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40年的浩荡进程中优化关键词排名零金手指科捷7,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的资历不算“深厚”优化关键词排名零金手指科捷7,但其设区以来表现的改革创新的精神、昂扬向上的姿态和“双招双引”的业绩优化关键词排名零金手指科捷7,却在胶州湾北部的盐碱滩上书写了白纸作图、拓荒建城的“十年传奇”。2008年,当次贷危机的浓雾弥漫整个太平洋彼岸,时代赋予了此岸的胶州湾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当年5月12日,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铲下第一抔土,宣告开工建设。
胶州湾北部崛起的“大青岛”谋略与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叠加,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自此,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胶州湾底冉冉升起。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触手,链接全球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融入经济新常态的全新语境,也以此带来一场胶州湾北岸的划时代“崛起”。
10年间,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8.1%。
获批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荣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首批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国家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
“从2008到2018,从一片荒芜的盐碱滩涂到最具投资潜力的国家双创示范区,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用十年书写了一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赞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立足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群策群力,实干苦干,奋力书写下一个十年的‘红岛传奇’优化关键词排名零金手指科捷7!”青岛市政府党组成员,红岛经济区、青岛高新区工委书记王作安表示。
革新管理体制,明晰定位布局,高起点构建现代化产业新城
“欲立潮头者,须不断革故鼎新。”
细数过往十年,“革新”是这段成长史最贴切的注解。
当局部突进的改革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红岛经济区(高新区)推出集成式改革的部署,打破传统的行政体制局限,真正向市场放权。
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管委会创新性地推行事业部制,约有五分之一的干部告别机关,置身于企业化管理的环境中,真正实现“政府平台化,干部职员化”。
这里甚至取消了招商局,交出了传统园区管理6项职能中的4项——“规划、建设、融资、评估、运营、服务”,掐掉中间,只留两端。真正让管委会的角色从“主导”变成了“引导”,政府工作的重心真正落在培育公平开放的创新市场上。
他们还拆除行业、部门间固有的壁垒,有效打通了人才、载体、金融、开放合作等与创新息息相关的各个关键环节,让创新的要素更为自由地流动。
当然,睿智的红岛人不光是做“加法”的高手,他们同样学会了要守住底线,善做“减法”。
有据可查的是,从2008年至2013年,红岛经济区(高新区)至少拒绝过579亿元的项目。“招商引资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要守住底线,不符合产业规划、影响生态环境、技术含量低、能源资源消耗高的一律不要。”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的执政者在发展之初就明晰了思路。
思路的开阔,带来的不仅是体制机制的革新,更为区域产业的发展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打造创新创业先导区、美丽青岛示范区为‘2大目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产业育成、全域统筹‘3大战略’,扎实推进软件信息产业育成等‘10大工程’,每年抓好‘100个重点项目’。”红岛经济区(高新区)去年框定的这个名为“2311”的总体工作思路,使整个红岛的发展布局更为清晰、明朗。
至此,红岛经济区(高新区)明确了发展的定位和方向——要做“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北部崛起的重要承载者和实践者、青岛科技创新体系的创立者、未来国际一流生态型科技新城的表率和示范。
在创业大厦A座9楼,红岛经济区(高新区)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事业部部长李德强身后的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奖杯见证了红岛智能制造产业的腾飞。从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连续三年斩获的“金手指奖·最具影响力机器人产业园”到自主培育的企业获得单项机器人金手指奖;从引进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到青岛新松、宝佳、科捷、萨沃特等一系列自主培育品牌;从智能制造的“零基础”到聚集114家机器人产业链项目、2017年产值达90亿元……
“定位准、脉络清、战术对,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的智能制造产业逐渐完成从‘一’到‘多’、从‘点’到‘面’的全产业生态布局。到2020年,我们力争集聚机器人研制相关企业150家,产业规模达190亿元。”李德强兴奋地告诉记者。
在红岛经济区(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止智能制造一个产业。
“要把这里变成产业发展的‘黑土地’。”这是红岛经济区(高新区)软件产业事业部部长张志强在部门常说的一句话。而“黑土地”的养成,不仅需要脉络清晰的产业布局、细致入微的营商服务,更要有茁壮成长的产业项目。
与窗外凛冽的冬风不同,广博路上的华为青岛基地内总是一片如火如荼的景象。与高新区400余家软件相关企业建立联系,为120余家企业提供软件开发云服务,帮助2000+软件开发者云上开发,软件开发云线上研发项目数达到2500多个……华为青岛基地落户高新区一周年,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聚焦六大主导产业,培育形成软件信息、智能制造与新材料、高端服务、医疗医药、互联网、金融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尤其要聚焦‘双招双引’,坚持‘培育’和‘掐尖’并举,重点围绕‘独角兽’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加快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智能制造、互联网和物联网等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王作安向记者介绍了区域产业立城的发力点。
“力争到2025年,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0%,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战略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王作安说。
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红岛人用10年时间,将这里打造成一片最具投资吸引力的热土,但这之于仍在高速发展期的红岛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产业的根基在夯实,城市的框架在构建,一种不知疲倦的拓荒者的气质在蔓延。
双创活力迸发,高端人才集聚,打造创新创业示范区和科技引领区
入夜已深,高新区工研院内的创客孵化基地实验室灯光不灭,锁红波和年轻的技术团队们已经连续三天熬夜到凌晨,只为了能让3D打印的大规格钛合金模型尺寸更加精准。从科研院所技术领头人到从零起步的全新创客,人到中年的锁红波慎重地考量了所有创业元素后,决定新的人生起点从红岛开始出发。
“综合考量过上海、北京、长春、杭州等地的创业优惠政策和区位发展优势,最终选择将起点落在红岛经济区(高新区),首先是看中了这里的区位发展理念和创新创业环境,当然政府对创客的服务和保障,也给我这个老创客打了一剂安心针。”锁红波笑着说道。
像锁红波一样,被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的开放环境所包容的,还有“机械迷”陶喜冰。
2013年,陶喜冰在红岛经济区(高新区)创办起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尽管当初落户红岛有“赌一把”的风险,但他很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也成为今日最好的选择。
尽管当时的智能制造产业并未如今日般热门,但敏锐捕捉到未来发展商机的陶喜冰却一心想做出些名堂。“整个技术团队扑在研发车间,没日没夜地进行技术攻关是常态,走向产业化生产,开拓市场时‘吃闭门羹’更是习以为常。”陶喜冰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苦,不胜唏嘘。但红岛经济区(高新区)对他的理解和看好,也让他鼓起了前行的勇气。“我们都坚信,机器人的发展意味着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将会成为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的一个产业发展极。”
如今,红岛经济区(高新区)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和核心区。琳琅满目的机器人明星企业,从自动化生产系统到智能机械装备研发的全产业生态,这是5年前陶喜冰所想象不到的。陶喜冰也更没有想到,5年之间,他和他的科捷机器人迅速做大,销售额实现了从零到几个亿的飞跃。
在红岛这片充满创新热情的土地上,“梦想成真”的故事,随时都在上演。
作为红岛经济区(高新区)众创服务事业部的部长,刘玉龙是红岛创客最熟悉的人,既懂技术,又会经营,还善协调资源,成了大家口中的“杂家”。红岛经济区(高新区)大大小小的创新创业大赛、路演现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眼光“毒”、提问刁钻,且熟悉各领域专业技术,他“过眼”的创业项目,个个都是潜力股。
“作为创新创业先导区,创新已经深入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的骨髓。承载着创新创业梦想的创客们,都是未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核心,在合适的时间会迸发出强大的能量。众创服务事业部要做的,就是更好地为这些创客服务,帮助他们羽化成蝶。”刘玉龙说起自己的工作,一点不含糊。
刘玉龙介绍,为了让优秀的创业项目更快转化为产业,红岛经济区(高新区)根据入驻企业规模和成长阶段不同,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直到产业园区,精心打造了不同的创新载体,目前高新区孵化器累计投入运营220万平方米,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1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突破1800家。同步量身订做的“青苹果计划”“红苹果计划”和“金苹果计划”,为各个项目提供全程化、精准、梯度培育。
除了红岛经济区(高新区)官方的创新载体外,产业类别更为明晰、更具特色优势的企业化孵化空间同样受到创客的青睐。
位于中科研发城的腾讯众创空间,对AI人工智能、文创、电竞、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创客广开大门,不仅为他们提供腾讯的AI加速器和企鹅号内容开放平台,还引进了青藤大学和创投资本,实现创业项目的快速变现;
位于保密产业园内的微软(中国)孵化基地更是引入15家微软合作伙伴,为创客导入微软全球创新资源;
而在百度智创空间,初创企业可以免费获得百度开放智能云,包括语音、图像、视频、增强现实、深度学习在内的众多核心能力……
“当然,在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的各个创新孵化平台不是‘各自为营’的,2017年5月成立的‘蓝贝孵化器产业联盟’,打通各个创新载体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流动共享,以最大的诚意为创新创业者营造高效的政务服务,真正形成创新创业生态。”刘玉龙说。
欣喜之余,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的管理者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红岛要突破既有的发展成果,确保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这片“高新”之地在源头创新上抢占制高点,就要在“智”上做文章——
围绕科研院所系、高校系、企业系、海外系四大创新平台建设,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累计引进中科系机构5家、“国字号”创新平台16个,高校科研机构10余个,构建起“企业+科研院所+产业载体”协同发展的“科研创新圈”。同时,通过“人才特区”“蓝洽会”等招才引智举措,累计引进6名发达国家院士、28名两院院士、175名高端国家级人才,海归人才达700多人,高层次人才总量接近5000人,园区人才总量接近5万人。
提升民生内核,夯实生态本底,打造美丽青岛示范区和产城一体化范本
草长莺飞祥茂河,杨柳拂堤醉暮烟。
踏上红岛经济区(高新区),一幅美丽祥和的生态美卷呈现在人们面前。清晨的澜湾公园鸟啼虫鸣、悦耳动听,一旁的祥茂河里波光潋滟、白帆远影,远处胶州湾湿地水草丰茂、白鹭常驻……
从盐田滩涂到自然和谐的生态新城,这里正以“生态经络,湿地岛链”的空间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一个美丽青岛示范区。
“我们通过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社会治理工程和民生改善工程,实现城乡、产城、城市功能与品质、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四大体系的综合统筹,全力打造胶州湾北部品质活力城区。”王作安表示。
2018年10月12日晚7点,青岛市民健身中心“海之沙”体育场聚焦了全省的目光。作为山东省第24届运动会开幕式举办场馆,“海之沙”惊艳亮相。
同样作为青岛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2018年,红岛经济区(高新区)全面完成了济青高铁、青盐铁路红线内拆迁任务,红岛枢纽站房及周边配套建设基本完成,保证济青高铁、青盐铁路年底通车;地铁8号线稳步推进,市科技馆、红岛会展中心进入装修环节……
如果说这些重大公共服务项目是红岛城市蓝图上的一个个闪耀坐标,那关于整个城市的未来构想和设计规划则决定了红岛的城市品质。
正式投入使用的我国北方首座全地下式封闭污水处理厂,试点建设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编制实施城市色彩,完善商业项目建设,与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超高标准的现代化城市体……红岛新城的建设每一步都严格高标准、优品质。
“要打造美丽青岛示范区,就要立足红岛本土,强化区域特色、塑造独特鲜明的城市风貌,让1.0版本的青岛模板全面换代升级,真正呈现青岛3.0版本的独特魅力。”城市设计者们对这片土地细心打磨、精致规划。
摩登靓丽的城市面貌下,民生保障向来是一方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最直接的来源。
“让红岛百姓住上青岛市最好的安置房。”这是红岛新城建设者们对红岛百姓的承诺。
今年6月份,沟角社区新小区全面竣工。典雅大气的红棕洋房,洁净平整的灰色路面,充满生机的碧绿草坪,静谧闲适的花园式小区,让社区居民高兴地合不拢嘴。
正陪社区老人在活动室打乒乓球的沟角社区党支部书记孙顺德笑着说,“如今大部分居民已搬入新居,预计年底居民将全面完成搬迁,度过他们在新楼房的第一个春节。”
“目前85个地块中已有57个地块进场施工,10个地块进行主体建设,东河套、宁家安置区实现主体封顶,争取2019年实现31个社区、30327户居民顺利回迁。”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座新城的崛起,依赖更多城市新人口的助力。而区域的教育配套在整个城市吸引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2018年,青岛中学全面启用,这所被誉为青岛“最牛中学”的12年一贯制学校,从一开始就显露出独特的教育光芒。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青岛中学执行校长秦建云绘制了一幅“教育蓝图”,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4年,小班授课,秉承北京十一学校课程体系,整合各方办学要素,最大程度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不独教育,红岛经济区(高新区)正在全力推进的一批大型商业、文旅项目更让区域创业者、居住者充满着期待。
时下,青岛着眼全域崛起、统筹发展布局的机场、高铁、轻轨、地铁等快捷交通,都将相继在红岛这片区域呈现。它们已经在源源不断地为红岛集聚着各类优质发展要素。胶州湾底这座科技、人文、生态新城,定将在下一个十年奉献给我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