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6日西安关键词自然排名,西安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召开。会前西安关键词自然排名,与会人员观摩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听取了十项重点工作2020年工作情况和2021年目标任务措施。
详细内容:中共西安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举行
非常之年:
2020——十项重点工作率先突破 交出人民满意答卷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推动十项重点工作率先突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开局之年:
2021——以高质量发展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2021年,西安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十项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力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书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最美的风景在下一程。
2021年,让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接续奋斗,以新气象和新作为创造西安更美好的明天西安关键词自然排名!
No.1
关键词1
推进新时代对外开放
做大载体做优通道做好平台做强产业
2020
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3670列
新增上市企业8家
以补齐开放不足短板为目标,全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我市枢纽辐射带动、平台赋能作用及要素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综合交通枢纽网络进一步完善
——新开通3条国际客运航线、6条全货运航线。
——银西高铁、地铁5号线、6号线一期、9号线相继开通运营。
——累计新建5G基站10003个。
★开发开放平台功能进一步提升
——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3670列。
——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西欧”国内集结城市达到11个,陆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6万标箱。
——举办各类展会302场。
★现代产业支撑体系进一步强化
——全市4A级以上物流企业47家,新增上市公司8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20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200家。
2021
跨境电商交易额达80亿元
世界500强企业数达245家
★积极营造推进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进一步畅通要素、商品与服务流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做大开放载体。高标准建设自贸区,深入推进投资贸易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3个。临空经济规模突破120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80亿元。
——做优开放通道。全货运航线达到35条,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做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陆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万标箱,西安港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0亿元。提升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服务能力,新建5G基站7000个。
——做好开放平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法律服务高地。打造国际投资与产能合作高地,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达到5%。举办国际会议会展10场,国际性和全国性体育赛事80场,涉外机构数累计达到20家。
——做强开放产业。推动外贸外资优化升级,实现服务贸易额增长率5%,进出口总值3270亿元,本地货物出口增长率5%。世界500强企业数达到245家,实际利用外资突破80亿美元。4A级以上物流企业突破50家。
怎么做西安关键词自然排名?
——争取中、省专项资金,完善支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推动新时代对外开放相关产业发展。
——拟定年度督导检查计划,紧盯各项目标任务进展,强化与责任单位协同联动,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进一步修改完善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传导工作压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高效落实。
No.2
关键词2
“生态西安”建设
让西安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人民生活更美好
2020
优级天数250天
创历史最佳
★全市2020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年优良天数250天,同比增加25天,其中优级天数56天,创历史最佳。
——侦办涉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380起,刑事处分180人次。
——冬防期燃煤削减约50万吨,每日污染物排放减少2.24吨。
——开展“冬病夏治”集中攻坚,夏防期臭氧8小时浓度同比下降6.8%,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1天。
——全年115项任务均按时序进度推进落实,其中20项任务已销号,2021年3项任务提前启动。
——2020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重污染天数较去年减少13天,首次消除严重污染天气。
★全域治水。107个年度重点项目6月底前全面开工,112个2021年及远期项目提前开工,以上219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2.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4%,是往年水利投资的3倍以上,完工107个。
——河湖治理全面加快。全年新建堤防150公里、栽植护堤林8144亩、新增生态水面1695亩,修复河道湿地2270亩,护城河等一大批河湖治理项目建成开放。
——污水治理全面提升。新建污水处理厂8座,完成污水处理厂准四类提标改造27座、雨污缺失管道179条、主城区雨污混接点改造1890处。
——水资源保护全面加强。浅、深层地下水位分别上升0.64米、2.21米,再生水利用率提升到26.5%,水质改善位居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三河一山”绿道全面启动。34个子项目建成3个、在建29个。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15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保护队伍阵地前移,争当秦岭生态卫士蔚然成风。
——编制完成1+7规划体系,79项长效机制全部建成。
——秦岭范围矿权全面退出,生态修复加快推进。
——在全省率先开展峪口峪道治理工作,15条治理任务全面完成。
——超额完成小水电整治任务,在全省起到示范作用。
——完成周至勘界定标试点。
——完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为全省网格化管理工作探索出一条“西安路径”。省市秦岭保护条例宣传成效明显。
2021
优良天数再增10天
pm2.5浓度再降6%
★打造“全运蓝”
全市优良天数较2020年增加10天,细颗粒物(pm2.5) 浓度较2020年下降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控制在5.1,降尘量力争不高于5吨/平方公里每月,重污染天数持续减少,空气质量排名力争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30位。
怎么做西安关键词自然排名?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高排放企业搬迁,整体提升企业污染防治水平。
——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启动我市供热发展规划及长距离供热方案任务,制定能源替代方案。实现三环以内“无煤化”建设目标。新增供暖面积逐步采取分布式供热方式替代。强化清洁取暖改造,推进电网、气网、农村居住房屋保温等基础性工程建设,力争实现民用散煤“清零”。
——推进交通结构优化调整,构建绿色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公转铁”货运比例提升,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柴油车深度治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管理,以“全运蓝”为目标,提前开展柴油货车、过境车绕行管控。
——推进用地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扬尘污染防治管理精细化水平,城市建筑垃圾综合整治率达100%,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秸秆、杂草、枯枝落叶等生物质废弃物处置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严控露天焚烧。
——强化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制定《西安市“全运蓝”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方案》,提前做好十四运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全域治水 碧水兴城
按照“治、用、保、引、管”的总体思路,形成“堤固、岸绿、水清、洪畅、景美、管理长效”的水系治理新格局。
其中,“堤固”是完成547公里堤防建设任务,重点河流堤岸全线贯通;“岸绿”是完成2.4万亩护堤林建设任务,“三河一山”绿道环线4月底全线贯通;“水清”是3个国考断面达到Ⅲ类水质,其他断面全部达标;“洪畅”是基本完成重要河流滩区治理,完成主城区10个积水点改造任务;“景美”是新增生态水面5500亩,完成63个水生态节点建设任务;“管理长效”是全面启动河湖智慧管理系统建设。
怎么做?
——实行重点任务专班负责、压茬推进,重点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对重难点问题专题研判、定向督导,及时协调解决;
——定期开展现场观摩,每月组织调度会,适时召开表彰会,全方位宣传治水成效,营造全民治水氛围。
★秦岭保护 生态修复
按照市委“整治到位、修复到位、保护到位”要求,严格执行省市秦岭保护条例和秦岭保护规划,加快中省检查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清零,深化“五乱”整治,规范农家乐经营,坚决遏制新增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各类问题。加大生态修复,实施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完成15条峪口峪道综合治理,工程造林7500亩,治理小流域10000亩;秦岭范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持续加强秦岭范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严守生态红线,严格产业准入,建成1+7智慧监管平台,打造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西安标杆”。
怎么做?
——按照省市《条例》重点任务分工,细化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查检查。
——严格执行省市秦岭保护规划,强化自然资源保护,严格管控建设活动。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快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造林、小流域治理和峪口峪道综合治理。
——建立全市秦岭保护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厉打击“五乱”行为,形成保护合力。重点开展保留别墅项目乱搭乱建彻底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和执法力度,建立常态化执法机制。
——加快智慧化管控进程,坚持“人防、技防、物防、联防”相结合,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监管。
——加快整改销号,续抓好各级各类检查迎检和反馈问题整改,按照《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销号办法》加快各项整改问题销号清零。
——落实《秦岭保护专项资金补助暂行办法》,积极争取中省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参与。
——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频次,持续开展省市《条例》《规划》等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法律法规知晓率。开展全民护山行动,建立有效举报机制,营造浓厚保护氛围。
No.3
关键词3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办好一场会 兴旺一座城
2020
地铁“三线齐发”
累计通车里程245公里
以“十四运”场馆及周边配套设施为重点,紧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环境治理提升工作。
★谋篇布局,精心构筑城市发展新格局。
——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统筹推进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村镇规划等41项规划同步编制,构建西安“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着力打造城市亮点片区,提升西安城市新形象,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完成市级8个体育场馆建设,着力推进高铁新城、西安站改扩建、西安东站等交通枢纽建设。
——实现地铁5号线、6号线一期、9号线“三线齐发”,新增通车里程83公里,累计通车里程达245公里。
——广安路、朱宏路、昆明路主线桥,西南二环立交等10项快速路和重要节点工程建成通车,快速路骨架体系初具规模。
——“三改一通一落地”等民生工程完成年度任务,正在推进评估验收工作。
★聚焦重、难点问题,补足城市管理工作短板。
——以城市主要干道、场馆周边为重点,开展“违法建设攻坚战”“精细化管理集中活动月”“秋冬季绿化攻坚战”“施工围挡集中整治”等专项活动,城市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成效明显。
——完成54处拥堵点治理、全力打造“安全上学路”“畅达就医路”、打开32处封闭大院,城市交通治理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2021
306项任务助力“十四运”
★聚焦全运会保障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任务,以场馆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提升为抓手,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综合治理工作,加快构建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规划体系,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提升城市品质形象,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推动实现“办好一次会,兴盛一座城”的目标。
——城市规划17项
加快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超前谋划城市发展,统筹引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完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到则,团结村、三学街、小雁塔等7个重点片区详细规划编制,推进《关中城市群核心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西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等编制,谋划启动二环、三环扩能提升和地铁11、12、17号线规划建设。
——城市建设185项
围绕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打造迎全运精品工程,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承载力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包括59项赛事保障重点工程,中央文化商务区、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等7个重点片区,“三改一通一落地”等59项民生工程,以及新建道路等28项工作。
——城市管理104项
以绣花功夫细致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展示西安良好城市形象,推动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包括违建治理、围挡点位动态管理、城市绿化美化、停车管理条例制定和智慧交通、智慧城管建设等。
怎么做?
分类梳理2021年重点工作,逐项明确任务、责任、目标和节点;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在项目谋划、前期准备、施工工序、质量标准、评估验收上下功夫,切实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民心工程。继续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优化完善考核机制,夯实工作责任,提高工作实效,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按期按标准完成。
No.4
关键词4
优化营商环境
实现营商环境改革“跨越式”提升
2020
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在我国营商环境领域首部权威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我市获评 “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我市蝉联《环球时报》评选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称号,并获评“2020年度营商环境创新创优标杆城市”。
2021
全国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国前十
★聚焦打造“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坚持系统观念、全面深化改革,对标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出台“1+18+N”系列攻坚提升方案(“1”即全市总体攻坚提升方案;“18”即18个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攻坚提升方案;“N”即2021年计划实施的若干项重点工作方案),推动我市营商环境改革“跨越式”提升,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实现争先进位,进入全国前十。
怎么做?
——深化“6项重点改革”,推动实现审批项目最少。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证照分离”改革。
——开展“3个专项行动”,推动实现收费标准最低。
开展政策落地专项行动、涉企收费治理专项行动、“降成本”专项行动。
——聚焦“10个提升”,推动实现办事效率最高。
提升企业开办、土地供给效率,提升用水、用电、用气报装效率,提升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效率,提升获得信贷便利度、跨境贸易便利度、企业注销便利度。
——狠抓“5项重点任务”,推动实现服务水平最优。
全面深化“一网一门一次”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提升涉企服务水平;完善营商环境工作机制;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
——破解“3大堵点难点”,夯实攻坚提升基础支撑。
全力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着力补齐信用体系短板,夯实营商环境建设“诚信根基”;破除政策落地“中梗阻”,建设“全流程政策落实落地”系统平台。
No.5
关键词5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推动“6+5+6+1”
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
2020
328个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696亿元
★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观摩,全市上下形成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328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696亿元,达到年计划131.5%,有效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增长;458个市区两级重点项目竣工投用,将释放产能超过120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15万人。
——建立“每月调度考核、每季观摩开工”等新机制,全年现场观摩项目218个,推动536个市区两级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在全市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强大合力。
——开辟“净地出让、文勘前置、容缺受理”等绿色通道,全年办结937个项目手续,创历年最高水平;争取各类资金1061亿元,有力支撑了项目建设。
——谋划2021年市级重点项目740个,总投资2.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50亿元;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682个,“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3万亿元。
2021
抓好74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
——继续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抓好74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推动473个在建项目(续建314个,新开工159个),全年完成投资3950亿元。加快推进267个前期储备项目,力争20个项目提前开工。
——引进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5个,30亿元以上4个。“6”大支柱产业引进项目23个以上;“5”大新兴产业引进项目2个以上;“6”大生产性服务业引进项目34个以上;“1”大文旅产业引进项目3个以上。不断提高产业项目比重,新增实际到位资金中,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主导产业占其总额的比重不低于45%。全年策划包装重大招商引资项目282个以上。全年新设外资企业240家以上,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占全省90%以上。
怎么做?
——创新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抓好观摩开工,加快手续办理,强化要素保障,精准谋划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