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民生问题都是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 而医疗、养老等也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聚焦的重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一词被提及10次,成为最受关注的民生领域关键词之一。
在老龄社会,大多数人注定要长寿而终,对于这段生命旅程,我们需要做好“富足而寿”的准备,这应该是社会和每个人值得努力和奔跑的方向。正是这种趋势,养老有望替代地产成为中国的第一大产业。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的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而去年中国房地产的规模是16万亿元左右。
1
财经观察站
作者 念鸥
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延续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等。”
两会前夕,国新办举行的“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闻发布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白涛等就如何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阐述了思考、方向和路径。其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被认为是当下金融行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的重点。
“养老第三支柱发展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加快发展速度。”在新闻发布会上,郭树清表示,去年以来,银保监会积极稳步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按照“小步慢跑、总体渐进”的方针,逐步壮大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三支柱”的体系。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即人们常说的养老金,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白涛介绍称,“我们寿险公司承保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业务超过5200万件,积累的准备金约17000亿,为广大客户养老提供资金储备。”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也曾指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保险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泰康践行产融结合 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已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也表示,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不仅可以完善养老金体系,还可以优化金融结构,促进人身保险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在老龄化加速、养老保障需求提升以及政策推动下,保险、基金、银行、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都致力于探索养老金第三支柱,初步形成了开放竞争的格局。
和郭树清主席讲话不谋而合,业内人士热议两会养老话题,大都认为要解决养老难题,并非“一朝一夕”,更要聚集各方市场主体的合力,在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养老保险的支柱作用。此外要防范风险,合规经营,做监管的好学生,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进入高质量、规范发展的新时代。
创新实现智慧养老
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智慧养老正成为未来高质量养老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方向。尤其是占较大比重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面大、服务人口多、服务对象差异明显,智慧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产业矛盾越来越突出。数字化技术和智慧化方案,给养老产业带来了新机遇。”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表示。
当“长寿时代”与“科技时代”相遇叠加,如何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用科技创新满足长辈更高层次的需求,以科技助力享老,是养老行业亟需面对的问题。
在《从长寿时代到商业向善》一文中,陈东升提出科技进步将给文明和生活方式带来变革,将有力促进长寿时代和长寿社会的到来。
利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云平台系统,泰康保险覆盖了智慧健康、智慧餐饮、智慧照护、智慧文娱、智慧运营等居民七大核心需求,多达30多个服务场景,并不断优化。
智慧养老离不开创新,需要推动数字技术优势与助老养老应用场景的融合。很多代表委员包括业内人士呼吁:要进一步打造智慧健康养老平台,将银发族人群多种服务进行有机整合,打造全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健康养老生态圈,为用户提供“食、医、健、护、乐”一站式的优质养老服务。
陈东升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他创新性地提出了长寿时代解决方案的“中国样本”,提出并构建了将保险与医养实体经济进行结合的泰康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打造“长寿、健康、富足”三大闭环,以服务实体经济。
在全国投入运营的首家旗舰社区¬——燕园是泰康智慧养老的创新代表作。燕园一直在探索如何以科技为养老赋能,不断深化智慧健康养老布局,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智慧养老还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有专家指出,智慧养老存在‘重技术、轻需求’‘重产品、轻服务’‘重概念、轻场景’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不断探索服务和模式的创新,实现科技与服务的有效链接。
公益力量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有力补充。以泰康为例,其实施的“溢彩千家养老机构资助项目”,至今已在全国资助养老机构超170家,惠及5万老人,通过培训包、技术包、设备包和资金包多角度赋能养老机构发展,帮助更多老人从养老到享老的生活品质,拥有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正如《从长寿时代到商业向善》书中所阐述的,智慧养老还要践行“商业向善”,坚持依靠创新和效率赢得竞争,承担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最终走向商业向善。
医养结合 养老变“享老”
在今年两会上,许多委员代表在提及养老问题是指出,看病和养老是当今老年人最关心的社会性问题,“医养结合”则是迫切当前需要健全和完善的关键环节。
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有机结合,在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同时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早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已强调“在规划、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加强老年护理院和康复医疗机构建设”。
业内专家指出,保险和医养结合将产生如下三个重要作用:一是人们养老方式的变革,从传统的消耗、消极的养老,变成积极的养老和长寿经济的建设。二是保险和医养结合可以将年金产品的久期充分拉长,真正为客户提供其所需的服务和价值,走出行业的“内卷”。三是可协助代理人队伍从粗放型的“人海战术”走向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
正如陈东升在其《长寿时代》一书中所说,“长寿时代是一种新的适应性世界观,吹响了人们在人口达到‘新均衡’的趋势下主动追求长寿、健康和富足的号角。” “长寿时代的种种考验犹如灰犀牛,是社会面临的挑战,更是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机遇。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泰康方案贡献了长寿时代的‘中国样本’,为长寿时代来临这个全人类的共同挑战提供了企业解决方案,以企业力量助力社会和政府应对长寿时代的挑战。”
随着社会对养老服务的质量要求提高, 保险业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让养老变“享老”,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而且保险行业与康养行业具有天然的相关性,保险行业可以保险业务为支点,多点结合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在社会老龄化加速、养老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养老社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有三种模式:其一,重资产投入模式,依托集团的资产优势投入资金自建养老社区项目,这种模式取决于公司的资产规模,保险公司的角色往往是“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合为一体。典型代表有泰康、太保、国寿等。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使得对医疗需求进一步扩大,医养结合将让大家老有所依。
长期护理保险受热议
长期护理保险是一个温暖而又残酷的话题。参与这个险种的人群,大多为重度失能,赶上了政策的好时代,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49个长护险制度试点城市参保人数已达1.34亿人,累计享受待遇人数为152万人。年龄大、身体多病、卧床且病情不稳定是大多数重度失能老人的生存状态,长护险试点所服务的就是这部分目标人群。
保险公司在积极参与试点,其中泰康保险,服务参保人群超过3000万,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也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人群超2300万人。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正成为百姓挂在嘴边的生活常态,如何对失能老人进行保障,为失能家庭解除烦恼,让老人晚年生活保持尊严,引发了社会的集体思考,成为了迫切增长的客观需求。
围绕长护险的既存问题,许多代表委员和专家提出建议。
对于养老护理服务产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提出,保险业要积极参与养老护理服务机构的投资,以新建、参股、并购等方式,兴办养老社区以及养老护理、健康体检、康复管理等养老健康服务设施和机构,增加养老服务供给;保险资管机构可通过设立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形式,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为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促进养老护理配套市场体系健康发展。
国家积极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经办服务。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目前保险公司参与超过70个城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像泰康已在湖北荆门、四川成都、广东广州、浙江宁波等22个国家级试点城市和浙江嘉兴、江苏无锡等22个非国家级试点城市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工作,泰照护长期护理保险信息系统上线24城,累计待遇支付逾6.8亿元,管理定点服务机构超1000家。
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建议道,可由行业监管部门牵头,加快制定保险业护理状态评估及鉴定标准、护理经验发生率指导标准等,为保险公司规范开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业务提供统一指引,支持保险公司做好风险成本管控,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面对护理机构规模有限,专业护理人才不足,照护能力有限的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副院长孙洁认为,一方面,增强医疗机构开展护理服务的积极性。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规范护理服务价格标准,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引导和鼓励更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护理服务。
“另一方面,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政府应引导,运用市场化机制拉动社会资本投入。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政府主导、社商合作、市场培育的经办方式,发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管理的专业优势。”
古人曾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应对长寿时代的风险与挑战,需要全社会提前准备,相信中国在老龄社会的试验场上,借鉴他国的经验,探索出本土化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