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协同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孝感关键词排名技术厂家,也是长江经济带新时期的核心要求。
12月12日孝感关键词排名技术厂家,华东师范大学发布“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0)”。该指数自2015年起每年对外发布孝感关键词排名技术厂家,今年是第六次。从指数研究报告看,在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中,上海连续六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
指数研制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指出,该指数根据增长极、区域协同发展、区域韧性等科学理论,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与“生态支撑”四个方面综合考察城市协同发展能力,通过综合GDP水平、财政科技支出额、新基建发展水平、环保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等具体指标来进行精准刻画。
值得关注的是,在前五年的研制基础上,为响应新发展格局之下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需求,2020年的指标体系对标全球城市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设定目标值。如综合GDP水平、制造业500强总部数、合作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量、机场客货运量、互联网用户数、空气质量指数(AQI)等,对标纽约、东京等国际城市,更直观地刻画与世界最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明确前进方向。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 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有进有退
指数表明,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依次为孝感关键词排名技术厂家:上海、杭州、武汉、成都、南京、重庆、苏州、长沙、宁波、合肥。值得注意的是,合肥首次跻身TOP10。
曾刚指出,长江经济带城市之间存在显著的等级差异,11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呈现出6等级橄榄型结构特征:上海是龙头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在长江经济带排名首位;杭州、武汉、成都、南京、重庆、苏州、长沙、宁波、合肥、无锡10座城市是能力较强的高级区域中心城市;昆明、贵阳、常州、温州、南通等27座城市是在个别领域表现突出的一般区域中心城市;内江、九江、丽水、阜阳、岳阳等26座城市是区域重要城市,往往地处较为重要的区位或拥有某方面独特的资源禀赋;宣城、广元、宿州、滁州、鹰潭等25座城市是存在提升空间的地方重要城市;达州、孝感、黄石、黄冈、乐山等21座城市是存在短板或外向服务功能薄弱的地方一般城市。
曾刚指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各分领域表现存在一定差异。龙头城市上海以及杭州、武汉、成都、南京、重庆、苏州、长沙、宁波、合肥、无锡等高级区域中心城市分别具备了较强的对全流域、对所在区域的协同发展能力;尤其是上海在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两个领域基本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经济发展领域达到世界较高水平,得分均位列第一,龙头城市效应明显,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得以显著增强;其他大多数城市协同能力差距相对较小。
对标世界一流,研究认为,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凸显4大问题: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整体偏弱,全面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任重道远;生态支撑和科技创新成为两大突出短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动能的形成迫在眉睫;城市协同发展能力“东中西”阶梯式递减的空间格局尚未得到显著改观。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排行榜(2020年)
建立、健全都市圈联动发展机制
报告显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省会城市和沿江沿海城市较高的态势。
长江下游地区是协同发展能力高值集聚区,拥有上海这个辐射带动、协同引领全经济带的龙头以及杭州、南京、苏州、宁波、合肥、无锡等6个高级区域性中心城市,呈现出较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一体化态势,成为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协同发展的样板。
长江中游地区的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居中,但是除了武汉、长沙和南昌3个省会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较高外,其余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较为低下,三大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较强,地区内不协调、非均衡发展特征明显,城市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新格局尚未形成。
上游地区的协同发展能力持续低下,仅重庆、成都两个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较为突出,大部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区位处于明显劣势,对外通达度和联系度较低,与中下游大多数城市相比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城市发展深受“低水平锁定效应”之苦。
为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曾刚建议,重协同,提水平: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充分利用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全心全意谋发展;重联动,求平衡:充分发挥武汉、成都、重庆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改变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一枝独秀”、周边中小城市“萎靡不振”的不协调局面,建立、健全都市圈联动发展机制,促进邻近低水平中小城市的快速、高质量、平衡发展;重科创、促升级:协同强化核心城市的科创策源能力,打破阻碍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的壁垒,建立跨越行政界线的区域创新共同体,优化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推广体系,实现创新资源共享,推进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四链”融合发展,保障产业链安全,促进产业升级;重保护、谋长远:应加大重点企业耗电量、污水排放量的调控力度,提高各市环保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重视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试点与示范,彻底根治“长江病”。
责任编辑: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