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实习生陈夏楠 上海报道 在央行多次提示个人征信修复骗局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此类行为仍广泛存在,并且其“业务对象”不止覆盖个人,还包括企业征信“洗白”服务。
近日,记者关注到有微博账号以“企业个人征信修复及行政处罚撤销,企查查、天眼查不良记录撤销”等话术进行宣传,企业征信修复的种类涉及行政处罚、工商处罚、税务处罚等,相关人士自称可帮助企业在处罚履行结案后进行全网记录消除,包括但不限于法院官网、执行信息公开网、信用信息查询软件等。
企查查数据显示,经营范围涉及“企业征信修复”的公司共计10777家。在上万家从事征信修复的公司背后,企业征信的修复与洗白真的可信吗?
“3万全网消除相关案件记录”“费用3万,我们可以全网消除相关案件记录。”
记者以某公司名义联系上述发帖人员,表示公司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想在两“查”与国家工商信息系统中清除相关案件记录。该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安排法务委托先对案件金额部分履行结案,一般来说,履行结案后相关记录还会留存,但公司可以帮助全网消除相关案件记录,费用3万,涉及法院官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信用信息查询软件等所有记录都可以消除。
当记者问及以何种手段消除相关案件记录,该工作人员向记者出示了公司的营业执照,表示公司经营范围涉及“个人信用修复服务、企业信用修复服务、企业征信服务”等,记者所述的案件记录是企业法律诉讼,可以依法合规地消除所有信息记录。
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名为“上海君优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为自然人控股,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个人信用修复服务;企业信用修复服务;企业征信服务;大数据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和储存服务;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市场信息咨询与调查(不得从事社会调查、社会调研、民意调查、民意测验);从事计算机、互联网、信息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那么这类经营范围涵盖“个人信用修复服务、企业信用修复服务、企业征信服务”的企业,是否可以依法对个人信用、企业信用进行“洗白”?
对此,记者向企查查方面咨询了解到,企业和个人过往的信用记录并不能通过这类企业消除,尽管部分非持牌企业经营范围中包含了“个人征信、企业征信、信用服务以及信用修复”等表述,但实际上其并不具有征信牌照,也未经过企业征信机构备案。
“目前网络上有不少机构打着‘可以删除企查查上的风险信息’名号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购买者‘征信修复’产品,再通过恶意投诉等手段要求第三方信用查询平台删除相关信息。”企查查方面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12月20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对上海君优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处罚原因为“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罚款金额1.12万元。
信用合规市场建设进行时记者多方了解到,针对个人征信的修复骗局由来已久,企业征信修复容易与“信用修复”相混淆,更具隐蔽性,单价也相对更高。
2019年7月,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确定了第一批可为信用修复申请人出具信用报告的信用服务机构名单,入围该名单的信用服务机构共62家。
一位来自入围信用服务机构的资深从业人员告诉记者,部分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可能面临资料不足或存在信用记录错误的情况,影响金融机构对企业资质的评估,可通过信用服务机构提供相应资质、证明,从而根据材料作出修复建议。
近日央行征信中心党委书记陈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信用修复”实质上是指帮助信息主体修改错误的信用记录,修补受损信用和提升信用评分,这与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征信异议处理规则类似,主要是将错误征信信息改为正确的纠错机制。这与不法分子宣传的“花钱铲除洗白不良信息”的骗局具有本质区别。
在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洗白骗局被监管多次点名提示背后,是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
2022年1月1日起,《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第五十五条指出,以“信用信息服务、信用服务、信用评分、信用评级、信用修复”等名义对外提供征信服务的,适用本《办法》。在《办法》实施前未取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或未进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但实质从事征信业务的机构,应于办法施行之日起18个月内完成合规整改。
据悉,目前央行共批设两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有134家企业征信机构和59家信用评级机构获得备案。但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经营范围涉及“个人征信修复、企业征信修复”等关键词的公司共计17112家。
这意味着,99%的所谓“信用服务”、“征信服务”机构将迎来持牌挑战。
在信用服务机构风险出清的同时,多家政府主导、国资背景、市场化运作的地方性征信平台正在进入市场。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下半年以来,江西、太原、甘肃、深圳、上海、北京、四川等多地均已对地方征信公司进行公示,或已完成相关征信平台建设。
2021年央行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地方征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快推进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地方征信平台和“长三角征信链”“珠三角征信链”“京津冀征信链”建设,实现涉企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应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各地建设省、市级地方征信平台10家、40余家,支持65.38万户小微企业获得信贷2.34万亿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