒顺醋业:聚焦主业,产能扩张助力改革进程
2021Q1-Q3 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59 亿元和 1.35 亿元,分别同减 6.37%、41.73%,主要系核心市场江苏等华东地区疫情反复影响较大。从长期角度来看,整体增 速较为稳健,2000-2020 年营收 CAGR 为 14.14%,净利润 CAGR 为 15.51%。
渠道上:改革助力公司全国化进程。公司以传统渠道+现代渠道“双驱发动”的销 售模式,商超渠道为主,餐饮渠道占比约 15%。经销商从 2019 年的 1254 家提升至 2021 年前三季度的 1751 家,基本上追赶上头部企业水平。销售区域以华东和华中为主,华 东占比达 44%,在全国实现了地级市覆盖 83%,县级市覆盖超 50%。2019 年新董事长上 任后,将全国重新划分为 8 大战区,职责划分与业绩考核挂钩,加强销售人员的薪酬奖 励,省外市场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今年公司开始回购股票用于股权激励,改革持续稳 步推进。
产能上:产能翻倍助力公司改革进程。2021 年 11 月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 拟募资不超过 20 亿元,新建 43.5 万吨调味品产能,产品涉及食醋、黄酒、料酒、酱油、 豆瓣、复合调味品等。本次扩产有利于完善公司品类布局,巩固食醋“龙头”地位,扩 产区域集中在江苏、重庆、山西,有望配合公司渠道变革和扩张,推进全国化战略。
4.4、 中炬高新:内部瘦身聚主业,外部扩产能布局长远
2021 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1.23 亿元、7.53 亿元,分别同减 0.14%、15.39%, 其中调味品收入 46.18 亿元,同比下滑 7.23%,占总营收比重为 90.14%。21 年主要系 疫情影响,增速有所下滑,拉长来看整体增速稳健,2010-2020 年营收 CAGR 为 16.81%。 分品类看,2021Q1-3 酱油、鸡精、食用油占比分别为 72.49%、14.29%、13.22%,酱油 占比持续提升,鸡精实现 14.15%的正增长。分区域来看,南部为核心区域,南部、东 部、中西部区域、北部分别占比为 41.59%、23.70%、20.18%、14.53%。
产能扩张助力公司加速迈向“五年双百”。目前,公司产能约 70 万吨,其中酱油 产能约 50 万吨,鸡精、食用油等其他调味品产能合计约 20 万吨。公司现有 3 个生产基 地,分别为中山基地、阳西厨邦、阳西美味鲜。通过几次扩建和产能规划,2022 年底 中山基地扩产产能将从现有 31.43 万吨增加 27 万吨产能,阳西美味鲜基地原计划 2023 年产能将达到 65 万吨,新定增项目增加 300 万吨调味品产能,预计总产能将超过 400 万吨,为 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过百亿、年产销量过百万吨的双百目标夯实产能基础。
内部改革稳步推进,未来可期。公司于 2021 年 8 月发布公告,拟通过转让房地产 子公司中汇合创 89.24%的股权,挂牌起始价为 111.69 亿元,加速剥离房地产业务,进 一步聚焦食品主业,增强公司在调味品行业的竞争力。此次转让资金将优先使用于 300 万吨扩产项目的自筹资金部分,并为将来的品牌、渠道建设及可能发生的产业并购提供 资金支持。今年 4 月公司发布公告进行股份回购,拟回购 3-6 亿元的股票用于股权激励, 目前已经完成第一次回购,随着后续股权激励方案落地后,员工利益绑定有望积极性提 升。同时在 2021 年 4 月,张卫华重回中炬担任副总经理有望激活美味鲜公司营销能力。 目前公司仍处在改革阶段,内部机制仍待理顺,在产品、品牌和渠道多方支持下,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4.5、 涪陵榨菜:具备较强提价权,长期看好公司提价能力
经营业绩稳健,利润水平有所波动。公司自上市以来,营收均保持较高增速,2020 年全年营收达 22.73 亿元,同比增长 14.23%;2021 年营收达 25.19 亿元,同比增长 10.82%,2007-2020 年营收 CAGR 为 13.56%。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7.42 亿元,同比 下滑 4.53%,2007-2020 年归母净利润 CAGR 为 28.98%。2021 年需求改善叠加 20 年间接 提价,营收保持稳定增长,但由于成本上涨以及渠道费用扩张,净利润有所下滑。
开启新一轮涨价,直接提价重塑价格体系。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至阶段高 位,涪陵榨菜在 2021 年 11 月宣布提价,对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进行调整,各品类上调幅 度为 3%-19%不等。通过此次提价将重塑渠道价格体系,流通渠道终端价由 2 元走向 2.5 元时代,渠道利润有望增厚,公司利润空间也有望得到增强。
2008-2021 年频繁提价,具备较强提价能力。2008 年-2014 年为 1 元时代。2008 年 由于雪灾致青菜头减产,价格上升,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提价 40%;2009、2010年分别直接提价 10%、8%;2012-2014 年通过间接提价方式,将规格变为 1 元/60g。 2015-2016 年为 1.5 元时代,通过间接提价从广东拓展至全国,升级至 1.5 元/88g,并 提高 11 个单品出厂价。2017-2020 年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 4 次提价,将榨菜了拉进 2 元时代。2021 年通过直接方式提升出厂价,榨菜进入 2.5 元时代。历次提价中,2008、 2012、2014 年提价后对销量产生负面影响,其余时间提价均较为顺利。
4.6、 天味食品:产能建设稳步推进,股权激励推出有 望迎来改善
长期来看经营业绩稳健,21 年有所下滑。公司业绩整体稳健增长,营业收入从 2011 年的 5.76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23.65 亿元,CAGR 为 16.99%,归母净利润从 2011 年的 0.92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3.64 亿元,CAGR 为 16.51%。2021 年受疫情影响,需 求下滑导致销售收入不及预期,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涨和费用投放延续高力度导致公司利 润出现较大下滑,2021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26、1.79 亿元,分别同比下滑 14.34%、50.96%。
产能规划有序,逐步释放奠定发展基础。火锅底料和川菜调料辣味重,一般在天气 较冷的时候使用较多。比如 2019 年第一、二季度火锅底料收入只占全年的 30%左右, 第三、四季度分别占 30%、40%。在全年产能较为饱和的情况下,公司旺季面临产能严 重不足的情况,布局短、中、长期相结合的产能结构是支撑公司收入增长的重要保障。 公司 2019 年和 2020 年分别通过 IPO 和定增两次扩充产能。2019 年 IPO 建设家园生产 基地改扩建和双流生产基地改扩建项目,总投资 5.30 亿元,达产后火锅底料、定制餐 调、川菜调料、方便速食分别新增 1.4、1.2、0.8、0.4 万吨产能,共计新增 3.8 万吨 产能。2020 年定向增发建设天味食品调味品产业化、食品、调味品产业化生产基地扩 建项目,总投资 19.60 亿元,达产后预计火锅底料、川菜调料将分别新增 9、10 万吨, 共计 19 万吨产能。项目建设期均为 2 年,项目达产后将大幅增加公司产能,为公司中 长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股权激励计划落地,激发公司经营活力。公司向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 员和技术骨干共计 237 名对象授予 1197 万股限制性股票,其中包括董事、副总裁于志 勇、吴学军、沈松林,副总裁、董秘何昌军等,约占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 1.59%。该 激励计划分两次解锁,业绩考核要求为:以 2021 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2 年营业收入 增长率不低于 15%,2023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 32.25%,对应 2022/2023 营业收入 同比增速为 15%/15%,并设置个人层面考核要求。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的 授予价格为 10.96 元/股,公告当日收盘价为 21.61 元/股,具有较大吸引力。我们认为 此次股权激励计划落地,有助于绑定核心员工利益,能有效提振团队士气和工作积极性, 进一步激发公司经营活力。
5、 投资分析基于调味品在餐饮和家庭端刚性需求,行业具备较长生命周期,市场规模和市场集 中度均有望持续提升,各细分领域有望迎来量价齐升。产品规模化、细分化、健康化、 复合化、高端化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