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本篇文章是《金融小伙伴》之前的文章,不符合当下的时事新闻,阅读时请不要激动。如有想要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请私信我呦!
刷知乎热榜再次刷到关于刻板印象和职业歧视的内容。说是海归硕士不干硕士该干的事情而是去收废品。
你可能会以为又是老生常谈,但是点进去仔细一看,这是实打实的软营销。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有。
但其实都没有网上说得那么严重,媒体内容夸大了很多。
比如之前的央财毕业当司机。
乍一看,好像很有冲击力,不仔细看确实这位同学高学历,也确实去当司机了。
也正因为话题度高,讨论的人挺多的。
但是,有没有人思考过为什么好多高学历的人会选择当司机?
纯粹因为竞争力?内卷?
不对啊,全国大学生才大约4%,更别说名牌大学生是少之又少。
你再想想,真就所有名牌大学学生全去当司机了?
你有仔细看过图中这是给谁当司机吗?是滴滴或者出租车司机吗?
就算是滴滴,怎么了呢?别人的选择而已。
所以,我们最后再想一下,我哪怕是全宇宙全银河系最牛批的大学毕业,最后选择去扫大街,这能说明啥?
内卷?扫大街这样的职业不值得被尊重?还是说明啥?
学会内卷这个词就应用上?有些人可能在上学途中大悟,最后皈依佛门了呢!
而且人家这司机还真不是出租车司机。(没有说出租车司机不好)
包括今天的这位主角,他其实也不是大家想像中的收废品的,人家其实是做下沉的专门搞收废品的平台的。
更何况这次还是为了营销造势,才有的这个热点。
01
品一品互联网营销的无孔不入
#这个标题厉害。
凭借“海归金融硕士”与“废品回收员”之间的强烈反差对比,营销话题《成都一海归硕士辞掉金融分析工作,选择当废品回收员,月入 2 至 5 万元,如何看待这种职业选择?》顺利登上了今早知乎热榜。
先来看一下这个话题的具体内容。
正月初八,刚过完春节假期,张泉又继续上岗了,入职当废品回收员一个多月,张泉的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不是正在收废品,就是在去收废品的路上。
让人很难想象的是,张泉是位 90 后来的英国海归硕士:本科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之后又在英国拉夫堡大学攻读国际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顺着话题当中红星视频的镜头画面,可以看到张泉身穿绿色的“收废猿”工作服,背后的废品回收车上印着绿色的四川收废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收废猿” LOGO。
网上搜索“收废猿”网站可以看到,“收废猿”是一家以加盟为主的公司,网站关键词包括“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加盟、回收加盟、废品回收公司加盟”,而公司成立时间不到一年。换句话说,加盟费才是真正赚钱的环节。
视频里的小伙子不是自己创业单干,他在一家企业里做事,这家专业废品回收公司的LOGO在视频里没有被马赛克掉,明明白白看得清:收废猿。
通过 @企查查 一看资本还不少,人家是一家有1500万资金的新创立不久的环保企业。
根据工商信息查询可以进一步了解到,老板杨何平是做二手车白手起家的。
2009 年 8 月,杨老板注册了公司 10 万元的“成都玖华菲康润滑油有限公司”,公司现已被吊销执照,注意是被“吊销”处罚而不是主动“注销”。2014 年 6 月,挣到钱的杨老板注册了公司 100 万元的“成都宏元二手车经销有限公司”,并且规模越做越大。
直到去年 6 月,杨老板再次注册了公司 1500 万元的“四川收废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招募加盟商,鼓励更多想要创业的人加盟“收废猿”。
#加盟“收废猿”有什么好处呢?
根据收废猿环保科技官方账号文章《作为一家年轻的废品行业创业公司,收废猿为什么这么火?》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每日回收废纸、废铁、废铜总计近 60 吨,单日流水超过 10 万元。……我们在市场上的回收价能够长期保持在高位,保持足够的竞争力。市场上废纸平均价格 6 毛/斤,我们回收价则在 7 毛/斤,并且也能保证有足够的利润,回收员的收入也能达到 1-2 万/月。”文章中的配图显示,一群大爷大妈在“收废猿”回收车后面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把废品卖给收废猿,而且不是群演。
至此,英国海归金融硕士选择当“废品回收员”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已经清晰。
关于这个问题,废品回收公司的统一说法相对统一,比如类似的文章《河北小伙刘阿楠:拒绝 400 万年薪,靠捡废品实现财务自由》,《95 后创业小哥走红网络,收废品月入 15000 元,常常有人介绍女朋友》等等。
看完之后有种感觉,只要你愿意去收废品,那么你也能够走上人生巅峰。
事实呢?事实上创业选择去当废品回收员真的前程似锦吗?
当然不是。但凡是有利可图的地方,都会有人千方百计地想要挤进来分一杯羹,何况又是入行门槛“特别低”的地方?
准确来说,再生资源行业是一个行业,而废品回收只是这个行业中最简单的环节,背后真正关键的利益环节在于抢占地盘。
就好比 iPhone 可以拍摄电影,而且电影画面会凸显出这是最新款 iPhone 拍摄的作品,但 iPhone 其实只是整个作品影视化工程当中最不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用户只用一部电影 iPhone 手机根本没法拍摄出同样效果的作品。
所以实际情况就是——不知道海龟这五万年怎么搞定的。但作为一篇加盟公司的营销软文,这篇文章吸引用户眼球的营销效果已经达到了极致。
你以为的废品回收公司。
实际上的废品回收公司。
你以为的废品回收员。
实际上的废品回收员。
现实中的收废品和所谓的正经工作
像上面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之前刷到过“武大博士后应聘成为社区社工,如何看待他的选择?”
童文平之前在武汉大学硕博连读6年,在上海、杭州等科研机构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回武汉大学做了6年的博士后研究。
可能有人会讨论博士后如何才能找到好的工作,也有人感慨生化领域感慨太过内卷,着实劝退。
不过,我觉得这样的讨论,都太过“理智”且“功利”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追求变得“优秀”和“伟大”。
平凡一点,难道就是罪过吗?就算我是武大博士后,没有进高校,没有去做科研,就我选择做社区社工,我难道就一定不快乐了吗?不要因为终点,而忽略旅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前段时间上映的《心灵奇旅》。
感慨还是非常多的,哲理性挺浓厚,虽然电影院里父母带小朋友很多,小朋友们应该看不太懂吧。
影片讨论的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剧情很简单:不得志的中学音乐老师乔伊·高纳酷爱爵士乐,梦想成为一名职业钢琴演奏家,当他得到与著名爵士乐演奏家多茜娅一起登台表演时,得意忘形的乔伊结果遇上意外丢了性命,但出于对梦想的强烈执着,他阴差阳错地来到了“生之来处”。
然后被误认为是“导师”,去帮助“心灵学院”的钉子户“二十二”去往地球“投胎”。两个灵魂的相遇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最终通过到地球“互换身体”的经历,二十二“魂穿”到了乔伊的身体上,以他的身份体验了在纽约的一天生活,而乔伊附体在了猫咪身上,以旁观者的身份,重新感悟了一遍自己的人生。
最终乔伊实现梦想后,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兴奋,于是他重新审视了过往的人生和生活,他开始意识到,曾以为求一片活水而不得的自己,实际上早已身处于整片海洋之中。
影片的主题提炼:每一个人的降生都有一个purpose(目的)。
如果人生只是痛苦与无聊的钟摆,那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其实,这里面有两个片段很打动我:
1
理发师讲述起他的梦想,他年轻时想当一名兽医,但因为女儿生病,而理发师学院比较便宜,他也也可以尽快赚钱。
占据了乔伊身体的二十二赶紧说:所以你现在不快乐。但理发师连连否定。首先他觉得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有才华;其次,做了理发师,他能遇到像乔伊这么有趣的人。
让这些人更快乐、更帅气,便是他生命的意义。
2
当他实现了登台演出,他却发现:“咦,怎么就这样而已?!他问多茜娅,她回答说:我听过关于一条鱼的故事。它一直在找寻着海洋。它游到一条老鱼旁边说:“我要找到他们称之为海洋的东西。”“海洋?”老鱼问,“你现在就在海洋里啊!”“这只是水而已!”小鱼愤怒地道:“我要的是海洋!”
其实太多的人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生活里就只剩下了全部去追寻这个目标。
实际上,观看沿途的风景,对生活本质的感知,才是更好的人生态度。
每一份经历都不会浪费和在这里议论博士后去当社工一样,大家经常感慨:这么好的学历的人,去干xx,简直太浪费了。
这么多高学历的女性,去当家庭主妇,实在太浪费了。清北的毕业生,不去搞科研,去街道办,太浪费了。
这是因为在世俗常人眼中,不赚钱的工作,就没有意义。所以很多家庭主妇其实为了家庭的付出,而被忽略,因为她的付出不可量化。
国外发达国家高学历的女子辞职在家的不少,倒不是社会歧视女性,而是丈夫工作可以养活家庭,她们自己的选择会付出更多去照顾家庭真的是浪费吗?我认识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往往家庭和睦,子女也培养的很优秀。
一方面,在她们心目中,把这个家庭照顾好,把子女培养好,对于他们来说意义更大。
他们也给国家培养了更优秀的人才,我觉得很伟大。
这无非就是个人的选择。
我相信,真正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钻研的人,看待社会和世界,可能和普通人不会完全一样的。
教育,是不会白费的。
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众说纷纭。
明日梁启超说:是为了学做人。知乎上有高赞回答:启智。让一个人思想获得自由。
那我可以自由的选择职业,不一定是我的学历和专业要最能变现的地方。
不是特别的就不行吗这似乎是让很多人痛苦的一点。
为什么这么多优秀的人?为什么偏偏我做得不如别人好?名校博士后就一定不能去做普通人的工作吗?
优秀的人,终归是少数。我们大部分人,其实都只会是普通的人。
我们背负了很多,一方面是社会和家人对我们的期待,另一方面更多是自己对自己的严苛要求。
或许这样的标题之所以会吸引普罗大众是因为大家读书太过功利了吧。
03
读书,其实可以不功利
可能是看了太多“逆袭”的案例,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读书无用论”或者“读书就能发家致富”。
这两个其实是两个比较极端的最不能要的观点。
觉得读书并没有多大用,可能985/211毕业还是在给一个大专学历的老板打工。
说这些话的往往是那些年纪比较大,在中小型企业混到一个中高管理层的人。
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里面,诞生了无数的机会,产生了无数的富翁。
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富的,就莫名其妙富起来了。
社会是很现实的,我们经常会用结果来推导成因。
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你总感觉,他说什么都是对的。
因此,这些现象给了人这样的错觉:读书有个卵用,能赚到钱、有能力才是真的。
至于能力是什么?天知道。
有的人认为是人脉,有的人理解为“资源”,还有的人理解为权力。
然而在我看来,这些解读,根本就没有指向问题的本质所在——过去的几十年,所有的、不靠脑力、技术含量吃饭的暴富都是有前提的:因为信息的不对称。
然而,现在情况变了,
原因很简单:有了互联网。
当互联网诞生了以后,信息就开始变得全流通。
所以,现在我们感觉钱越来越难赚就是这点——你凭着机遇来获利的几率越来越小,信息充分流通,你能做的,别人在你的网店买个样品回来,三下五除二就复制了过来。
最后跟你做一样产品的人越来越多,价格越拉越低,直到没有利润为止。
在信息闭塞的环境里,你不读书能靠着机会一夜暴富。在信息充分流动的环境里,没有了这些暴富机会,你能靠什么?
靠的是真本事,若有什么机遇,也是对未来趋势的精确判断。
我不知道读书能在这场产业升级中能起到什么作用,我只知道,不读书,没有知识,光靠经验、人脉、关系、钱、倒腾,在这场产业升级里将会很容易被淘汰。
一个人懒,就通常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一系列的合理的解释,比如——“读书无用论”。
“读书无用”这种论调放在今天,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经不信了,但是纯功利读书却是现代人另一个挣不开的枷锁。
其实读书也很难让你腰缠万贯、财富自由,但是读书可以启发你的灵魂,让你得到喜悦,让你觉得一些很世俗看重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
读书,可以让你和整个世界进行一种和解。(大体是这个意思,具体原话是啥我忘了)
04
每个人都很特别
每每当我看到都会热泪盈眶的进击的巨人的某个片段——关于艾伦对基斯教官的回答:“不是特别的就不行吗?”
“我不这么认为哦,至少这个孩子,不需要变得伟大,不需要比别人更优秀。““因为你看啊,他这么可爱,因此这个孩子已经是特别的了,因为他诞生到这个世界上了。”
基斯教官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年轻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是“天选之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向自己喜欢的人证明自己。
后来发现自己能做的太有限,自己追逐的目标的同时,一事无成,而心爱的姑娘也嫁给了艾伦的父亲耶格尔医生。
非常悔恨和痛苦,最终在艾伦的母亲的语言之下达到和解。其实我只是个普通人,我并不需要那么特别。或者说,每个人都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