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错刀频道
你想过副业赚钱吗?
最近荆门网络引流推广公司,一家“全民创业”平台荆门网络引流推广公司,暴雷了。
为了追回2.7亿欠款,上百名供应商聚集在一家公司总部一层,他们组建微信群、拉横幅、贴标语,把警察都引来了。
但据猎云网报道,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闭门不出,只与7名代表见面,讨论4个多小时都未达成共识,最后在警方护送下离开,如今下落不明,很多人说他“卷钱跑路”。
面对上百位供应商持续的围追堵截,后来贝店派来“调解”的竟然只是个“小姑娘”。
被供应商轮番质问后,女孩实在没了办法,只好盘腿坐在地上。
这家公司,就是曾经爆火的社交电商平台“贝店”。
被骂惨的贝店,曾经一个季度卖出1个亿,创始人张良伦,上榜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红极一时。
投资女王徐新,曾对张良伦青睐有加。徐新说:“在张良伦身上看到了刘强东的影子。”
她甚至一个月见张良伦3次,还与他的妻子一聊就是数小时。
当时不少业内人士的看法都是:贝店上市,就是很快还是非常快的区别。
这家曾被疯狂追捧的电商平台,到底怎么了?
1烧8.6亿,疯狂供货让5000万人“零门槛”开店创业贝店是一个社交电商平台,主打的理念是“流量+卖货”。
最后被张良伦做成了全民“副业搞钱”的网红平台。
能成功,主要基于他的两个理念:
1、对用户来说,赚钱比省钱更有吸引力,但不能太难荆门网络引流推广公司;
2、对网站来说,流量大于一切,因为流量决定着平台的生死。
张良伦决定,专业人做专业事:贝店搞定供货,帮用户轻松赚钱,再让用户来解决流量难题。
2018年12月,贝店在销商品超过16万,覆盖日常生活中需要的12个品类。是行业第二名的40倍,覆盖了四个大洲,19个国家。
这其中就有便宜到1块钱1包的厨大妈荞麦挂面,用券就半价,99元到手的君乐宝奶粉,还有周杰伦代言的粮全其美手抓饼。
不仅商品,贝店的服务也堪称一绝。
张良伦说:“零售最佳的状态就是,提升效率的同时,又提升你的体验。”
贝店总经理顾荣在贝店年会上讲道:“我们整个24小时发货率接近98%。价格优势率99.8%,贵就赔。”
服务到位,产品不愁卖。这是吸引普通人上贝店开店创业的前提条件。
此外,贝店还把开店门槛降低到零,一时间普通人上贝店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根据贝店开店规则,注册用户就成为店长,贝店平台所有商品都可以销售,并且一件代发。
为了让用户为平台带来更多曝光,贝店还制订了一个激励政策,只要发展20个以上下线,就能得到200元现金奖励。每升一级得到的返利还会增加。
为了让懒人也动起来,贝店把朋友圈素材都准备好了。
要是还嫌赚钱慢,可以在App上学,无死角帮国人创业。
通过这套玩法,截至2018年12月,贝店用户增量高达1837.3%,这代表着每个用户平均下线发展18个。
相关数据统计,从2017年7月正式上线开始,贝店仅花了百天时间,订单量就突破百万,上线9个月,活跃用户数高达5000万。
2018年6月15日,贝店创造“24小时卖出832.3吨的纸巾”的世界纪录,是原纪录的1.787倍。同年创下的记录还有:11个小时将平和柚子销售了140万个;11月单月农产品销量超1亿斤......
2020年7月,贝店融资金额8.6亿。
贝店社交电商平台的美梦,好像真的要成了。
2“拉人头”被罚3000万“全民创业”变“全民维权”普通人上贝店开店,真的能赚到钱吗?
或许最初的确可以。在公众号“贝店1688”上,店长们分享工资截图,多则六七万,少的也有一两万。
但是,随着一轮轮的疯狂裂变后,贝店用户规模逐渐饱和,贝店开始走下坡路。
店主们想赚钱变得越来越难。
归结起来,贝店有两大硬伤:
一是涉嫌传销。
为了赚钱,店主们花式营销,到各大网站发帖引流,分发自己的邀请码。
然而,看透了贝店模式的人越来越多,成了割不动的老韭菜,店主们通过拉人头获得的佣金越来越少。
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7月,贝店甚至因涉嫌传销,被湖北荆门市场监管局罚了3000万。
为了摆脱“涉传”危机,贝店取消了会员费,改为免费注册加购买入门礼包。
性价比极低的入门礼包,其实还是会员费的变种。
眼看着贝店在法律边缘试探,机灵的店主发现,能赚钱的时间不多了。
他们开始如饥似渴地寻找下线,一股魔幻的创业风气甚至蔓延到了老年人身上。
在知乎上,有人发贴求助:“妈妈沉迷贝店,每天收三四个来自贝店的包裹”、“为了一毛钱的佣金不断向身边的人安利贝店”。
在评论区中,不少人反应遇到了类似情况:“就像被传销组织洗脑了”,“家里烂水果放不下了”。
此时的贝店,已经成为朋友圈里人人喊打的存在,大家头疼的已经不仅是怎么赚钱,而是如何防止家人上当受骗。
二是假货泛滥。
“拉人头”那一套不管用了,那就认真的帮平台卖货吧。
没想到的是,货竟然也出了问题,很难卖动。
说好的“省钱+赚钱”,变成了“假货+维权”。
贝店以及贝贝集团旗下的其他平台,都爆出过假货数量超标等问题。
据《2019年度中国电商平台消费评级数据报告》显示,贝店获“不建议下单”评级。
翻译过来就是,贝店的假货和次品太多,不建议买。
一位女性用户在知乎上分享自己的维权经历,自购的5瓶兰蔻化妆水,被朋友提醒,疑似假货。
询问贝店客服后,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直到该用户在黑猫投诉上发起诉讼。
结果到了黑猫投诉才发现,仅这一家平台,就已经积累458条贝店相关投诉。
除了贝店,贝贝集团旗下以平价著称的贝仓,假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有店主反映,摇粒绒外套、马海毛毛衣都采用了廉价原料以次充好。
连手表的表盘都能装错,代表9的罗马数字装在了12的位置。正品三千多,此处300块,都是假货。
买家在微信群里说:“你没戴过表还是没见过表?”
为什么假货泛滥?因为审核不严。
对比于京东的供应商入驻要求,贝店只提出“逐级推回品牌方”审核时间只要1-2天,而京东的要求是“往上追溯不少于两层的末级品牌授权”。
虽说贝店明确要求,成为供应商必须提供“权威机构检测”,但这一项其实也形同虚设。因为“检测证明”,是可以买的,不仅权威,还3天内收到证书。
有品牌方举报,贝店在未授权情况下,售卖该品牌的假货。
到这时,用贝店别说月入过万,不亏钱就是胜利。
3被骂“缩头乌龟”的贝店,玩完了吗?2019年是电商狂欢的一年。最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云集上市,市值高达30.87亿美元。
CCTV2财经频道报道:“网购新模式崛起,社交电商用户规模超2亿,从业者超3000万”,行业增长速度约50%。
然而没过多久,这个行业就被玩坏了。
2020年,仅广州和义乌两地,就有500家社交电商倒闭。云集市值缩水近九成,仅剩3.88亿美元,贝店月活增速下降。
如此红极一时的行业,为何崩塌的这么快?
究其原因,行业一直没有突破内卷,陷入了急功近利的恶性竞争。
单纯拿流量这一点来说,所有平台都在抢用户。
曾经势头一度盖过云集的环球捕手,曾创下10分钟交易额达到1790万元的记录,优秀服务商级别的用户,一个月可以挣10万多。
但环球捕手却因为“涉传”被封753天。转型之后,原班人马变身斑马会员,又因涉嫌传销被冻结3000万。
抢用户无所不用其极,但抢来了用户就万事大吉了吗?并没有。
他们会在多个平台比价,谁的便宜买谁的,平台能做的就剩下压成本,打价格战,实在不行就补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亏得底朝天。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社交电商,都在疯狂追风口。
据业内资深人士解读:“贝店的失败,原因在于业务方向不清晰。虽然在做热门的社交电商,但上游缺乏核心竞争力,下游唯补贴论。”
2014年垂直电商火爆,贝贝网诞生,主打母婴产品;2017年,社交电商被资本追捧,贝店横空出世;2019年,又推出主攻品牌库存商品的贝仓;到了今年,开始了新项目“希美”,目标是通过自有品牌来实现大爆款的打造。
贝店的追风口,一直都在做短期规划,什么火就做什么,不火了就转型。
反复横跳之间,企业必然面临巨大的浪费,一不小心就深陷泥潭,昔日的明星平台才会沦落到被人追债的地步。
追风口不是问题的根源,盲目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