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不见的“国民女儿”黄多多
今天上热搜了!
前几天,16岁的黄多多
分享了一段她自己导演、拍摄、剪辑的视频作品
在这个仅仅只有一分钟的小视频里
黄多多把自己参加电影社社长竞选的演讲
融合到了《阿甘正传》《低俗小说》《教父》
等经典片段中,并用英文演绎了出来
,时长01:00
看着屏幕上的黄多多
模仿经典角色惟妙惟肖的样子
俨然是一个半只脚踏进电影圈的“小演员”
尤其是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
让人很是羡慕
不过也有人化身柠檬精
酸她是在做作地炫英语
但毫无疑问的是
黄多多之所以能落落大方在镜头前展示自己
和黄磊对她的教育绝对分不开
这不是黄多多第一次上热搜了
几年前
黄多多就因为给自己染了一头金发
狠狠地出了一回风头,也冲上了热搜
在此之前,频繁出现在热搜里的关键词还有
#黄多多 耳洞##黄多多 口红#等等
或许是因为就读于国际学校
校规和绝大部分普通人就读的公立学校
完全不同
学校不会对学生的穿着、外貌
有着繁多的要求
黄多多的这些种种“小大人”行为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无疑就是:
特立独行、反叛
作为爸爸的黄磊
从未对女儿的打扮有过太多干涉
甚至很愿意让她带妆出现在公众面前
在女儿黄多多的教育问题上
黄磊一贯格外“开明”
不仅小小年纪染发、化妆、涂口红
连早恋也根本不成问题:
“我女儿要15岁恋爱我觉得正常,
青春期懵懵懂懂的、情窦初开,
这是人本身最天然的东西,
我觉得是美好的。”
在黄磊看来
无论是十几岁的黄多多
还是不到十岁的小女儿
她们都是独立的个体
更是一个有思想、有自由的人
他并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女儿们
只会让她们自由快乐地长大
所以只要是女儿们自己的想法
无论是十来岁就要打耳洞
还是积极参加学校的电影社社长竞选
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
黄磊都一概同意,不加干涉
尽管许多网友表示
黄多多小小年纪化妆影响不好
但黄磊却告诉她
不需要担心外界怎么看
只管做好自己就行
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教育氛围下
那个我们在《爸爸去哪儿》中看着长大的小姑娘
早早就长成了一个成熟的“大人”
如今,她的导演和表演天赋也不断显露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
她就会成为影视圈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然而,在一些人看来
黄多多能生得如此优秀、自信
完全归功于避开了应试教育那条路
是在所谓“素质教育”之下
才有了这么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话里话外的意思
无非是如果自己脱离了应试的题海
或许就可以和黄多多一样
一路顺风顺水,肆意张扬
还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展现才华
对于支付不起高昂的
国际学校、私立学校学费的普通人而言
反对应试教育实在不明智
是干脆不上学了?
是彻底不读书了?
还是直接在高考怒交白卷?
2008年,安徽高考考场
19岁的徐孟南连试卷都没翻开
就直接在准考证后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并开始奋笔疾书所谓的“教育宣言”
将一分干掉一千人的
军备竞赛式的应试教育体制
狠狠地抨击了一番
光是批评应试教育还不够
他还提出了一种听起来很美好
但实际操作可行性极低的“教育模式”
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推进应试教育体制改革
试卷上的题目他一个都没答
反而在答题卡背面洋洋洒洒“献言献策”
用徐孟南自己的话说
就是“故意考了零分”
2010年,陕西高考考场
几乎所有考生都在争分夺秒的答题
初中成绩优异,高中后产生厌学情绪的张皎
却毫不在意题目都出了些什么
一开考就蒙头大睡
直到快交卷的时候,才缓缓醒来
在试卷上写下了看似豪气干云的:
“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不生则死”
实际上,张皎并不是实在读不下去书
如果他能在刚升入高中时
及时调整心态,找对学习方法,再稍加努力
延续初中时的成绩并非不可能
然而,张皎却选择了自暴自弃,
并且把自己的不满指向了——
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
一个月后,高考出分
张皎因为“零分考生”的名号一举成名
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对他进行采访
面对镜头,张皎对自己的未来信心满满
分享了自己天真的梦想:
“要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
像徐孟南、张皎一样
用自己的高考,甚至未来反抗应试教育的
还有小时候热爱写作的蒋多多
高考中,她把对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不满
写在了各科试卷主观题的空白处
并把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写到密封线外
还有在2007年高考交白卷
4门考试一共0分的陈圣章
即使在高考后
他依旧连续不断地给清华大学校长写信
给“才女”蒋方舟写挑战书
质疑“清华大学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可是
这些看似慷慨激昂反对应试教育的人
后来都怎能么样了呢?
“高考零分生”徐孟南
经历了打工百味、草草结婚、草草离婚
终于懂得了“读书才是最好的选择”
并参加了2018年高考
十年前拥有二本水平的他
这一次的成绩刚刚过了大专线
想成为中国首富的张皎
几次求职、创业失败之后
还真找到了“发家致富”的路子——
复制信用卡套现
但由于套现过于频繁
警方发现了异常,很快就找到了他
最终,张皎被判4年零3个月,锒铛入狱
本有希望通过高考走出农村的蒋多多
过上了和父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早早结婚,草草过着一生
给清华大学写了无数封信的陈圣章
如今也逐渐安定了下来
他找到了一份司机的工作
负责在工地上开卡车运方土
早七点开工,晚10点收工
那些赌上自己原本光明的未来
一时冲动反对应试教育的人们
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
没有应试教育,确实很难有未来
在一段时间里
一提到“教育”相关的话题
批评中国应试教育
吹捧欧美国家“素质教育”“快乐教育”
几乎成了一种无可置疑的政治正确
但想象一下
如果没有了应试教育,也没有了高考
我们的入学流程会变成什么样子?
大学无法再以成绩衡量学生
那就只能按照“特长”水平录取
到时候,舞蹈、唱歌、钢琴、滑雪……
任何一个能够成为“特长”的领域
都逃不过学生卷生卷死的局面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有竞争力
家长们还得投入更多的金钱开辟“小众特长”
学钢琴、小提琴的人太多
那就学管风琴、学马术、学帆船!
还别说,已经学起来了
这样的录取方式
难道不是拼谁家更有钱吗?
难道会比应试教育更加公平?
那么,为什么黄多多可以不读公立学校
还依旧能有一个大概率星途闪耀的未来?
答案很简单:
她的爸爸,是黄磊
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中年男演员
黄磊早就在圈内拥有了数不尽的“资源”
也为儿女们挣够了一辈子衣食无忧的资本
黄多多喜欢电影?
那就带着她多和电影圈的前辈们聊聊
黄多多喜欢化妆、染头发?
那就买最贵的材料,对儿童肤质无害的
就算有一天
黄多多突发奇想喜欢上了体育运动
相信黄磊也能请来国内顶尖教练
把女儿培养成不错的运动员
说白了,在没有应试教育的世界里
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
进入好大学的难度提高了千倍万倍
就像白岩松的那句灵魂质疑——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更讽刺的是
当仍有不少人在反思应试教育
推崇美国式“素质教育”的时候
已经有人发现
在大洋彼岸美国的中产家庭中
其实根本没有“素质教育”这个词儿
在《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中
位列加州第一的惠特尼高中的学生们
生活里有“三个4”——
4小时睡眠,4杯拿铁咖啡,4.0的GPA
为了拿到顶尖大学的offer,
美国高中十二年级的学生们除了要完成校内课程
还要额外学习对接大学可能的AP
内容包括经济学、物理、高等微积分等
每天的学习压力
丝毫不逊色于衡水中学、毛坦厂学校
至于那些真的三点放学的社区高中
虽然课堂真的看起来像是“快乐教育”
但在那里读书的学生们
从入学那天就知道
自己的未来大概率和父母一样
可能成为卡车司机,可能成为超市收银员
反正就是几乎和好大学无缘了
就连美国人自己
都发现了“精英教育”和“快乐教育”
并行的教育体系导致了严重的机会不平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一针见血地指出
“一个美国年轻人的生活前景,
几乎比任何发达国家的年轻人,
都更依赖于父母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
如果中国真的如同那些反对应试教育人士所想
盲目追求“素质教育”“快乐教育”
那家庭出身,会成为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唯一因素
最终社会固化,贫富分化
下层的90%人口死气沉沉
主页君相信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对于普通的大多数人来说
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学习
在略显残酷但也更加公平的高考中
凭借自己的实力
为自己挣得一张
通向良好高等教育资源的门票
并充分利用这数十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读
在这段此后人生将再难寻觅的单纯环境里
充分磨砺自己的毅力、专注力、抗压力
用心提升自己查漏补缺、反思总结等学习能力
好好锻炼自己遇到挫折、瓶颈的心理调节能力
让这段学习
成为能让自己受益一生的经历
才是正途
再者
如果能真正地化牢骚为动力
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无论是哪种教育方式
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收获
毕竟,再好的教育资源
也得身处其中的人用心对待
合理利用才行
所以,与其怨天尤人
不如利用好手中现有的资源
最大化地兑现自己的价值
决定不了起点
就去提升自己的奔跑速度
在自己的人生跑道里
跑出最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