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文艺家获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10位中青年文艺家获评“德艺双馨”荣誉称号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图/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岭南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名人,灿若星河。一代又一代的岭南文艺名家,勇立时代潮头,坚守人民立场,忠实记录社会沧桑巨变,彰显与时俱进、引领社会风尚的文艺品格。
《三家巷》《江山如此多娇》《艰苦岁月》《雅马哈鱼档》等一批彪炳时代的文艺经典,欧阳山、陈残云、红线女、关山月等一批熠熠生辉的岭南文艺大师,共同构成独领风骚的新中国文艺之岭南气象。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新时代新征程,自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开拓文艺新境界,推动文艺事业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广东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择一事,终一生。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的14位获奖者,用大半生的艺术实践,走出一条立足时代、扎根人民的创作之路。让岭南文艺绽放新生,筑起新时代文艺高峰。
他们是探索的使者,用锐意进取的精神,开辟文艺发展的广阔道路;他们是时代的歌者,用无愧时代的精品,绘就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他们是艺术的行者,用发自内心的热爱,传递生生不息的文艺薪火。
干一行,爱一行。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的10位获奖者,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推动岭南文化“走出去”。这股崛起的文艺力量,永葆艺术创造的活力与激情:他们在各自领域深耕,打造精品力作,为时代和人民放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探索的使者 开拓文艺新境界
开拓、突破、奠基、创新,这一组关键词,在此次获得“文艺终身成就奖”的14位老艺术家身上皆有所体现。不少艺术家在其领域的探索,不仅推动了广东文艺界的发展,亦对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改革开放40年,无数人受益,我也是如此。”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的改革开放精神滋养了一代艺术家的创作,王佳纳正是其中一员。她善于深入探索、深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敢于大胆运用现代手法,其作品形式新颖而独特。她的探索步伐从未停止。2020年,她导演的话剧《战“疫”2020》率先在线上发布,是国内首部邀请援鄂医疗队员参与演绎的现实主义题材话剧,这在剧场探索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今年87岁的王静珠,同样走在影视探索的前列。从事电影艺术近70年的她,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电影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电影独立制片人。在电影创作上,王静珠一直在探索新的题材。1985年她参与创作的影片《少年犯》荣获国家电影局“四个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一、观众人次第一、电影拷贝第一。影视制作上,她成立了全国影视行业首家剧本公司,盘活了影视制作的产业链,孵化出《龙出海》《岭南春秋》等多部佳作。
此外,还有被誉为岭南民俗学派的主要倡导者和建设者的叶春生;推动中国杂技改革和创新,将传统杂技提升为艺术杂技的宁根福;填补了黎族舞蹈男子形象的空白,组建全国首个南方少女舞蹈团的刘选亮;设计、创制、推出多项音乐研究理论体系,具有学科理论的奠基性意义的赵宋光;率先开拓珠江文化学术领域,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贡献的黄伟宗……
广东文艺素有敢为人先的传统,这些艺术家都是探索的使者,他们走在艺术的前沿,在各自的领域开疆拓土,披荆斩棘,凭借其努力和才华为岭南文艺开辟了新天地和新境界。
时代的歌者 谱写时代精神史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此次获奖的广东文艺家们始终坚持与时代同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领风气之先,创作出了一批批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精品力作。
1971年,美术家汤小铭接到一个任务——画一张鲁迅的油画。他闭关十几天潜心创作,用少见的“冷灰”色调塑造了一个神情坚定而深邃、目光犀利的鲁迅,这幅被命名为《永不休战》的油画作品,奠定了汤小铭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他所创作的鲁迅、白求恩、李四光等肖像画,背后承载的是社会行程的历史印记,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史。
美术家林墉更是以“南方美感”谱写了一个时代的记忆。《百万雄师过大江》《八路军秧歌队进村来》……他创作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历史画,结构功底扎实、笔墨技法洒脱,1972年创作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更是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变得真实可感。此后,他亦不断有新的艺术成果奉献给时代和人民。
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文艺作品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外来媳妇本地郎》第一代制片人董智勇看来,艺术一定要永远保持新鲜感,而保持新鲜感的最有效方法还是紧扣时代的脉搏,讲述与时代同步的人物的命运。
文艺批评同样如此。文艺评论家黄树森以其与时俱进的先锋性、启人感悟的思想性,奠定了他在当代粤派批评中的领军者地位。
笔墨当随时代,作品应有担当。这些文艺工作者皆为时代的歌者,他们深刻把握时代的主题,创造出一批又一批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
不倦的行者 筑就文艺新高峰
步履不停,行向远方。此次获奖名单中,不少年过八旬的老一辈艺术家依旧活跃于艺术创作的一线,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勇攀艺术高峰,用发自内心的热爱和饱满的热情,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细腻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凝结成一代代人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
我们忘不了,《红色娘子军》中祝希娟饰演的吴琼花那双火辣辣的大眼睛。23岁那年,祝希娟凭借这部影片斩获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2018年,她主演的电影《大雪冬至》上映,影片中她独挑大梁,一个镜头可以打磨一整天;2019年,祝希娟倾注心血主演了电影《空巢》,展现出一位人民艺术家的本色。今年已经84岁的祝希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艺术,“永远向前进”是她的座右铭。
黄俊英今年已86岁高龄,依旧活跃在曲艺表演第一线。2022年,作为家喻户晓的粤语相声界“老西关”,黄俊英加盟贺岁歌《挥春》,带领粤港澳三地嘉宾献唱。拍摄当日,他跟随摄制组进行长达10小时的高强度拍摄,所到之处更是引起街坊老友记的围观合照,可敬可亲,敬业乐业精神令人敬仰。
戏剧艺术家黄培(黄壮谋)生于1926年,15岁起随父亲、著名粤乐家黄不灭学艺,开启了他长达80年的艺术人生。作为粤剧唱腔设计大家,他设计了大批脍炙人口的音乐唱腔,退休后又参与了《惊世缘》《啼笑历劫缘》等多个剧目的唱腔设计工作。晚年的他也专注于艺术研究,发表《不断攀登的新成果》等诸多学术论文,为粤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没有止境,永远向前。他们皆为艺术的行者,用燃烧生命的激情投身艺术,毕生奋斗的同时,还为年轻一代艺术家创造舞台和机会,让广东文艺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崛起的力量 书写文艺新篇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于老一辈艺术家而言,文艺终身成就奖是一种荣誉和肯定;对中青年文艺家来说,这是一种标杆和榜样。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10位荣获“德艺双馨”称号的广东中青年作家艺术家,抱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怀着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不断求索创新,让岭南文艺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他们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王筱頔导演的《邯郸记》勇闯英国,在伦敦的三场演出上座率达90%;林俊敏(阿菩)创作的《山海经密码》一鸣惊人,他用诸多优秀作品助推广东网络文学扬帆出海;魏葆华在世界20多个国家共计演出3000余场……他们靠着文艺作品,让岭南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尽展精华魅力,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他们紧跟时代步伐。李志良用镜头追寻“东莞制造”传奇,用影像艺术诠释出社会正能量;陈擎用音乐“声”援抗“疫”,治愈人心;范勃观照现实,用跨媒介作品探寻艺术慰藉心灵、疗愈社会的途径;林蓝用创作时代史诗的雄心描绘新时代画卷……他们用文艺作品记录和书写时代,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他们坚持守正创新。吴佩锦不断求新求变,突破唱腔,为濒危的稀有剧种白字戏培养了大批传人;何世良30多年如一日,潜心于传统砖木雕刻艺术并加以创新;客家山歌剧的“铸魂”人林文祥的《等郎妹》被业内誉为“山歌剧的里程碑”……他们用精湛的技艺让岭南传统艺术的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
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这股不断崛起的广东文艺力量,始终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他们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书写新时代岭南文艺新篇章。
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表彰名单
王佳纳 女,汉族,1945年10月出生,从艺56年。戏剧艺术家(话剧、戏曲、音乐剧及影视导演)。代表作品有《同船共渡》《周璇》《还金记》等。八次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1995年、1998年、2007年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导演奖”。
王静珠 女,汉族,1935年10月出生,从艺69年。电影艺术家(编剧、编辑、监制、动画设计)。代表作品有电影《梅花巾》《少年犯》等。获中国电影文学学会颁发“中国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和第二届、第四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
叶春生 男,汉族,1939年10月出生,从艺57年。民间文艺家(民俗学)。代表作品有《区域民俗学》《岭南俗文学简史》等。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和第二届、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
宁根福 男,汉族,1950年9月出生,从艺66年。杂技艺术家(节目编导)。代表作品有《飒爽英姿女儿红——女子大跳板》《星光灿烂》等。获第二届中国杂技“百戏奖”终身荣誉奖、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特殊贡献奖”。
刘选亮 男,汉族,1935年2月出生,从艺70年。舞蹈艺术家(舞蹈编导)。代表作品有黎族舞蹈《钱铃双刀》《打柴舞》等。曾获广东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荣誉称号。
汤小铭 男,汉族,1939年8月出生,从艺57年。美术家(油画)。策划筹建广东美术馆。代表作品有油画《永不休战》《女委员》等。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获第二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
林 墉 男,汉族,1942年5月出生,从艺55年。美术家(中国画)。代表作品有《好得很》《调查归来》《百万雄师过大江》等。多次入选全国美展,曾获首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巴基斯坦总统颁发“卓越勋章”。
赵宋光 男,汉族,1931年9月出生,从艺67年。音乐家(音乐理论)。著有《论五度相生调式体系》,对中国音乐理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出版《音乐美》《中国民族音乐形态研究与阐释》《赵宋光文集》(两卷)等。
祝希娟 女,汉族,1938年1月出生,从艺61年。电影艺术家(表演)。代表作品有电影《红色娘子军》《燎原》《无影灯下颂银针》等。曾获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中国电影一百周年优秀女演员奖(全国仅15名)等。
黄伟宗 男,汉族,1935年11月出生。195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著有《黄伟宗文存》《珠江文化论》等。担任《中国珠江文化史》总主编,填补中国珠江流域文化史空白。曾获第四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等。
黄树森(林蓓之) 男,汉族,1935年1月出生,从艺62年。文艺评论家。代表作品有《题材纵横谈》《广东九章》等。曾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优秀图书奖等。
黄俊英 男,汉族,1936年10月出生,从艺69年。曲艺表演艺术家(粤剧相声)。代表作品有《冒牌医生》《关公大战方世玉》等。曾获广东省第五届、第七届鲁迅文艺奖。
黄 培(黄壮谋) 男,汉族,1926年11月出生,从艺80年。戏剧艺术家(音乐设计)。代表作品有粤剧曲目《楼台会》中的“罗帕曲”、《春香传》中的“爱歌”等。曾获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唱腔设计奖”、第七届广东省艺术节“唱腔音乐设计奖”。
董智勇 男,汉族,1942年2月出生,从艺59年。电视艺术家(影视策划与制作)。代表作品有电视剧《情满珠江》《外来媳妇本地郎》等。作品曾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华表奖等一系列国家级奖项。
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表彰名单
王筱頔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艺术总监,一级导演。代表作品有话剧《林则徐》《春雪润之》等。导演作品曾多次荣获文华奖、话剧金狮剧目奖等。
李志良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代表作品有《国之重器》《东莞制造》等专题。获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吴佩锦 国家非遗项目白字戏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有《徐九经升官记》《白罗衣》等。为濒危的稀有剧种白字戏培养了一批接班人。
何世良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有砖雕《福字》等。大型砖雕《六国大封相》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陈 擎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一级演奏员。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带领广州交响乐团以24个音乐季的数量领跑内地乐坛。
范 勃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曾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
林文祥 梅州市戏剧研究工作室主任,一级编剧。山歌剧《等郎妹》获第八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和优秀编剧奖。山歌剧《桃花雨》获原文化部“第十三届文华优秀剧目奖”。
林俊敏(阿菩) 自由撰稿人、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山海经密码》《山海经·候人兮猗》《十三行》等。曾获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入选中宣部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林 蓝 广东画院院长、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选国家级重点美术创作工程2次,获国际展二等奖1次。国画《诗经——长歌清唱》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魏葆华 星海音乐学院教授、一级演员。获第六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终身成就奖”、第七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最佳演员”奖。与吴正丹创新表演的《肩上芭蕾》开创了杂技表演的新流派。
编辑: 宝厷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