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乐平
全国人大代表丁列明(代表本人供图)
“北大、艺术”“农业、农村”,这样的关键词组合让你联想到什么?7日上午,在浙江代表团第一小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的一番分享,点燃了现场的讨论氛围。
丁列明代表分享了一个故事:2019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手了一个位于余杭区仙宅村、占地千亩的蓝莓园,当时处于亏损状态。接手后,他引入新团队,希望将它转型成为一个农旅结合的田园综合体。这两年,陆续有来自国内名牌大学的年轻人——包括北大的艺术硕士加入,给项目带来新的活力。“我们对园区和周边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做好长期规划,充分发挥年轻人的创意和特长,计划打造富有江南记忆的特色地域空间。”丁列明代表说,有激情、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给乡村注入了艺术和文化基因;反过来,拥有无限可能的乡村,也给了这些追梦的年轻人施展抱负的平台,这样的双向选择和互相成就,才能长久。
这几年,园区建设已累计投入近亿元。虽然远未到产生收益的阶段,但是丁列明代表很坦然,让他心里越来越有底的是乡村振兴的大势所趋和园区日新月异的变化,还有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年轻团队……未来两年,丁列明代表计划继续加大投入,对园区进行符合当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改造,打造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团建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
实际上,大学生回归乡村,在浙江的农村并不鲜见。桐庐深奥村,在建筑师张雷及其团队进驻以前,村民也没料到,一栋老宅改造竟然可以触动这么多人的乡愁,甚至吸引年轻人回流家乡,从事各类文创产业,带火了原本深藏的古村。尽管如此,全国人大代表、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党总支副书记、村监会主任周忠莲还是觉得“人不够用”“留人不易”。发言中,她提到,现在乡村发展越来越好,城里人来得也越来越多,但是乡村未来发展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我们正在建设的数字乡村,对人才的渴求从来没有这么迫切!”在周忠莲代表看来,经过大浪淘沙,最后能够真正扎根乡村、发展乡村的,一定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子弟兵”和“新乡贤”。她建议,出台更多精准的人才配套服务政策,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孙军代表
乡村拿什么吸引年轻人扎根?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一里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军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有能让年轻人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成就事业的平台。2009年,他回到老家嘉善农村,先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农业农村“星创天地”,为大学生、科技人才返乡创业和乡贤投资农业提供平台。在他看来,农村并非缺乏资源,而是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盘活激活沉睡的资源,高效配置分散的资源。
“农村农业人才政策支持应进一步倾斜”“乡村基础设施方面还要加大投入”“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要进一步重视,特别是农民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代表们从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吸引年轻人回归乡村”的具体建议。他们认为,乡村振兴人才最关键,只要有源源不断的青年人愿意回来,农业就能够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就能够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村就能够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