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冬奥改变了我的生活”——冬奥会带动冰雪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冬奥赛场上精彩纷呈的比赛让更多人领略冰雪运动魅力的同时,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也愈发高涨。
冬奥会点燃人们冰雪运动的热情,也带动冰雪经济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穿上滑雪服、带上滑雪板、脚踏冰刀走向雪场冰面……冰雪运动给一处处冰雪场地增添了人气与活力,也悄然改变着周边乡村居民的生活。
村里的停车场“挤”满了
黑眼睛、大笑脸、圆身子……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雪人木屋”家庭宾馆门前,两个模仿冬奥会吉祥物的雪人憨态可掬,吸引游客争相上前合影。
“冬奥会虽已落幕,来村里‘找北’‘追冷’的游客仍络绎不绝。”经营这家民宿的村民史瑞娟兴奋地说,各家民宿、饭馆的停车场“挤”得满满当当,“没想到冬奥会将千里之外的村庄带火了西宁百度关键词排名推广!”
北极村是我国最北端的小村庄。今年配合冬奥会举办,村里增添滑雪、冰壶等与冬奥有关的娱乐项目,为这个老景点聚足了人气。史瑞娟介绍,今年村里300多户民宿和100多家餐馆,几乎家家生意红火。
2021年1月8日拍摄的漠河市北极星广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作为北京冬奥会举办城市之一,塞外山城张家口的冰雪运动,随着冬奥会举办变得“热气腾腾”。地处坝上地区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依托库伦淖尔湖优质生态资源打造旅游度假区,开发了冰雪娱乐项目和冬捕观赏项目。
“春节期间,农家院每天上客量猛增。”库伦淖村云水间民宿经营者许万明高兴地说,最多时一天可接待160多位客人,去年创收30余万元,今年还会增加不少。像许万明这样放下渔网开农家院的,在库伦淖尔湖周边还有几十户。
冬奥掀起的冰雪运动热情不仅在北方,现在已经风靡大江南北。美团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广东、江西、上海、重庆、云南等地的冰雪类场所的线上访问热度,较2019年同期均提升100%以上,“戏雪乐园”与“冰雪嘉年华”等搜索关键词的线上访问热度较2019年同期飙升了642%。
“风口”之上,我国许多农村的“冷资源”变身“热经济”,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抓手。
滑雪教练的课程“约”满了
早上八点多,沈阳姑娘李鸣还在睡梦之中,就被接连不断的微信消息提示音叫醒。
“教练你好,我们已经到滑雪场了,随时准备好上课西宁百度关键词排名推广!”
在沈阳怪坡国际滑雪场,作为滑雪教练的李鸣最近可以说是“一课难求”。“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最近两个月每天的课程都是排满的。”她说,从2016年当滑雪教练到现在,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忙过。“要是睡过了头,就耽误学员们训练了。”她很享受这种辛苦的甜蜜。
2022年2月17日,在沈阳怪坡国际滑雪场,非双休日时游客也很多。新华社记者 崔师豪摄
假日期间,各个滑雪场不仅教练难约,就连雪具也是供不应求。记者在休息日的中午来到沈阳怪坡国际滑雪场看到,货架上的雪鞋、雪服、头盔早已被租赁一空。沈阳怪坡国际滑雪场总经理王伟说,这个冬季他们滑雪场的客流量、收入、利润都会比去年至少增长30%。
冬奥开幕以来,快手平台上滑雪服、滑雪面罩、滑雪配饰等滑雪装备交易额月环比涨幅超过105%。根据《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到2022年中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预计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在20%以上。
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镇,藏族姑娘李拉莫措也在海拔超过2700米的康乐滑雪场上忙碌着。
距离西宁市区50公里的康乐滑雪场,是青海省首家运营的滑雪场,每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家住康乐滑雪场附近的李拉莫措夏天在滑雪场周边打工,冬季就在滑雪场当教练。“一个雪季,我的收入有三四万元,这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意义。”她说。
随着冬奥会带动冰雪运动热,许多靠近雪场冰面的村民做起了滑雪教练,当起了雪场安全员,开始拥有多重职业身份。
村民的日程表“排”满了
雪场“火”了,村民“忙”了。青海省康乐滑雪场负责人马锦云介绍,60多名周边村民在滑雪场从事餐饮、雪具租赁、滑雪教练等工作,近4个月的雪季,薪酬最高的滑雪教练可收入近7万元。
“每到冬天,随着外乡人涌入,我们村里人由猫冬变忙冬。”辽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寺村村民黄福田靠着一锅正宗的小鸡炖蘑菇吸引了来滑雪的游客,“雪场打工、农家乐帮忙……村里乡亲们都在吃‘冰雪饭’,冬奥会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参加滑雪冬令营的孩子们是今年当地民宿的主要客源之一。中寺村清境民宿负责人吴辉介绍,由于疫情原因,他的民宿在前两年都处于亏损状态,“正是冬奥热带动我们的客流量最近成倍增长,民宿也终于扭亏为盈了。”
一场大雪后,河北省沽源县库伦淖尔湖银装素裹。随着旭日东升,一场别开生面的渔猎文化节在湖面拉开序幕。“渔把头”孙河一边收拢渔网,一边兴奋地对记者说:“今年这湖里的鱼个头真大,是个好兆头!”
这是张家口市崇礼区富龙滑雪场景色(2021年11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库伦淖尔旅游度假区渔业公司负责人路存林介绍,他们将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库伦淖尔渔猎文化重新挖掘。周边村民过去当渔民,如今都到景区上班,或从事冬捕表演,或承担巡湖任务。“为游客展示传承了上千年的当地文化,过去的捕鱼技艺又派上用场。”孙河说,大伙儿每月能从公司稳定领取3600元工资,还上了养老保险,生活有了保障。孙河的两个儿子,也都在景区的滑雪场上班。
如今,库伦淖村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冰雪饭”,土地全部依法流转给度假区退耕还草,每年总计可拿到300多万元的流转费用。库伦淖村党支部书记杨斌说,2021年全村集体收入达到27.3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万元。
执笔记者:侯雪静、王炳坤、崔师豪
参与记者:徐凯鑫、李琳海、张涛
编辑:初杭、冷彦彦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