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
职场人焦虑现状
前段时间有一个招聘机构做了一个统计,总结出年度白领9大关键词,排名从低到高依次为:“一言难尽”、“自信”、“度日如年”、“价值实现”、“丧”、“挑战”、“成长迭代”、“穷”,以及排在第一名的“焦虑”。
焦虑仿佛成了本世纪的绝症之一,几乎每个职场人害怕自己落伍,生怕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结果越忙越累,越累越忙。
曾经遇到的职场人小刘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他刚进职场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撰写的稿件被更改的面目全非,自尊心、自信心遭受到非常大的打击。最严重的时候三个领导同时指导他的工作,每个人都有不同意见,让他无所适从。
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他拼命学东西。因为工作缘故,他经常干到晚上11点,回到家中继续给自己充电,第二天早上9点上班打卡。
公司有日常程序:每天要写日报,每周要写周报,还要附上几百字的个人感想。小刘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没有快感,也不明白这些价值在哪里,只是日复一日的完成这些程序,这让他感觉更加焦虑了。
症状严重的时候,他无法找到具体是哪一件事让他焦虑,但就是每一个毛孔上都是堆满了焦虑。
焦虑伴随着小刘的职场生涯,直到他升任部门领导,结婚生子,还是摆脱不了这个魔咒,他活成了曾经的中年人状态:每天躲在地下车库,在车子上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觉得只有在那里才是独特的、没人干扰的状态。
现在再看曾经的小刘,现在的“中刘”,几乎每个人看到他,都会问他:你怎么这么憔悴、疲惫?小刘也是经常感觉整个身子都不太对劲:身体经常发麻,到医院检查,医生给他开了药方:百忧解,一种治疗抑郁症的特效药。
PART.02
如何让自己不那么焦虑?
小刘的例子虽然极端,但我们对他能感同身受,因为在职场中不可能没有焦虑的时刻。它早已从一个词语变成了跟随每个人的影子。
图片来源:《我的事说来话长》
打工人该如何从这种疲于奔命的焦虑中挣脱,缓解无力感和绝望感呢?这时候你不妨窥探一下别人的生活方式。
比如我,如果感觉焦虑的时候,就会读读日本生活家松浦弥太郎的书。
松浦弥太郎(Matsuura Yataro)1965年出生于东京,曾任《生活手帖》(暮しの手帖)总编辑,同时也是书商、作家。17岁从高中辍学,开始了打工生涯,当过咖啡店店员、搬家工人,发过传单,做过保洁,也做过建筑工人。刚攒够钱,就怀揣梦想去了美国旅行。在美国沉迷二手书文化和视觉艺术类书籍,回日本后担任二手书商。后与设计师朋友共同开设独立书店COW BOOKS。40岁出任《生活手帖》杂志编辑,把一本销量低迷的杂志做成销量百万级的生活指南。我49岁那年,卸任总编,闯进IT行业。业余时间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赚钱感悟。为了更好给大家安利他,我最近又恶补了他的几本书,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超越时间,才能不被时间追赶
BEGINNING OF SPRING
松浦弥太郎最近十几年都在跟出版、媒体打交道,自然免不了截止日期的魔咒。
那么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不被时间追赶,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呢?松浦弥太郎的回答很绝:超越时间。
图片来源:《重版出来》
举个例子:有个稿子周五截稿,松浦弥太郎会提前两三天就交稿,其他任务也会提前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没有被时间束缚的感觉,反而能让他以更轻松的心情集中尽力工作。
有关截止日期的存在,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他的时间管理术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把每天的时间分割成小块,利用人性中对dealine的厌恶,逼迫自己尽快完成。
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是马斯克,而且马斯克的工作强度感觉太大,像我既不可能也不想成为他,更靠谱的理想目标还是松浦弥太郎。
有人会说“超越时间”说起来简单,可是怎么做到呢?
答案是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物质准备就是指工作流程、健康管理、调整生活节奏、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交流等等,还包括事先调查、预约、具体安排等等。
图片来源:《家族形式》
精神准备更加重要。比如松浦弥太郎要在某一天用两小时完成一份重要的企划书,他基本在十天前就已经做好了,从两三天前就尽量不安排与他人会面,否则容易让他内心产生波动,也会打断自己的专注。
转变心态:把自己当作一个生意人
BEGINNING OF SPRING
“生意人”在某些人看来是贬义词,它似乎意味着一个人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前面,但是松浦弥太郎对这个词有自己的认识:只重视自己利益的生意绝不会长久,做生意最基本的就是超越人们的期待,为人效劳,让对方信任,自己最终也会因此获得利益。
松浦弥太郎担任日本著名杂志《生活手帖》总编的经历,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解。
《生活手帖》是日本老牌家庭综合生活杂志,在松浦弥太郎接手的时候,杂志销量只有全盛时期的1/10。而他本人自从高中辍学后,基本就是自由职业者的状态,别说没在编辑部干过,就连当公司职员的经验都没有。
如何才能让读者在《生活手帖》杂志上花费更多时间和金钱呢?为此松浦弥太郎想尽办法,杂志销量并没有明显提升。
为此他非常苦恼。有天晚上正在他发愁的时候,他出去散心,明明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却去了便利店。
他在店里徘徊的时候,不禁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这时松浦突然意识到一件事:很多来便利店的人的状态都跟他一样:有的人需要一本杂志,有的人需要一杯泡面或一个甜品,他们大概是看到这些东西后,心情才变得舒畅吧。
人们愿意在那些能够解决自己正在直面的烦恼、消除自己当下不安、解决自己困惑的事情上花钱、花时间。
在得到启发的那一刻,他确定了《生活手帖》的发展方向:将它打造成一本可以让人忘记不开心、消除人们困扰的杂志。此后杂志选题,无论是料理还是清洁都围绕相关主题。在他接手的第五年,杂志销量翻了好几倍。
正是在杂志主编的位置上,他更加尝试不从一个编辑的角度,而是以一个生意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人的情绪和场景,构建商业结构。
休息日就是休息日,哪管他什么工作啊
BEGINNING OF SPRING
对于怎么安排休息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安排。有人选择在家躺尸,有人选择丰富自己,有极少数的人选择加班,而松浦弥太郎的看法是:在休息日,没有必须做某事的义务,想做什么完全取决于自己。
只不过如果完全在床上躺一天就有点过分了,他会选择用自己的力量发现、制定计划,并将其付诸实行,享受其中的乐趣。
图片来源:《森林民俗》
也许是身在媒体行业的缘故,松浦弥太郎特别强调创意的重要性,而休息日就是获取创意的重要手段,他曾经对《生活手帖》编辑部的职员说:“除非发生重大事件,否则,都不要因为工作而牺牲自己的生活。”
在日复一日的普通生活中,发现有趣、快乐的瞬间
BEGINNING OF SPRING
其实很羡慕小孩子,他们每天都有新的问题、新的发现,长大后每天的生活只剩下日复一日的单调,看到绝大部分事情,脑子里就是条件反射: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吧!自己不深入思考,囫囵吞枣地过下去。
然而这样的日子久了,感觉自己的感受力像是放了两三天的面包,硬邦邦的,这确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图片来源:《勿言推理》
松浦弥太郎让生活保持新鲜的方法就是:每天“自我改造”。
所谓“自我改造”,就是逼自己“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尤其是生活中的小事。比如他曾把“泡出美味的花草茶”列入自我改造计划之中,日本茶、花茶、中国茶,不管哪一种,随便一冲和仔细冲泡的成果是截然不同的,而不断精进的过程也是发现的时刻。
图片来源:《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今天的茶太浓了,太好啦,以后调整一下水温和水量。”随着失败经验的增加,总能找到改进的方法。
每日改进也能用于更大的计划,比如练习曲子。这样享受的时间会相应被拉长,一想到等自己年老的时候,有了时间或者孤独的时候,如果能轻松弹奏一首曲子,感觉还是挺好的。
不论是谁,不做任何思考、随波逐流地过日子,人就会变得很寂寞。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那就再苦闷不过了。
图片来源:《四重奏》
这时候,只要为自己定下许多“自我改造”计划,就有动力迎接每一天。也许未来,你就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掌控自己的人生。
PART.03
送给焦虑的你我
为什么会焦虑?原因不外乎周围的人很优秀、自己想要的太多、不甘人后、同侪压力、上司压力……种种积压之下,垮了,重生了,佛了。
想要的很多,能拥有的有那么多吗?进入职场后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接受普通人的身份、认同普通人的价值,专注个人生活,真正成为自己,去过好恒常如新的每一天。
图片来源:《小森林》
只要做到这点,也许就能像松浦弥太郎一样吧:用心为每个提问寻找答案,处处可见生活中的巧思和发现,做到像品味美食、喝一杯让人放松身心的热茶一样,寻找每一天的闪光点。
这就是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