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上午,滨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会六次会议召开,代市长宋永祥代表滨州市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滨州市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谋划2021年和“十四五”发展思路,一些词句多次在耳边响起。 一起来看看这些两会“高频词”——
这些高频词,
不仅与政府工作紧密相关,
而且具有鲜明的滨州特色、特点,
可谓是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点所在、关键所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结合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
经进一步梳理,
可以对这些高频词、
关键词进行一番更详细的解读。
发展+建设
2020年,滨州市作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为“十三五”留下了浓墨重彩、精彩纷呈的一笔。
2020年,全年GDP增长3.7%,列全省第6位,前移3个位次滨州关键词排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列全省第3位,前移6个位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列全省第6位,前移5个位次,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滨州关键词排名!
五年来,滨州的发展成色更有纯度。动能转换明显加快,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0:48.6:41.4调整为9.7:40.7:49.6。发展底板明显加固,持续推进“增融资、降不良、打逃债、防风险”工作,不良贷款、不良率连续2年“双下降”。
报告提出了“十四五”时间、2021年的主要预期目标: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锚定“七个走在前列、八个全面开创”目标任务,全面建设“双型”城市,奋力开创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新局面。
2021年,滨州GDP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进出口量稳质升,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经济+产业转型
2020这一年,最提气的是经济运行取得回暖性增长。
稳企惠企有力有效。发放稳岗补贴9082.5万元,惠及职工26.1万人。减税降费34.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全省率先复产达产,预计营业收入7407亿元、列全省第4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双招双引有声有色。签约立项项目238个,新建续建项目485个,到位市外资金650亿元、增长32.7%。市场主体突破40万户,实有企业增速列全省第3位。省内首创“滨州人才节”,引进高端专家144名、本科以上大学生1.2万人,呈现“人才净流入”态势。项目投资有量有质。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40.1亿元,列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列全省第2位,前移10个位次。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6.6%,列全省第1位。
报告提出——
“十四五”时期,滨州市经济规模迈入全省第二方阵,人均指标或发展速度进入全省第一方阵,GDP年均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高端铝业、高端化工、高效生态纺织中高端制品比例分别达到85%、60%、80%,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人民+民生
2020这一年,最欣慰的是民生保障取得持续性改善。
过去一年,滨州社会保障更有力。民生支出364.2亿元,占比81.4%,增长21.1%。城镇新增就业、60岁以上老人参保率、居民和职工一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均列全省第1位。
五年来,滨州的民生保障更有温度。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2.48%以内,新增城镇就业19.9万人。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投资137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746所,大班额全部清零。医疗卫生不断进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7个县市区纳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家试点。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民生支出1462亿元、年均增长7.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1.8%。8.1万脱贫人口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
报告提出——
“十四五”时期,滨州市要锚定“七个走在前列、八个全面开创”目标任务,其中民生保障要走在前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增进民生福祉,用心抓好“12156”民生实事,让滨州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城市+乡村
2020年这一年,最可喜的是城乡建设取得品质性转变。
城市品质向好。人居环境向美。乡村振兴向实。
五年来,滨州的城乡面貌更有靓度。设施更加完善。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农村环卫基础设施配备率达到100%。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1.8%。
报告提出——
滨州城乡融合走在前列。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1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美丽乡村覆盖人口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县市区达到80%以上。
2021年,加快乡村振兴。高度关注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滨州美丽乡村覆盖人口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县市区达到80%以上。
稳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启动新一轮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工程,加快“四好农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房安全隐患整治。增进民生福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服务+环境
这里讲的“服务+环境”,主要是政府服务和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等“软环境”。
五年来,滨州环境更加舒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复审。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四连冠”,在同期所有参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城市中,群众满意度测评列全省第1位。
2020年,滨州市人居环境向美。改造老旧小区438个,列全省第1位。乡镇安居工程开工1032套,开工率112%。棚户区改造新开工5612套,基本建成2239套。农村废旧房屋残垣断壁“清零行动”经验全国推广。
群众“治安环境”满意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评价”满意度均列全省第1位。
生态环境更优化。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省传输通道城市中均列第1位。
报告提出——
2021年,滨州要增强市场主体内生力。抓好企业家大会、“滨州企业日”系列活动,培训企业家3000人次,努力营造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环境。
2021年,滨州要增强营商环境竞争力。开展专项指标优化提升行动,加大“一网通办”推进力度,深化帮办代办,努力打造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时间最短、审批成本最低、审批效率最高的“滨周到”服务品牌滨州关键词排名!
2021年,滨州要稳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启动新一轮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工程,加快“四好农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房安全隐患整治。
黄河+文化
“十四五”时期,滨州市生态建设走在前列。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落实最严格黄河河道管理制度,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高地。社会文明走在前列。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黄河文化、孙子文化、红色文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全面开创“人文滨州”新局面。坚持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夺取“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建设黄河、孙子、红色文化旅游区,擦亮“智者智城”文化名片。
报告提出——
2021年,滨州要做好黄河发展文章。落实临河发展规划,推进滨州黄河大桥、乐安黄河大桥、沾临高速黄河大桥“三桥同建”。实施黄河生态修复治理和景观提升工程,加快蒲湖文化创意产业园、黄河文化小镇建设,打造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加速“四环五海时代”向“黄河时代”迈进。
科技+创新
2020这一年,最振奋的是科创驱动取得创造性突破。
科创平台加速拓展。创新“五院十校N基地”布局,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建成投用,魏桥国科研究院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加速深化。渤海科技大学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列全省第3位。产业能级加速跃升。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五大新兴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0234.8亿元、1102.4亿元。邹平市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魏桥集团再次入围“世界品牌500强”,京博控股入围“亚洲品牌500强”,开泰集团《钢丝切丸》全球标准正式发布,实现滨州历史上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报告提出——
2021年,滨州要全面开创“科创滨州”新局面。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8%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8%以上,建设全国一流的硬核化、市场化、国际化科创高地。
聚焦科创平台升级,推动“五院十校N基地”建设。聚焦科创企业培育,出台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500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各10家。聚焦科创人才引用,办好“滨州人才节”,建立“人才贡献度评价”机制,培育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0家以上,新增人才公寓3500套,巩固人才“净流入”态势。
改革+开放
2020这一年,最给力的是改革开放取得战略性成果。
全领域改革持续深入,建立“1+10+N”协同推进体系,159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8大市属企业集团组建改建。金融不良率较年初下降3.27个百分点,降幅列全省第1位。全国首创“司法和解+战投引进”模式,成功化解西王集团债券风险。
全方位开放持续深化。滨州港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大高机场3条航线全面开通,京沪高铁二通道、济滨高铁前期工作顺利完成,黄大铁路、秦滨高速埕口至沾化段建成通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63.6亿元、增长104%,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增长66%,连续第4次成功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市。
五年来,改革开放明显深化。国企、科技、教育、财税、农村、医药卫生、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领域改革成效显著。
报告提出——
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止步,突出问题导向,努力消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也提出,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建设“双型”城市,奋力开创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新局面。
投资+消费
2020年滨州市项目投资有量有质。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40.1亿元,列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列全省第2位,前移10个位次。工业 技改投资增长66.6%,列全省第1位。“四新”投资增长52.7%、列全省第2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63.6亿元、增长104%,连续两年实现翻番。省级 重点水利工程完成投资100亿元,列全省第1位。
报告提出——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控制在3%以内。启动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分行业制定淘汰落后产能方案,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倒逼低效无效企业整合出清。加速消费升 级。推进会展中心、吾悦广场、帝堡广场、爱琴海等商业综合体建设运营,打造“乐购在滨州”消费品牌。
安全+稳定
2020年,滨州治理方式更精细。
滨州获评“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群众“治安环境”满意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评价”满意度均列全省第1位。“全科大网格”实现全覆盖,社区治理“滨州模式”走向全国。生产安全亡人事故起数、亡人数分别下降41.67%和44%。群众满意度综合测评提高6个位次,是全省前移位次最多的市。
报告提出——
“十四五”时期要全面开创“平安滨州”新局面。更加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10%,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
筑牢社会稳定防线。实施“全科大网格”效能提升工程,加快智慧公安建设,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持续化解信访积案,新增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到90%以上,确保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疫情+防控
2020这一年,最关键的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山东走在前列,滨州担当什么;富强滨州建设,百姓得到什么”,以“双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做好“六稳六保”,践行“七富七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富强滨州建设整体成势,在空前考验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报告提出——
2020年,滨州全民防控坚定坚决,干群同心筑起“钢铁长城”。科学防控精准精细,取得“病例少、无扩散、全治愈、医护零感染”重大成果。常态防控从严从实,建成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组建滨州市城市检测基地,加快发热门诊规范化和定点医院建设;依托“大数据+网格化”,聚焦境外和风险地区来滨人员等重点人群,紧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快递等重点行业,围绕农村社区、交通场站等重点部位,加强监测预警,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做好疫苗采购接种,确保疫情不反弹。
绿色+生态
报告提出——
“十四五”时期要全面开创“生态滨州”新局面。深入开展林水会战“第二个十年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12%,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强度目标任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高质量+融合
2020年,滨州产教融合加速深化。五年来,从确保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小康滨州,再到富强滨州,发展目标越来越明确。
报告提出——
“十四五”期间,将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高地。发展质效走在前列。“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高端铝业、高端化工、高效生态纺织中高端制品比例分别达到85%、60%、80%,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约1.2万字,
主题鲜明、内涵丰富,
涵盖了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此次梳理的“高频词”“关键词”,
仅是对报告的
“技巧性”概括、“亮点式”提炼,
目的是帮助大家更便捷、更好地阅读报告。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滨州关键词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