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十而立。可过了三十岁的年纪,究竟有多少人可以“立起来”呢?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回首往事,发现自己走了很多弯路,以至于蹉跎了岁月。
譬如说吧,对于成家立业,我一直坚持的是先立业再成家,这种固执的坚持,让我在“立业”的路上越走越远;到最后,业没有立起来,反倒是头添白发,家也没有成。
我的一根筋,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也让家人为我的婚事操碎了心。年事已高的父亲甚至有一天对我说,只要我肯结婚,甘愿给我跪下;每次回去看望爷奶,老人家总在说,什么时候把孙媳妇领回来,让他看看。
也许是在社会上碰壁多了,我开始反思自己,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精神,是否可取,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一些事实真相。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特别是那种家境比较贫穷的家庭,往往都是先成家,事业才慢慢立起来。在我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两个人刚结婚时一无所有,结完婚一起外出打工,后来男方或做生意,或学门手艺,家境一下子好起来。
俗话说:“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更成金。”靠个人立业,靠两个人,甚至是两个家族的力量,哪一个更容易成功?很显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再拿时间上来说,不管是早结婚还是晚结婚,该走的过程一样都不会少;如果晚婚没有一些过硬的实力,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
直到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真正含义;直到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之前格局太小了,一直活在自我的小世界中;直到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人生需要导师。
俗话说:“选对伴侣幸福一生,选对行业成就一生,选对导师智慧一生。”我们该如何选择人生导师?
有人说,以有结果的人为师,以果导因,大概率不会出错。可问题在于,在自媒体时代,鱼龙混杂,有的人把自己包装成有结果的人,从而来谋取利益,结果学习者被当成了韭菜。
在我看来,以经典为导师是最稳妥的办法。经典是超越时代的,经受了反复验证,是的确可以给大家提供帮助的。纪伯伦的智慧三书,就属于超越时代的经典。
纪伯伦是享誉世界的黎巴嫩作家,与泰戈尔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他的三本智慧之书《先知》、《沙与沫》、《泪与笑》,根据后人整理,收编在《先知全书》里。其中《先知》引起的轰动最大,先后被翻译成百种文字,仅美国版的销量就近1000万册。
《先知》全书采用对话的形式,艾勒穆斯塔法作为智慧的化身,为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答疑解惑,解答的话题包括爱、婚姻、饮食、工作、买卖、衣服、友谊、谈话、时光、善与恶等方方面面。
以“工作”这个主题为例,我们来一起欣赏下先哲的智慧:
当你们坚持有益的工作时,你们的心灵对着生命的爱真正敞开了。因为以有益的工作去热爱生命的人,生活才肯为他展示它的深邃,让他接近它的奥秘。
这段话的关键词是“有益的工作”、“爱”。何谓有益的工作?就是说从事的工作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与之相对的则是“无益的工作”。
为何要强调“有益”?用稻盛和夫的话来解释,就是有益的工作做到了“利他”。当你抱着利他的心态去做事,你所从事的事业就具有可持续发展,反之则没有。
再来说一下“爱”,为何要强调“爱”?想象一下两种不同的态度的人做事:
一种人整天抱怨工作,抱怨领导,抱怨同事,这样的人有谁会喜欢呢?我相信没有人喜欢充满负能量的人。
一种人热爱自己的工作,由于发自内心的喜爱,就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不断想出新的创意点子。事实上,很多发明创造,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产生的。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热爱自己的工作有多么的重要。也许有的人会说,我没办法热爱自己的工作,先哲又告诉我们秘诀:“用你的发奋和努力”来“抹去这些词句”。
对于什么样的工作才具备爱,先哲又告诉我们:你所从事的每一份工作中注入你灵魂的气息。譬如说,你播种时是温存的,收割时是欢快的,就好像你将为你爱的人献上遗产一样。
《先知》中还有不少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在这里就不一一解读了。除此之外,《沙与沫》以格言的形式向我们传达出各类智慧;《泪与笑》则以散文的形式凸显出某些哲理。
这套书值得一生去读,在人生迷茫时、得意时、失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