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化;数据治理;自然资源;项目全周期;生态修复;确权登记
摘要:在数字化转型及机构改革背景下,数据治理的最终目标不只是对“数据”的治理,是对数据资产的治理,是对数据资产所有相关方利益的协调与规范。需要通过持续的数据治理工作,支撑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全面构建数据开发利用和共享开放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自然资源机构改革后,部门组织结构重新调整,信息化成果也亟待进行全面的整合,业务融合、系统整合、数据治理成为自然资源部门目前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需求。为加快推进自然资源信息化数据资源建设,各地已陆续开展数据治理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发挥数据价值,实现数据资产最大化,是当前各自然资源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工作。
图 自然资源数据治理框架
通过搭建数据治理工坊,包括一套治理工具、六步治理路径和两个治理新模式,打造高质量的自然资源核心数据;通过建设数据仓储中心,为一切数据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形成自然资源数据供应生态链。
一、治理新思路,盘活数据资产从数据整理走向数据治理,数据治理总体思路为:
图 数据治理总体思路
清晰管理职责
通过数据资源规划,理清“一数一源一主体”,清晰各类数据的管理职责。
确定治理方向
每个阶段确定一个数据治理方向,分阶段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如项目全周期、保护修复等。
明确治理范畴
采取先重点区域后全域、先核心业务后全流程、由近及远到全时的分步实施策略。
明确治理时序
针对历史存量数据和动态新增数据的治理,宜采用先存量后增量的数据治理时序。
实施治理工程
按照“六步走”实施路径,匹配一套数据治理工具开展数据治理工程。
建立管理机制
针对每一项数据,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机制,保证治理成果动态更新,以及增量数据动态治理。
二、治理新模式,激发数据价值1.“资源码”
采用“静态序列+动态序列”相结合的方式,创新“资源码”管控新模式。以“一码管地”为抓手,通过“资源码”关联出地块的全链条业务状况,建立时间与空间的关联关系,理清地块变化的前世今生,并推进“资源码”在规划、审批、供地、测绘、执法、登记、交易等全流程业务中的应用、数据关联、信息共享以及业务协同,实现一码“可办”、“可查”、“可督”、“可治”。
图 创新动态“资源码”促进全链路智治
2.“项目谱”
采用数字动态图谱的方式,将项目的前世今生、前后置关系、不同类型项目之间的关联、以及由项目审批引发的公文、会议、档案、周边项目、历史项目等各类信息进行项目全方位信息的自动关联及展示,并结合项目一棵树、材料一棵树、指标一棵树、会议一棵树、档案一棵树等智能应用,实现项目全信息的一谱全联、一图看所有,有效促进信息的高效共享、业务协同和高效管控。
图 创新项目图谱实现项目全信息关联
三、治理新成效,驱动数字转型1.夯实数据底板
结合元数据管理、主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模型管理、数据集成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数据治理IT工具,将各类来源的数据按照相应的标准与模型进行规整,全面提升数据的真实性、现势性、一致性、可读性,形成一数一源的核心底板数据,进一步方便业务人员查询使用。
图 夯实数据底板
2.支撑闭环管理
基于地块核心业务主链条的构建,打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开发利用、生态修复和确权登记业务链,建立地块全生命周期信息关联,实现业务审批信息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查询及应用。通过地块全生命周期管理,最终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
图 支撑闭环管理
3.精准监管决策
通过知识库、规则库与人工智能算法的聚合,对土地资源全周期汇集的信息进行数据深度挖掘分析(比如:盘活存量、低效用地等),实现综合评价、关联分析、趋势预测和形势研判等动态化、精准化,为领导决策、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使得决策分析能够有“数”可依,有力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和按期推进。
图 精准监管决策
4.驱动业务优化
通过对现状、规划、管理等各类数据进行梳理关联,形成有机融合、前后贯通的一体化数据库,实现自然资源全周期管理。同时通过数据分析理解业务,验证思路,发现利用率不足的资源并对之进行重新整合,有效推动业务优化,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图 驱动业务优化
在数字化转型及机构改革背景下,数据治理的最终目标不只是对“数据”的治理,是对数据资产的治理,是对数据资产所有相关方利益的协调与规范。需要通过持续的数据治理工作,支撑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全面构建数据开发利用和共享开放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持续关注“DIST上海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