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建设融入儿童视角石景山关键词快速排名软件,是推动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让城市更温暖、更包容、更能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石景山关键词快速排名软件,让童心点亮城市,让城市展现出柔软的灵魂,已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共识
做到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以儿童更好成长为目标建设我们的城市,需要政府、社会、儿童及家庭的协力推进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娟
“我问妈妈,生命是什么颜色石景山关键词快速排名软件?妈妈说生命是彩色的,因为她看到了我七彩的童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多样的生命多彩的世界”活动启动仪式上,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睿实分校的小学生朗诵了自己创作的儿童诗《生命的颜色》。
中国儿童的童年,正如诗中一样,正被越来越多的色彩染靓。儿童是未来城市的主人。儿童友好则是牵引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等更加包容、宜居的柔软力量。建设儿童友好的社会,需要每一个小朋友、大朋友的参与。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22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让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
每个人都曾是一个孩子。用童心照亮儿童友好城市的未来图景,让我们的初心再增加一分柔软与纯真。
9月18日,幼儿正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街道东里北社区适儿化改造后的公共空间玩耍 刘娟摄/本刊
服务儿童改变社会
七年前,因为不想让女儿继续做留守儿童,在广州一家工厂里打工的蒋周琼与丈夫经过一番争论与纠结,最终决定把女儿从四川自贡接到身边,“现在我依然庆幸这个决定”。
女儿刚来广州时,对妈妈表现得很陌生,经常嚷着要回老家找爷爷奶奶。蒋周琼夫妻工作非常忙,有时甚至深夜才能下班,女儿放学后只能宅在屋里等着爸妈。厂里像女儿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这让蒋周琼萌生了为他们建立公益服务中心的想法。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她和其他几位妈妈终于在2017年5月成功注册“广州市番禺区蓝欣社区公益服务中心”,利用业余时间轮流化身“社区妈妈”,陪伴附近的孩子们成长,让妈妈们的爱在这片城中村里流淌。“我希望孩子们以后不需要再迁徙,希望更多的外来工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蒋周琼说。
如今,她的愿望在很多城市有了回应,越来越多城市的社区和街道开始提供亲子托育、陪伴服务。
在上海,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推出了“共绘小时光”亲子阅读、“社区治时光”儿童议事会等项目,发动社区亲子家庭开展绘本漂流活动、培育“故事妈妈”队伍,不仅让孩子和父母收获了温暖,还能直接参与社区治理。
16岁的王浩翔,觉得自己在这些儿童友好服务中受益良多,也成长了不少。他开始走出个人的小世界,肩负起一些社会责任。竞选延吉新村街道儿童议事会成员时,他提出了“为儿童说话,替儿童做事”的宣言。“我这个年龄,往下可以和小朋友们打成一片,往上又可以争取到大人们的一些社会资源辅助,让儿童活动走出社区。”王浩翔说。
服务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改变一个社会。为城市建设融入儿童视角,是推动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往往在服务内容、服务标准与服务品质等方面有着更精细化和更高的要求。”中国儿童中心事业发展部负责人宗丽娜认为,母婴健康、儿童早期发展、普惠托育、儿童健康与医疗和儿童教育等方面的服务都需要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庞大的儿童公共服务生态系统,跟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我有了一个秘密花园”
“激情不会来自录像带和CD光盘,它是孩子们用沾满泥巴的双手从大地里捧出来的,它沿着染上草汁的袖子走进心中。”——这句话出自景观界热议的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书中讲述了远离自然的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作者统称为“自然缺失综合症”。
“我从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作为父母和城市的一员,我在国内最早提出非动力儿童活动空间理念,致力于让孩子们回归自然,缓解和治愈城市儿童的自然缺失综合症。”3个孩子的妈妈、洛嘉儿童主题乐园创始人李方悦说。
山西太原的宝妈郭晶也遇到这方面的苦恼。为了让3岁的女儿在户外快乐玩耍,一到周末,她就要开车带着孩子全城“打游击”——寻找适合孩子玩耍的场地和设施。
郭晶居住的社区缺少贴近自然、能放心让孩子玩的场地,儿童公园里的设施陈旧却十分抢手,女儿睡个午觉的时间就没了位置石景山关键词快速排名软件;经营性儿童游乐场大多在室内,不仅价格高昂,充满挑战性的设计也不太适合低龄幼儿。
“一米线”丈量着城市的高度,测试着城市的温度。“儿童友好城市应该是环境友好型城市”,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一级巡视员宋文珍认为,“我们要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如何以“一米高度”视角有效推进儿童友好的成长空间?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发起的一项研究中几项关键指标问题显示,离家距离近、场地设施具有趣味性及安全性、休憩空间适宜,是儿童及其陪伴者较关注的三个空间需求。
“城市里的孩子,可持续的快乐是家门口的快乐,比如在五分钟内就能走到与自然互动的空间。”李方悦表示。
住在北京BOBO自由城小区的彤彤今年9岁,最近她有了一个“秘密花园”。在经过北京城市副中心“新芽”微更新项目改造过的儿童友好小区里,她可以在“大手拉小手”一起创意出来的地绘“冒险棋盘”里跳房子,尽情地寻找紫茉莉的“小地雷”和悬铃木的“小毛球”,在规划师和小朋友们共同搭建的“昆虫旅馆”,用小区里拾到的枯枝落叶给瓢虫、草蛉、独居蜂打造一个可供繁衍生息的家……
“以前孩子们只能围着小区喷泉跑闹,但是过往车辆多,而且蹦5分钟就没意思了。现在好了,别看这地方不大,孩子们却能玩儿好久。”居民张女士看着两个玩得一脑门汗的双胞胎外孙女,自己也很高兴。“跳房子”还吸引了不少童心未泯的大人,一位父亲也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现在小区不仅对娃友好,对带娃的大人来说也很友好”。
“城市与城镇公共空间对塑造儿童生理和心理有重要意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菁表示,人民城市为人民,对儿童友好的城市,对成人、老人甚至残疾人也是友好的。
6月6日,家长和小朋友在西安 IN 科技艺术节上的“teamLab Future Park”未来游乐园中参观体验 邵瑞摄/本刊
种下一颗人文种子
福建福州的宝妈周岚最近非常烦恼,正在上小学的女儿美其名曰在看书,但翻看电脑浏览记录却发现,孩子看的竟是“王爷哥哥教我写作业”“大叔的小小妻”等网文,“这些小说不仅脱离现实,还有露骨的色情、暴力内容,真担心孩子受到负面影响”。
“除了成长空间的硬件友好之外,发展环境的软件友好也需同步推进。”宗丽娜说,“要构建儿童全面发展的友好环境,积极营造儿童友好的人文环境,除了现实社会环境,还要关注网络环境。”
在儿童友好理念的倡导和儿童友好事业的创新实践上,中国儿童中心一直走在前列。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正是受该中心的理念启发,种下了一颗儿童友好的种子,萌发出一座温暖之城。
自2020年9月北仑区开始筹划儿童友好城区建设工作以来,仅一年不到,北仑不仅将儿童友好纳入区“十四五”规划和区委全会工作报告,还通过开展儿童友好试点建设、设立儿童友好产业基金、建立儿童地铁公交专列、举办儿童友好活动及成立各级儿童议事会等举措,充分展现了这座城市在儿童友好建设方面的速度与温度。
如今在北仑,儿童友好城区建设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为进一步激发市民参与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的热情,今年8月4日北仑开展了2021年度区“儿童友好示范家庭”评选,在全区范围内评选出100户儿童友好示范家庭,引领了儿童友好家庭文明的新风尚。
最近,北仑高田王社区的贺凤一家收到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充分尊重儿童的参与权、决策权、表达权,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予孩子与自己年龄相适应的选择权,社区为他们送上了“儿童友好示范家庭”的纪念礼包。
“对地方政府来说,儿童友好是需要真金白银来做的事情,有很多实际问题要解决,在这条道路上先行先试需要一定的决心。”宗丽娜说,“但与此同时,儿童友好也能反过来赋能城市建设,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让城市拥有柔软的灵魂
“我心目中的儿童友好城市,是缤纷多彩的。”山东省威海市小学生宋赵涵蕾说,“我们可以做维护秩序的小志愿者、精致城市的小设计者、环境卫生的小监督者等等,也能成为城市的小主人。”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离不开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深圳中学生蒋帅帅说,“在成人眼里,我们长再大也还是孩子。所以,很多事情爸妈都帮我们安排了。我们虽然人小,但也希望在家庭、学校、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如何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很重要的一点是,认识到儿童有着作为一个人的主体性,有自己理解和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不管他们的方式在成年人看来是多么幼稚,在他们自己那里始终都是非常重要的。”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程福财表示。
“儿童友好城市,应该是政策友好型城市。”宋文珍表示,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者首先应当进一步落实儿童优先发展战略,完善儿童权利保障机制,构建儿童政策的制度化体系,在制定法规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方面,将促进儿童发展放在更加优先考虑的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儿童发展政策。
1989年的世界儿童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儿童权利公约》,这是第一部有关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公约规定在致力于儿童权利实现的城市、城镇、社区或任何地方政府体系,儿童的心声、需求、优先事项和权利是影响到儿童生活及未来的公共政策、程序、决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共同发起儿童友好城市倡议,旨在推动全球各地更好地把儿童福祉融入社会发展和城市治理中。目前,全球有57个国家推行儿童友好城市倡议,参与的城市和社区达到3000多个。
作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3个缔约国之一,中国多年来致力保护儿童权益,颁布和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十四五”规划中,儿童、少年、幼小、未成年人等关键词先后出现了50多次,并明确提出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国务院近日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要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力争进一步推动社会各界形成儿童友好的共识与合力。
从规划设计进入落地实施,从硬件设施到软件服务,从部门小组唱到城市大合唱,让城市更温暖、更包容、更能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让童心点亮城市,让城市展现出柔软的灵魂,已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共识。
比如,长沙正在推进基于多规合一的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提出将儿童权利作为城市发展核心要素纳入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儿童友好城市创建纳入各项规划。北京编制了交通、母婴室、学校、街道等多方面儿童友好设施和空间的相关标准规范。上海立足儿童视角,结合“五个新城”、乡村振兴等建设项目,联手多单位和社会力量打通服务儿童及其家庭家门口的“幸福一公里”。成都启动了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工作,推动儿童政策友好、文化友好等在社区落实落细……
如今,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因儿童友好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而真正做到坚持儿童优先发展,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以儿童更好成长为目标建设我们的城市,则需要政府、社会、儿童及家庭的协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