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锦州产品关键词排名:铁人先锋
《中国石油报》北方周末专刊“百版迎百年”栏目整版刊发了锦州石化公司高效益高附加值特色产品——针状焦的“成长”历程。文章一经刊发引起了锦州石化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的热议。这篇文章反映了锦州石化突出技术战略支撑作用、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转型发展,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的现实举措。极大地提振了锦州石化人的士气。今天,就让小油鹿把这篇具有深远意义的文章推荐给大家,重温光辉时刻,让我们共同了解“黑金宝贝”背后的奋斗故事!
地处于渤海之滨的锦州石化,是一个有着8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企业。作为中国石油最大的石油焦生产基地,从名不见经传的普焦,到创效斐然的针状焦,每块“焦”都印证了锦州石化人30多年为此不懈奋斗的故事。
产业链延伸 石油焦应运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七五”规划提出,要把建设重点转到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上来,走内涵型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路子。锦州石化抓住机遇,延伸石油加工产业链,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开启了企业石油焦的发展史。
当时的锦州石化全面炼制辽河原油。由于辽河原油属于重油,特殊成分决定了每炼300万吨辽河油,就会产出100万吨渣油。是放弃做普通燃料,还是深加工再利用。
锦州石化决心将渣油吃干榨净,研究出变废为宝的处理方案,邀请石化科研院所的专家一起研讨,几经推敲和反复修改,最后敲定走“焦化-加氢”技术路线。
“这套方案主要考虑焦化加工工艺比较成熟,投资不多,成本不高。如果走重油催化裂化,既没有技术,投资又大。所以决定建设焦化、二催化、加氢、重整四套装置。”已经84岁高龄的杨学庄曾在锦州石化担任总经理,回忆起那段往事,依旧记忆犹新。
一下上“四套装置”,有些人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分步实施更稳妥。锦州石化领导班子坚定地认为,如果不能一起上,将严重制约锦州石化在“七五”期间的企业发展。杨学庄带队刻不容缓地前往北京,向上级领导做汇报,希望四套装置一起建,一起开。
1986年4月25日,当时的中国石化总公司在锦州召开了重油深加工项目设计任务书评估会。也就是在这次会上,敲定了“四套装置”同时建设的方案。
项目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上级有关部门负责人来调研后表示,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同意列入投资计划,但还需要锦州石化自筹一部分资金。通过两年的内部挖潜增效和多方奔走,资金终于到位了。与此同时,马不停蹄地确定项目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
1988年3月20日,作为“四套装置”之一的10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率先动工了。
这套装置是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处理能力最大的一套装置,从技术和工艺上都有别于以往装置。核心设备是4台直径6.1米的焦炭塔,重达160吨。当时国内的一般厂家没有能力生产。锦州石化和施工单位跑遍了全国各大钢厂,最后终于在重庆钢铁厂试轧成功。为了加快建设步伐,锦州石化与参加项目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历经700多天的共同努力,克服新装置、新设备、新技术带来的诸多困难,争分夺秒,奋力拼搏,四座焦炭塔相继拔地而起……
1990年9月16日上午10时,10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实现一次开车成功,锦州石化历史上“第一块”石油焦产品问世。
重温当年的场面,时任锦州石化公司副总工程兼技术开发处处长的赵玉忠仍激动不已,他记得当天下午,看到石油焦产品质量检验单上的“达标”字样时,干部员工纷纷群情振奋。
延迟焦化装置是炼化企业提高轻质油收率和生产石油焦的主要加工装置。至此,锦州石化的无“焦”历史被改写,并开始为国家冶炼金属行业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
特色化发展 创效路跌宕起伏进入“八五”,高功率电极材料成为冶金行业的刚需。面对这一市场前景,锦州石化依托自有石油资源,深耕细作石油焦类产品,打造针状焦,填补企业空白,走出了一条特色创效之路。
想“建成全国第一家”针状焦生产装置,需要能力,更需要胆识。为了取得项目审批,时任锦州石化副总经理的冯宪章一次又一次往返北京和锦州两地,几经波折,终于拿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相关部委的项目审批。
1994年4月17日,在锦州石化厂区的最北侧,10万吨/年的针状焦装置破土动工,这座占地面积仅有4368平方米的装置,是国内首个油系针状焦生产装置。
为了缩短建设周期,节省投资,锦州石化的建设者们,着眼现有装置借势而建。把针状焦装置与现有10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建在一起,共用部分设备和公用工程设施。
1995年11月9日,此项目如期建成并投产。期待一年半的锦州石化人,看到泛着金属光泽、带着针状纹理的针状焦块,又一次收获了突破的喜悦。
作为国内第一套油系针状焦装置,开工初期,磕磕绊绊,从工艺到操作都有待完善。时常是早上刚开车,晚上就因故障停车,产品质量也不稳定。
“生产经理一值班就到我们装置开小会,经理和操作员争论指标是常事。”想起当年的场景,炼油五联合车间的主任吴彦辉很感慨。
国内外对针状焦装置技术都严格保密,技术壁垒使装置技术人员根本无法获得前沿的生产技术,一切只能摸石头过河。为了让这套装置正常运转,锦州石化技术人员在不断摸索中前行,攻克难关一干就是10年。
时至2005年,这套装置终于进入了稳定运行状态。
此时的锦州石化人暗下决心,要和进口电极焦比质量,和煤系电极焦比成本。通过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产品质量显著提升,但是关键设备运维成本费用过高,成了新的难题。是“继续开”,还是“立即停”,两种不同的意见针锋相对。
“我们熟悉装置流程,不怕背水一战”,技术人员无比坚定。时任焦化车间主任的宋连军毅然决然地挑起了重担,与公司签下军令状,带领员工横下一条心,奋力一搏。攻克了设备和工艺上的技术瓶颈,针状焦装置过滤器再次升级改造后,装置实现了连续运行。
一晃又10年过去了,装置运维成本下降,化解了当时装置“开”与“停”的矛盾锦州产品关键词排名;科研技术的突飞猛进,让针状焦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赢得了用户的信赖。
就在装置进入第三个10年之际,就在锦州石化万事俱备的时候,“东风”却没能吹来。2016年,由于民用钢材市场异常活跃,让本就需求有限的高端钢市场再遇“冰点”,针状焦产品市场行情急转直下。除了锦州石化,其他针状焦企业都在陆续停产。
在那段步履维艰的日子,锦州石化的针状焦连续3个月销量不足100吨,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低点。营销调运部的邵智勇回忆,下游用户也在承受严重堵库,一句“白给都没处放”准确定义出当时整个行业的艰难。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家能源科技公司抛出了每年2万吨的生焦合同。“太诱人了”,锦州石化营销调运部做足了万全准备。但是,因为跨行业指标差异难以统一,谈判在长达半年的拉锯中无疾而终。面对这样的结果,锦州石化的谈判代表却异常平静,因为他们已经隐约嗅到了冶炼行业即将到来的大变革。
2017年,国家正式下发整治“地条钢”的文件,针状焦作为冶炼行业的重要材料,迎来了百年不遇的“牛市”。“单日涨幅冲高5000元。”营销调运部的潘巨强说,当时大量的市场缺口,引爆了一“焦”难求,用户的拉焦车在锦州石化门外排起长队,一眼望不到边。
2018年,仅针状焦一项就给锦州石化带来了7个亿的效益。
乘胜追击、扩充产能。2019年,锦州石化20万吨/年的第二套针状焦装置建成投产,用紧盯商机,锁定了第3个10年的关键词,“发展”。
此时的锦州石化,已经能够驾驭外购调和油浆生产,打破了跨界指标难以统一的藩篱,产品标准接轨国际市场。
新能源启航 新材料未来可期2019年,针状焦市场逐渐冷静回归,产能过剩带来的竞争愈演愈烈。市场对谁都没有例外,领跑中的锦州石化也感受到了行业“降温”带来的凉意,果断调整产品结构,增产以负极焦为代表的新材料,用“两条腿”走稳发展路。
成功绝非一蹴而就。2015年,伴随着焦类市场的变幻莫测,当锦州石化第一次提出“两条腿走路”的理念,很多人并不看好。“电极焦还有短板,咋又搞起了负极焦”。
“变革面前,机遇与挑战并存。”营销调运部主任纪琳总结,是2015年4月的那次交流,为锦州石化打开了新视野。
当时,全国针状焦及石墨电极论坛在青岛举办,纪琳在参会中,有幸与全国最大的新能源科技公司代表进行了交流,了解到负极材料市场的前景可期,并带回了一份重达1公斤的负极焦样品。
紧跟市场,一直是锦州石化特色产品的发展战略,对于契合国家新能源的发展纲领、关乎国计民生的负极材料,很快做出了科研立项的决定。
时任锦州石化研究院院长的张玉东说锦州产品关键词排名:“针状焦是一篇大文章,怎么可能只发展一个品种。”
当拿回来的负极焦样品,被送到锦州石化研究院石油焦所时,所长刘川犯了难,没有高倍偏光显微镜,就拿眼前这个椭圆形的小黑块没办法。2015年11月,刘川与同事汪吉斌找到南方的一家军工厂,硬是靠着借设备、借实验室拿到了负极焦的“第一手”材料。
离开山西后,刘川带着大量数据和猜想,走访了国内几家较大的负极生产企业,回到锦州石化,他带领团队在实验室内“闭关”,夜以继日地实验,不断推翻再设想、再推翻,直到三个月后,得出第一份研究报告。
报告确定了负极焦的原料组成和工艺条件,这令时任生产技术处副处长的于希水感叹“非比寻常”。样品焦螺旋状的纹理遍布孔洞,和电极焦纤维状的细密组织大相径庭,显然,这个课题要从研究“怎么产”,扩充到“用什么产”了。
2016年3月,利用一套针焦停产检修的空隙,锦州石化进行了负极焦的工业放大,试生产的500吨负极焦产品,很快被送到全国最大的新能源科技公司进行原料和电容的测试。
8个月后,测试结论出来了,锦州石化针状焦颗粒形貌较好,杂质元素含量低,石墨化后的粉体及极片质量较高。“成了!”这一年,锦州石化具备了新材料生产能力,成为集团公司第一家拥有此能力的企业。
为了让产品一炮打响,锦州石化继续蛰伏,深度研究负极焦各项技术性能,直到2019年,炼油五联合车间主任吴彦辉接到“增产负极焦”的指令,大量优质负极焦进军国内市场。
新材料孕育新生机,也带来新考验。2020年初,锦州石化营销调运部的销售人员察觉到,炭素企业已从单纯的品质转向品质和成本的双向诉求,销售人员的基础推介,无法现场解答用户的各类疑惑。
“开启产、销、研、检专业团队营销模式。”锦州石化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志当即提出,以研发促进需求、以需求引导销售,改变分享市场的理念,与用户共同做强做大新能源的“蛋糕”。
很快,团队营销发挥了握指成拳的效果。锦州石化与国内多家负极企业的顺畅沟通,先后解决了用户提出的产品检测、瓶颈攻关等问题,不仅协助下游用户拓宽了市场销路,也叫响了锦州石化的负极焦品牌。
2019年10月,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与锦州石化签订初步合作协议。2021年3月,双方再次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锦州石化将为国内最大的人造石墨负极企业提供原料,这是他们在负极领域真正意义上的大踏步。
从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到宝马、奔驰、特斯拉这些高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还有应用在发电行业的蓄能电池,都在用锦州石化的负极焦作为原料。一个企业最大的“焦”傲,莫过于为人民幸福生活赋能。
当2021年中国石油集团新能源新材料发展领导小组会提出,打造具有特色化的优势产品、落实双碳目标时,锦州石化再次按下了科技研发的加速键。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集中整体资源,发挥个体优势”的指导意见,锦州石化以过硬的科研实力与充分的原料供应,开始建设第三套针状焦生产装置,续写渤海之滨的“焦”傲。
背景链接针状焦是制造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电极的优质材料,作为碳素材料中大力发展的一个优质品种,其外观为银灰色、有金属光泽的多孔固体,是人造石墨之一。针状焦具有地热膨胀系数、低孔隙度、低硫、低灰分、低金属含量、高导电率以及易石墨化等一系列优点。针状焦可分为两种,以石油渣油为原料生产的针状焦为油系针状焦;以煤油沥青及馏分为原料生产的针状焦为煤系针状焦。针状焦在国内外都属于稀缺产品,除了广泛应用在电极方面,还可以在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电容器、核石墨等方面得到应用。
本文来自【铁人先锋】,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