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孔学堂阳明馆(王阳明故居供图)
贵州修文阳明文化园(王阳明故居供图)
浙江余姚王阳明故居全景(王阳明故居供图)
贵阳孔学堂通过“新浪舆情通”对国内外阳明文化发展情况进行数据搜索贵阳网站关键词排名价格,以“阳明文化”为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贵阳网站关键词排名价格,搜索到相关高频词若干。经专家学者筛选、合并和论证贵阳网站关键词排名价格,总结2021年阳明文化“十大热词”。
文化和旅游
文旅融合既是推动阳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要求贵阳网站关键词排名价格,又是促进阳明文化大众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多地致力于阳明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推出各具特色的阳明文化旅游项目。如贵州省修文县建设“中国阳明文化园”贵阳网站关键词排名价格;浙江省多地打造“阳明故里”“阳明故居”“阳明古镇”等项目;江西省南昌市打造“阳明文化园”;赣州市打造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阳明湖湿地公园、阳明文化博物馆等。
发展阳明文化旅游尚需冷静思考,不可盲目建设。既要结合乡土,展现地域特色,避免同质化,也要把“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主旨融入文化旅游之中,以发挥更大作用。
贵州(贵阳)
贵州历来高度重视阳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学院等高校成立了阳明文化研究中心,新建贵阳孔学堂、贵州龙场王阳明研究院。这些机构开展系列学术活动,取得累累硕果,如贵州省国学单列课题享誉学界、“黔中王门”逐渐成为显学、《阳明文库》《阳明学研究年鉴》《阳明学研究》《阳明学研究新论》《王学研究》陆续出版发行、“知行论坛”“国际阳明文化节”成为重要年度活动、阳明文化(贵阳)国际文献研究中心构建数字王阳明资源库全球共享平台等。当前,贵州省尤其是贵阳市已成为全国阳明文化传承发展的精神高地、阳明心学研究传播的学术重镇、阳明文化文旅融合的亮丽名片。
推进(推动或提升)
当前阳明文化发展呈现两个态势:各地区大力推动阳明文化发展,浙江、贵州、江西等地都在营造学阳明、讲阳明、用阳明的良好氛围;经过多方推动,阳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收获大量成果。近十年来,每年出版和发表有关阳明文化的论著数以千计,内容涵盖阳明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各地有关阳明文化的活动层出不穷。
阳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当前,如何深入推进阳明心学研究以及相关学术研究如何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社会各界必须高度重视和系统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此过程中,既要避免过多的文化炒作和商业运作,又要确保阳明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王阳明(阳明)
作为热点历史人物,王阳明其人志远且刚毅、其事曲折而传奇、其学日用又深邃,从而成就其立德、立功、立言的传奇人生。
2021年,大型纪录片《王阳明》在央视等媒体播出,引起热烈反响,王阳明思想“进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提升了大众对“王阳明”的兴趣。纪录片邀请了陈来、吴光、钱明、董平、张新民、方志远等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以古代与现代两条交错的线索讲述王阳明的一生以及阳明心学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非遗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是当前阳明文化发展的趋势之一。它将以往在哲学、历史、文献、考证等多维度的研究,延伸到民俗、民族、旅游等诸多领域,尤其表现在与区域性、地方性、民间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使之成为阳明文化发展和阳明学研究的新模式。
王阳明一生在宦海沉浮,其行迹至少涉及现今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摩崖碑刻、洞穴居所、讲学书院、战场遗址留下大量的诗文著述、故事传说等。除《明实录》《明史》等之外,一些地方的《通志》《府志》《州志》《县志》均有与王阳明相关的记载,这些都将成为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
绍兴(浙江)
绍兴既是阳明文化的成熟地,也是重要的传播地之一。王阳明在此生活的时间最长、留下遗迹的遗址遗存最多。一直以来,绍兴在阳明文化的研究、宣传、践行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表率,开展了一系列极富创意的文化工程,加之“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的成立,凝聚了大批阳明学研究学者,逐渐成为阳明文化研究、推广、见习的大本营。绍兴作为王阳明的故乡,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仍有较大空间,如阳明心学所倡导的胸怀广袤无边、气象浩然豪迈、处事诚信无妄,将其发扬光大可对绍兴的城市文化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项目(研究)
2021年阳明文化研究仍如火如荼,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出了多种类型的招标课题;出版了多种重要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著作;举办了各种类型的会议数十次;学术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呈现出多极化、跨学科、微观化、应用化等特点。
但阳明文化研究仍待进一步完善:如何把握阳明心学的基本特质与次要特点的关系、如何看待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与旁及思想的关系、如何理解阳明心学的哲学价值与社会历史价值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阳明心学的主要命题之意涵、如何客观地认识阳明心学的困境以及如何从这种困境中转出、如何认识阳明后学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等等,都是未来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传播
2021年,阳明文化的转化传播方式有了新变化。在绍兴、赣州、福州和贵阳举办的多场学术活动皆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宣传的方式,效果甚佳。同时,涌现出了以抖音、微信等新媒体为平台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向大众传播阳明文化。此外,贵州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高校把学习阳明文化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可见,形式多样化、组织多层级、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阳明文化传播网络已悄然形成。但是,阳明文化精深而复杂,在内容上需要谨慎甄别,使阳明心学的积极元素深入学习者心田,以发挥积极的社会效应。
传习录
2021年央视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传习录”引发热烈反响和广泛关注。《传习录》作为阳明文化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其形成的过程、概念的整理与释义等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然而,由于《传习录》言简意赅、体小义丰,所蕴含的思想繁富复杂,对其中主要命题的研究仍任重道远。从文献角度来看,《传习录》的形成过程可能还需要更为细致的推敲和研究,特别是《传习录》中的不同记录者所记录的内容与时间,仍然需要更为准确、更合事实的分析判断,至于《传习录》中诸多的名词概念,也需要更为专业的解释。
文献
文献是文化研究、推广和应用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学界推出了诸如《王阳明年谱长编》《王阳明稀见版本辑存》《日本阳明学文献汇编》《阳明学文献大系》等成果,提供了更多有助于阳明文化研究的基础信息。但是,阳明文献的整理、校勘、研究尚需完善,建议如下:其一,进一步周密安排阳明学文献的编撰工作,以避免重复,并对质量把关;其二,更加全面、细致和准确地对现有文献进行校勘、考证、标点;其三,关注出土文献和田野文献;其四,开展阳明学文献分类工作。简言之,文献是阳明文化之根,如要使阳明文化枝繁叶茂,更应该施肥浇水、悉心培植,把“文献”打造成“网红”,使阳明文化广为流传。
(作者:董平 李承贵 欧阳祯人 曾顺岗)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