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就业优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加快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这是中山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重点语句,从中能够提取出“就业”“创新”“创业”“技能”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关键词。
就业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千家万户的“饭碗”。2021年,中山通过稳岗扩就业、构建完善的人才发展培养体系、促进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牢牢稳住“就业 ”民生之本,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就业形势稳中向优
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2万人,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5%……2021年中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就业成绩单。
在政策保障方面,2021年6月,中山发布了《中山市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这是中山继2018年、2020年先后出台 “促进就业九条” 1.0和2.0版本后,再次升级的“促进就业九条”3.0版本。此外,中山还出台了惠企减负十条,延续实施以工代训、失业保险扩围等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新增获市级授牌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30万元奖补等4项本地政策,持续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活动,全年累计发放就业创业政策性补贴660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4亿元,为企业减负11亿元,充分激发了全市就业创业的活力。
同时,稳就业意味着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背后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以及对劳动者的关怀。2021年春节后,中山人社局联合省内外各地人社部门,积极发动各镇街、市内各商协会和重点企业,组织“点对点”的专车、专列、专机,奔赴外地接返企业员工。
来自湖北荆州的胡哲中,一家在中山务工已有近10年,中山早已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胡哲中表示,这种乘坐免费专列“点对点”直达返岗的服务让他们感到十分温暖。“中山,我们回来啦荆州如何提升关键词排名推广方案!感谢你们还惦记着我们。”类似胡哲中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不在少数,据统计,2021年2月,中山位列全国热门迁入城市地级市第4位,闯进全国第一梯队。其中,2月16日至20日,5天累计有55.76万人返岗。得益于中山人社局的提前布局,让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快速回流中山到岗,为企业节后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用工支援。
稳定就业是一方面,持续开拓就业的新领域,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更是高质量就业的题中之意。其中,创新创业是带动就业的活力源泉。2021年,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进一步优化服务,“澳中青年创新创业园”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工合空间、南区国际青年科创谷、坦南创客园、枫逸国际创业孵化基地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累计孵化项目477个,其中港澳项目71个,在孵港澳团队32个,在孵项目年产值5200万元。
2022年,中山将继续坚定不移实施民生福祉提升工程,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工作主线,继续支持企业减负稳岗,稳定重点群体就业,稳步推进省际劳务对接,做好节后返岗复工保障工作,持续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力争实现今年第一季度用工“开门红”,打造中山劳务品牌。
中山企业获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授牌。
优存量扩增量,“技能挖潜”推动产业转型
在中山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2022年的重点工作提到“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重要方面。
如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荆州如何提升关键词排名推广方案?产业转型不仅意味着生产技术的改良,同时也需要一批懂技术、会操作的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如何让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匹配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这是中山需要回答好的城市课题。
构建“全链全域全周期” 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成为破题的关键。对于已有的“存量”技术工人,中山深入开展“百万产业工人”培训行动,组织企业员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2021年,通过职工适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以工代训及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中山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9万多人次、发放补贴近5亿元。
广东中山益达服装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惠企业之一。2021年,作为中山益达的人力资源经理,邓锦洲度过了充实而忙碌的一年。得益于企业新型学徒制,公司获得了一支稳定的技术工人队伍,免于陷入市场激烈的“抢人大战”中,保证了稳定的生产经营。通过企业与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以“技能提升+待遇提升”的方式强化技术工人队伍,实现降成本增效率的双重效益。“新型学徒制,让工人升职的空间更广阔,既能提升技术,又能涨工资,工人积极性非常高。”邓锦洲说。
在技能人才认定和培养方面,中山也赋予了企业更多的自主权。中山市人社局牵头制定了《关于在中山市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通知》,让企业技能人员水平评价将由政府主导向企业自主评价转变。
这种机制转变遵循了技能人才在生产实践中成长的规律,使企业生产需求和国家标准相衔接、认定结果与薪酬待遇相挂钩、企业认定与社会认可相统一,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一线员工学技能、钻业务、提效益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提质增效。
在培养新的“增量”方面,中山也走出了一条“链群对接”的创新实践路径,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促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针对中山企业和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中山市坚持“为产业发展所用,为人才培育所用”的技能人才培育标准,做大做强技工院校培育技能人才的载体。目前,中山市4所技工院校、3所高职院校、6所中职学校,每年可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超过1.6万人。
同时,“三项工程”也是中山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2021年,中山持续深入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累计开展培训近15万人次,带动高质量就业创业超30万人次,家政企业和从业人员实现双增长,新增技能人才8.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提高5.8个百分点。
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赛场获得金牌的中山选手陈婉霖。
多维发力,新经济新业态成为就业“蓄水池”
2020年,在疫情的冲击下,外卖、快递等灵活就业方式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通过多渠道鼓励灵活就业,让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途径。
在中山,来自广西的外卖骑手禤华,每天早上7时开始接单,一直做到晚上,平均每天可送60个订单,每天收入可达300元,被同行称为“单王”。除去食宿和配送电动车租用等费用,他月均收入6000—7000元。相比工厂流水线普工岗位,外卖配送工作时间相对灵活,基本是“零技术”门槛,劳动强度可控,工资待遇也相对较高,这是禤华跳出制造业,转向外卖配送服务新业态的重要原因。
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2021年,中山人社局通过实施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加大新业态职业培训力度、发挥品牌工程促进作用、鼓励支持创新用工模式、保障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加强灵活就业服务管理、落实精准公共就业服务等举措支持拓宽灵活就业渠道。
为促进灵活就业,中山全面取消户籍等参保门槛,全力保障依托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平台人员就业,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司机、实习生等8类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超3.66万人、排名全省前列,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近20万人。
中山市人社局2021年发布的《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支持灵活就业五项行动,具体目标包括从2021年12月起,每月收集一批灵活就业岗位;每季度举办一场全市性灵活就业人员线上招聘活动并长期坚持。每年累计发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不少于2000人次;新业态技能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等。
同时,中山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工程,通过组织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提升培训班,采取集中授课、实践演练、参观考察、交流对接等方式开展培训,完成农村电商培训约1200人次,认定农村电商示范站37家,带动就业创业约2400人次、销售总额近1亿元。
通过开展“‘就’在中山”就业服务月活动,中山创新推动创业就业服务进小区,实现创业就业服务全市277个村(社区)全覆盖,居民小区服务点增至70个,开展43场创业集市活动。灵活推进“共享用工”“妈妈岗”等创新举措,先后推出5批“妈妈岗”,覆盖90个用人单位1500多个岗位,帮助500多名女性实现“家门口”就业。
目前,中山总体就业形势稳中向好,薪酬水平和城市吸引力不断提高,人口持续流入有效应对了全国劳动人口规模下降的趋势。接下来,中山将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优化就业服务,促进高质量就业。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苏芷妍
【摄影】部分通讯员供稿
【作者】 苏芷妍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