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新大道是连接东湖高新区与武汉市中心城区及鄂州市的主要通道,近年来,沿线先后聚集了小米、华大基因、国药、中建三局等数百家行业龙头企业,成为串起“光芯屏端网”和生物医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的“黄金大道”。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李婷
阅读提要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新增财力下沉基层、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扩大新增贷款规模、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一揽子稳增长的宏观政策“含金量”满满。
新时代新征程,向着“再续精彩”“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目标全力奔跑,湖北如何抓住稳增长政策红利?如何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精准有效的政策?3月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多位在鄂全国人大代表和住鄂全国政协委员。
多点发力,抢抓政策机遇
“‘稳’是今年报告的一个关键词,全文共出现76次。”全国政协委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石文先表示,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增强有效性十分关键,这是我们稳定经济的一条重要经验。
2021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9%,总量迈上5万亿大台阶,重回全国第七位,经济重回“主赛道”,交出了一份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精彩答卷。
“省委、省政府各项政策举措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杰说,这份答卷,得益于湖北省委、省政府锚定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的“必答题”,锚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发展目标,纵深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持续打造热带雨林式的营商环境、强健“51020”现代产业集群、搭建科技强省“四梁八柱”等系列重大战略。
关于今年的宏观政策,多位代表委员认为,不仅保持了连续性,同时更注重精准有效,将更多惠及基层,更多惠及市场主体。
李杰细读报告,一一列举: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
“对湖北来说,这些都是稳增长的重要机遇。”在石文先看来,湖北抢抓政策红利,可以多点发力。例如湖北可从涉农财政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放大财政扶持资金功效;在重点项目建设中,湖北可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为重点、相关奖惩机制为配套,强化对财政资金扶持项目的考核、监督。
“避免财政资金跑、冒、滴、漏是提升财政资金效能的基础性环节,要高度重视大数据在财政资金防腐、减损方面的重要作用。”石文先认为,湖北可以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全流程监督为重点,对全省财政扶持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效益情况建立系统性的动态数据库,提升财政资金效能。
以投资之稳,支撑经济发展之稳
投资稳,则经济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有效投资,怎么稳、投向哪?采访中,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盯着项目干、围绕项目转”,以高质量项目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黄冈经济社会发展按下‘加速键’。”全国人大代表、黄冈市委书记张家胜介绍,去年以来,黄冈明确“7755”标准(招商引资协议投资中工业、民营占比均超过70%,实际投资中工业占比50%,工业投资中技改占比50%)。2021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95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73个,民间投资增长20.8%、工业投资增长19%。
今年,我省紧盯总投资10.3万亿元的11287个亿元以上项目,能开则开、能快则快,全年投资增长10%以上,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张家胜表示,今年,黄冈将紧盯政策走向、支持方向、资金投向,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举办项目策划大赛,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产业链招商目标企业信息库,坚持每月举办集中签约、集中开工等活动,切实发挥好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为黄冈建设鄂东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积蓄强大势能,以一域精彩为全域添彩。
报告提出,要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近年来,人福医药在省内多地频频落子。2020年,该公司在宜昌投资建设集研发、生产、检测、仓储、环保、营销、行政、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总部基地,预计2025年全面建成;2021年,在黄冈建设人福医药国际高端新型特色原料药生产基地,预计2023年完成所有产品试生产。李杰表示,下一步,人福医药集团将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积极扩大投资,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彰显民企担当。
“落地”惠企政策,“给力”市场主体
“报告中55次提到‘企业’,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关怀之大,让我们信心十足、充满期待。”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方勇说,稳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民生,也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2021年,湖北着力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新增市场主体114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97家,为历年最多。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发展,有力提振市场信心。”沈方勇列出数据,2021年公司享受税收优惠达361万元。去年8月,公司获批第三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就在今年3月1日,他收到信息: 省经信厅、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给予“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产品以及创新型产品项目补助资金总计400万元。
“这既是及时雨,也是定心丸。”沈方勇说,企业正着力数字化转型,争取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竞争力。市场经济是由市场整合资源的经济,哪里的发展环境好、成本低,资源就向哪里流动。”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胡仲军建议,要努力把综合税率降下来,把收费降下来,把贷款利率降下来,把服务质量提升上去,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汇集资源的“洼地”,经济发展的“高地”。
向绿色转型,为发展“添彩”
在今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任务中,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
“国家推行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和税务精细服务,在我们绿色转型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说。
兴发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十三五”期间,关闭搬迁资产价值12亿元的22套临江生产装置。李国璋算了一笔绿色转型账:近3年兴发集团享受各项减税降费4.3亿元,其中普惠性减税3.1亿元。
“2021年我们享受到普惠性税收政策2343万元和出口退税2362万元的大礼包,顶住多重压力,实现弯道超车、逆势领跑。”李国璋说,集团利用税惠红利积极探索新技术,走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宝武集团武钢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袁伟霞说,武钢有限作为传统制造业,近年来不断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升级,2021年实现产值1018亿元,同比增加278亿元,增幅达38%,实现利润55.94亿元,成为武汉市工业产值逾千亿的三家企业之一。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理念、改革创新的思路,进一步坚定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干劲。”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党委书记肖黎春说,报告着眼点高、切入点实、关键点准,提到很多工作要求,都与能源电力行业紧密相关,“我们将坚决落实党和政府工作部署,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推动能源低碳转型,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湖北绿色崛起”。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