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跟你们一起,有困难大家一起面对。”76岁孙晋良院士的话,让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的师生们安心又舒心。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最近两天,包括上大在内的上海3所高校的3个校区,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人,以大学生为主。眼下,一起加油、共克时艰,正成为沪上各大高校封校管控期间的最高频关键词。
作为著名材料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晋良25年前就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是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的主心骨。自全校3个校区闭环十多天来,拥有47年党龄的他,仍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带领同事同学坚守岗位、体现担当。他承担的课题关怀国计民生,包括“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碳/碳喉衬材料”“碳/碳复合材料X光无损检验方法”等。
任慕苏研究员协助孙晋良院士与航天科工、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沟通,同时与学校相关部门协调,解决职工们后顾之忧,并在做好防疫的基础上开展科研生产任务,保证国家航空航天急需材料的研制。春天,在这个航天科研生产的紧迫时刻,复合材料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舍小家、顾大家,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保障着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的“双赢”。
“科研、教学工作不能停止,”同在上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钟云波教授带领“新能源产业关键材料超常冶金与制备”创新团队,也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与在校教师、博士后、博硕士研究生,在有限的条件下继续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他们积极准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申请书,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经验和注意事项,并为本科生在线授课、组织硕士生开题答辩,还在实验室开展各类实验工作,确保团队的整体工作有序推进中。
拥有徐汇和奉贤主校区的华东理工大学12日发布重要提醒称,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疫情防控要求,徐汇校区继续开展相关人员及环境筛查,严格落实相关防控措施。“请广大师生员工遵循防疫要求,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不聚集,加强健康管理。”校方表示,疫情当前,师生平安健康是学校的最大牵挂,每个华理人都是防疫的责任人。“科学防疫,积极应对,听从指挥,团结互助,不恐慌、不懈怠。”
特殊时期,身在海湾地区校园的华理艺研1班学子张轶然说,“这大概是奉贤校区开学以来最忙碌紧张的一个晚上吧,4个多小时的全员核酸有条不紊地进行,奔跑着的志愿者、拿着喇叭的老师、忙碌的医护人员……都在黑暗中闪闪发光,所以再晚再寒冷,依旧有人愿意守护我们。”
今天是上海交通大学校园闭环管理的第5天。“每位同学都在按照学校的防疫安排,切实担负起‘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大家’的重要责任。”交大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写给同学们一封信称,当前上海疫情趋紧,校园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了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全校师生教职员工健康安全,有效阻断传播,“今天起我们将严格实施‘足不出户’管控措施。学校将调集力量在每个楼栋专门设立管理与服务团队,全力做好保障。”
从徐汇校区到闵行校区,校方表示,学校会加强物资储备,做好后勤保障,优化疫情防控相关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充分考虑和照顾好有特殊困难的同学。同时,“希望大家关爱同学,关心身边人,对身处抗疫一线的老师、志愿者、医护人员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配合。”
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落实上海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各项要求,沪上各高校将从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转为准封闭管理。截至发稿时,华东师范大学通报关于进一步严格校园管理的提示,称:“自2022年3月13日下午1:00起,普陀校区、闵行校区(含校外住宿区)同时启动闭环管理,人员只进不出,不进行跨校区流动,外校人员不得来校。两校区将视情况关闭部分校门,并暂停通勤校车。”据悉,学校在完成第1次全员核酸检测的基础上,将按要求尽快再组织第2次全员核酸检测。2次核酸均为阴性后,再转入准封闭管理。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上海大学
图片来源:各受访高校来源:作者: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