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南湖如纸嘉兴关键词排名渠道,烟雨如墨,一湾碧水画舫红。
这里是杭嘉湖平原腹地的嘉兴。1921年8月初,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在一条游船上完成了全部议程。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嘉兴也由此成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
一百年前,红船摆渡了暮霭沉沉的旧中国。一百年后,中国共产党已拥有9191万名党员、468万个基层党组织,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去年三四月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使命。当下,红船旁的嘉兴正全力打造这一“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块,建设革命“红色”、经济“蓝色”、文化“青色”、生活“金色”、生态“绿色”交相辉映的“五彩嘉兴”。
红色:镌刻在大地上的永恒本色
红船自南湖起航,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红色,是镌刻在嘉兴大地上的永恒本色。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提炼“红船精神”。他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也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南湖革命纪念馆 南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一袭红衣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袁晶已从事讲解工作近20年。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到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那天下午,从迎接总书记下车,到南湖边瞻仰红船,再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由袁晶全程讲解。
“‘南湖啊,烟雨迷蒙’——这是总书记下车后说的第一句话,我感觉到他望着南湖的眼神充满深情。”袁晶告诉澎湃新闻(xintu.thepaper.cn),总书记仔细观看了馆内的每一幅图片、每一段文字,原定半小时的参观时间延长到一小时,“纪念馆新馆是2006年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奠基的。那天参观时,总书记说,从奠基起就一直想着落成后来看一看,今天如愿以偿了。”
“参观结束后,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他还鼓励我们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在为党和人民不断做出贡献的同时书写好自己的人生篇章。”袁晶说,她一直牢记总书记的叮嘱,立志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讲好红色故事。
南湖革命纪念馆是南湖中共一大会址的宣传、保护、管理机构,1959年成立时设在湖心岛,借用岛上建筑。1991年,由嘉兴人民捐资建造的纪念馆馆舍在南湖东岸落成开放。在2011年建党九十周年前夕开放的纪念馆新馆则选址于南湖南岸,占地面积2.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原馆舍的10倍。近五年,纪念馆已接待参观者892万人次,把红船故事说进千万人的心里。
袁晶的办公桌上垒着厚厚的业务书籍,书柜里摆满党史资料,“要讲好党史,必须不断学习,只靠背讲解稿是不可能讲好党的百年征程的。”
袁晶 受访者 供图
近20年来,袁晶接待过的参观者超过10万人次,有一个画面一直让她印象深刻。
2019年的一天,她在南湖边遇见一位耄耋老人。他在儿子陪同下,拄着拐杖站在岸边,凝望着红船。
“我询问得知,老人已89岁。他参加过解放战争,一直有个心愿,要在有生之年来南湖看看党的起点,看看红船。”袁晶说,这位老人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走过千山万水,却始终不忘来时的路,“我当时非常感动,想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嘉兴关键词排名渠道?就是因为信仰如磐、初心不改。”
2018年,袁晶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时提出建议:立足于学校的教育功能,将红船精神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当年9月,全国首套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专题教材在嘉兴首发,当地中小学校从秋季新学期开始开展“红船精神”专题教学。“把革命传统文化更早地传播给青少年,会给他们一生带来正能量。”袁晶说。
薪火相传的红船精神激励着南湖边的嘉兴人奋发进取。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期间,嘉兴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突破5500亿和1万亿,进出口总额突破3000亿,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1%和5.9%,成为全国第9个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破万亿”的地级市。人民生活水平、城市能级、产业基础、科创动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最精彩板块’中,最鲜艳的是以红船精神为引领的革命红色,要让高高飘扬的红色旗帜、薪火相传的红船精神、接续践行的初心使命在嘉兴永续相传。”去年8月,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在一篇题为“建设‘五彩嘉兴’ 为‘重要窗口’增光添彩”的文章中表示。
跃动的蓝,厚重的青
红船悠悠,驶向远方。
蓝色,是大海和天空的颜色,也象征着创新、开放。
“蓝色”的创新激流和开放大潮,正在嘉禾大地奔涌。
“来嘉兴,在我们研究院一起创建生态环境研究所吧。”刘锐一直记得2006年时,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陈吕军专门到日本向她发出的这份邀约。
刘锐 受访者 供图
刘锐是工学博士,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全国人大代表,这些年获得过多项科技奖励和人才奖励。她告诉澎湃新闻:“嘉兴没有让我失望。活跃的创新氛围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科研创新的包容、尊重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机遇,给了科研人员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浙江第一家省校共建的新型创新载体,迄今已在重点创新领域组建3个国家级研发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重点创新平台和多个专业化研究院,服务网络覆盖长三角50多个县(市、区)。依托长三院等的龙头带动,嘉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0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6000家。
“长三角中心腹地”是嘉兴的一个关键词。2019年,作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包括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浙江嘉兴市嘉善县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获批,其中约660平方公里的区域先行启动。嘉兴是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已将“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确定为首位战略,发挥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强化与周边城市联动发展,建设接沪融杭的“黄金海岸经济带”。
刘锐非常关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2018年,她参加全国“两会”时提交了《关于加快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建议》,今年又递交了《关于中央有关部门专人常驻长三角执委会,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建议》。
“嘉兴秀洲与江苏吴江交界的清溪河,以前因为水环境治理问题‘打架’几十年。现在通过联防联治协同机制,难题破解,区域水质已经明显改善。”她以自己的专业为例阐述了一体化迸发的巨大能量,“打破地区利益,从全局视野共同谋划,会为嘉兴和整个长三角带来无限可能。”
嘉兴的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已举办七届大会。“十四五”时期,嘉兴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争创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国家级试验区,打造互联网创新发展策源地。
根据规划,到2025年,嘉兴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9000亿元以上、力争万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15万元以上;到2035年,率先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地区生产总值在2025年的基础上力争再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率先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
水墨丹青、粉墙黛瓦、璀璨人文,汇聚起嘉兴的文化“青色”。
“南湖菱”是嘉兴的特产,青绿、无角,几乎每个嘉兴人都是吃着南湖菱长大的。
取九月底的南湖菱煮熟、冷却,去皮、晾干,开洞、掏空,打磨、勾框,上色、装饰……将南湖菱变成菱画作品,是60岁的嘉兴市级非遗传承人颜成荣的绝活,其作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
颜成荣制作的“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菱画作品 受访者 供图
颜成荣在菱上画的都是嘉兴风土:南湖红船、烟雨楼、七塔八寺、大运河、马家浜遗址……一笔一画,雕琢出淡远质朴的水乡韵味。“用具有特色的南湖菱当载体,画出嘉兴的山水风貌、人情风俗,把体现文化特色和底蕴的艺术品传播出去,是我作为一名南湖儿女的责任。”他说。
去年底开始,他挑拣最大最好的南湖菱,反复琢磨构图、上色,绘制“一大上海会址”、“南湖红船”、“毛泽东故居”、“会师井冈山”等图案,形成一套“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菱画作品,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像颜成荣这样的市级非遗传承人,在嘉兴有200余位。去年8月,嘉兴发布被称为“给我三年,还你千年”的《禾城文化复兴三年行动计划》,以历史文化特色为底色,保护、传承、利用红色文化、运河文化、古城文化、史前文化、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彰显城市文脉,建设具有“红船魂、国际范、运河情、江南韵”风貌的江南水乡名城。
金黄翠绿:全面小康的成色、大美之地的底色
红船悠悠,驶向远方。
嘉兴又称“嘉禾”、“禾城”,因三国吴时有嘉禾(野稻)自生得名。
王店镇村嫂摄影队 受访者 供图
“秋天,田里是整片整片的金黄色稻穗,真的很美。”嘉兴秀洲区王店镇“村嫂摄影队”队长杜银珠一边向澎湃新闻展示她的作品,一边说。
这是一支全部由村嫂组成的摄影队,最年轻的30多岁,最大的70岁,2008年自发组建以来,成员已从十几人扩大到近百人。
开始,村嫂们用的是“傻瓜机”,后来人人配置了单反。“我这个是儿子买的,8000多块,我嫌他买得太贵了。”60多岁的沈小毛“埋怨”儿子。
另一名队员沈水凤接话:“我这个自己买的,7000多块,老公嫌买得太便宜,要我换个好点的。”
村嫂们拍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李子丰收了,拍村民摘果子;桃花、油菜花开了,拍花影缤纷;谁家孩子结婚了,她们边喝喜酒边拍热闹场面……
“还拍村里的变化!以前的黑水沟,现在有了鱼;以前村里是矮平房,现在建起了四层楼,家家户户买了车;堆杂物的空地也成了篮球场,日子过得美滋滋的。”杜银珠说。
嘉兴是浙江首个村级年经常性收入超百万元全覆盖的地市。“村嫂摄影队”拍下的一张张照片,是嘉兴统筹城乡发展,点染以均衡富庶为特征的生活“金色”的一个个缩影。
浙江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已连续36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而作为全国城乡融合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嘉兴的农民收入水平已连续17年在浙江11个地市中排名第一,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0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则降至1.61∶1,城乡差距在全省地市中最小。
在嘉兴,街头巷尾改造成“口袋公园”,公共厕所变身成休闲驿站,几乎每个小区都有公园绿道,乡镇有图书馆,村村有文化礼堂……这些细微场景,体现了全面小康的饱满度和成色。2019年时,嘉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已经达到97.4%,提前一年完成浙江提出的“十三五”期间均等化实现度95%以上的目标。
秀水泱泱,构成了嘉兴生态绿色的基底。
嘉兴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村里流水潺潺,两岸垂柳依依,很难想到四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村。那时,徐家埭1400户几乎家家养猪,部分专业户养猪上千头,养殖废水直排入河,村里一年四季都有股酸臭味。
“以前这水啊,又黑又臭,漂着垃圾,还没走近就被熏跑了。”村党委书记刘建群说,村里2017年启动清理河道、规范生猪养殖、拆除违建。如今,河水清澈起来,鱼虾多了起来,酸臭味消失了,养猪村摇身一变,成了“嘉兴十大美丽村落”。
徐家埭村航拍图 受访者 供图
那村民收入如何保障?当过职业经理人的刘建群错位发展棒球产业。2018年,全国第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青少年乡村棒球场在徐家埭村建成,刘建群又跑北京、上海、广州联系赛事承办,延伸产业链,开发棒球包、棒球帽、棒球服等文创产品。一个个棒球联赛,渐渐打出了徐家埭的名气。
“我们村已经承办国家级棒球赛事18场,今年预约档期的有17场。不光是打棒球,在村里还能坐手摇船、吃农家菜、摘水果、住民宿。”刘建群说,如今村里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村旅游公司年收入过千万,几十户之前嫌环境脏乱差而“逃离”家乡的村民又回了村,村民俞国健入股经营农家菜,每年分红就有2万多元,俞云华回村后重操旧业,为游客摇船,成了“船管家”。
“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村民自然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刘建群说。
嘉兴有300万亩良田、120万亩湿地、50万亩水面,生态本底得天独厚。2020年,嘉兴地表水国控断面三类及以上水体比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PM2.5浓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91.7%,还成为浙江首个垃圾“全焚烧”、“零填埋”、“零增长”的地市。“十四五”期间,嘉兴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健全生态文明机制,基本建成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繁星闪烁的大美之地。
责任编辑:张军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