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南联关键词排名优化,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市会议中心开幕。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内容丰富”“很接地气”“精准把脉”“目标明确”“振奋人心”……在听取报告后,不少党代表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份报告中有哪些关键词南联关键词排名优化?对于未来5年的谋划又释放出哪些信号南联关键词排名优化?南都记者进行全面梳理。
A 回顾
晒出5年发展成绩单
报告总结了中山过去五年的工作。中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市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报告晒出过去5年的成绩单南联关键词排名优化:2021年中山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34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五年增加37.2%。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增至1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3个。高新技术企业达2300家,居全省第5位。顺利完成监察体制改革和市镇两级机构改革。完成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68所,新增公办学位4.8万个。第六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获评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第四次捧回“长安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纵向看到成绩的同时,报告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制约中山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发展逐步掉队、水污染治理任务艰巨、土地瓶颈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交通不畅、营商环境有待优化”等。“这问题那问题,归根结底是干部队伍作风问题”,报告指出,有的干部重说轻干;有的干部过去乱作为,现在不作为;有的干部满足于小日子过得舒服;有的干部思想不解放,跟不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要破解发展难题,凝聚发展合力,需要排除万难的勇气和坚定不移地决心。报告对此言辞铿锵: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对中山父老乡亲高度负责、对中山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坚决啃下“硬骨头”,推动中山发展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再创中山发展新辉煌。
B 展望
战略: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
这份报告,重点谋划了中山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首先提出一大战略:坚定不移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
“双区”驱动,特别是即将建成通车的深中通道,是中山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基于此,报告对“东承”着墨较多,提出要主动学习拥抱深港。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是中山向东发展的桥头堡。报告要求高能级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翠亨新区,紧紧围绕科技创新,打造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区、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
对于火炬开发区,报告提出要“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功能”,打造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标杆、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全国一流国家级高新区。联合深圳共建产业链专业协作基地,协同布局深圳链主企业及上下游资源,打造万亩级深中合作创新区。
“未来,火炬区将逐步引导落后的传统产业退出历史舞台,强化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资源倾斜”,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民众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宇健向记者表示。目前,火炬区已经谋划了10大片区,计划打造出4片万亩以上的产业园区,为承接深圳产业转移提供平台,“2022年要实现专业产业园区破千亿的目标”,黄宇健说。
“南联”方面,报告提出大力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主动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提到特别要用好长达54公里的滨海岸线资源,与珠海共建具有浓郁风情的湾西情侣路。“北融”则要主动对接广州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西接”要求中山加快与江门及粤西城市在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等方面的互联互通。
定位:既要工业立市又要文化兴城
报告提出两大攻坚战:坚持科学治水,坚决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坚持工业立市,坚决打赢打好破解土地瓶颈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
“现在提工业立市具有现实意义”,三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冠军表示。他说,近年来中山市投资结构不平衡,房地产占比较高。“工业立市抓住了根本”,林冠军认为,坚持工业立市,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工业投资比例,另一方面以低效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破解土地碎片化问题,为产业发展腾挪空间。
对于破解中山土地瓶颈问题,报告中几句话体现出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如果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推不动,如果不能及时整理出足够的产业空间,深中通道将成为“深中过道”,机遇将成为危机,这绝非危言耸听。
具体来说,报告提出:坚持规划先行,连片改造,打造一批万亩千亩现代主题产业园;对村集体低效工业园,鼓励使用政府挂账收储、改造权公开交易等改造模式;对私人(企)低效工业厂房,鼓励通过多宗归一改造、政府(社会资本)统租流管等方式聚零为整、连片改造。
在强调工业立市的同时,报告同时指出,要“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浓墨重彩书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中山的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报告提出,要实施文化兴城五年计划,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
保障:让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报告提出要实施五项工程:坚定不移实施营商环境改革工程、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交通畅通工程、“强中心”工程、民生福祉提升工程。
用心用情呵护企业家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报告指出,企业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就是营商环境改革的发力点。要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全覆盖挂点联系规上企业,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是中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报告明确,要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市至少投入50亿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集群“一群一策”转型升级,推动“中山制造”向“中山智造”转变。
“办好中山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如何确保把蓝图转变为现实?报告提出,要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中山铁军,为开创中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对于干部队伍建设,不少党代表认为报告中的金句让人印象深刻,也释放出“反对喊口号、鼓励挑重担”的用人信号:
坚持“担当作为者上,重说轻干者让”,把事业、岗位留给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干部,留给真心实意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干部。
注重在治水、“工改”、招商等战场一线培养选拔使用干部,对庸政懒政怠政、不担当不作为的“躺平式”干部坚决处理。
旗帜鲜明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担当,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最大限度让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最大限度保护激发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当前的中山,既面临考验和压力,也充满机遇和希望。正如报告结尾时提出,“抢抓机遇没有局外人,开创新局没有旁观者!”只要中山上下每一个人都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自己岗位的工作,必将汇聚起开创中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