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建盏”蔡家三兄弟,闽北瓷界都知晓。
排行老大的蔡炳昆所创建的“蔡氏建盏”作坊位于建阳城南郊的宝塔山下。他的作坊是一栋两层的小楼,依偎在塔山脚下。迎门的木架上摆满各式各样的淡黄色的建盏素坯。走进作坊,但见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和蔼、浓眉大眼的汉子,正忙着把刚沾过釉水的建盏素坯沥干,然后整齐地码在木架上。他专注、灵巧,熟练,仿佛这工作中有无限的乐趣,完全不像一个67岁的老人,他就是“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蔡炳昆。
1949年,蔡炳昆出生在南浦溪畔的水吉镇后井村。童年的蔡炳昆和小伙伴们上山砍柴,或在草丛里玩耍时,常常能捡到黑瓷片,仔细观察,瓷片上的点点光芒含蓄而美丽,有股穿越时空的力量。稍长,父辈常给他讲有关建盏的美丽传说。他听说芦花坪曾有百条龙窑;他听说野兔不小心窜进窑里,出窑的碗就会有兔毛;鹧鸪不小心飞进窑里,出窑的碗就有鹧鸪斑纹;年幼的蔡炳昆常幻想能工巧匠云集,龙窑喷火,建窑建盏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的情景。
蔡炳昆有兄妹7人,父亲是个制陶工。13岁时就跟着父亲学陶艺。挑土、炼泥、拉坯、上釉……做陶的活样样都不轻松。他最喜欢的是拉坯,坐在转盘前,泥坯仿佛有了灵性,一番拉、捏、切,泥坯就变成了你想要的家什,特别有成就感。不到三个月,钵头、花瓶、小坛,小炳昆早已手到擒来。16岁,制陶的十八般技艺他已样样精通,成了父亲的左膀右臂。
1981年夏,已是建阳压缩机厂技术工人的他回老家看到建盏在沉寂800年后再次受到世人的瞩目。县瓷厂技术人员与省里来的专家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烧制成功一批兔毫斑纹的仿古建盏。这一事件再次勾起蔡炳昆深埋心中的建盏梦。1989年,他看到二弟炳龙、三弟炳盛相继成功创办起建盏作坊,便与两个弟弟开始搜集建盏制作方面的资料,利用业余时间向周围制作建盏的师傅学习。1995年,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发建盏。好在,原先做陶的手艺帮了他大忙,拉坯已是轻车熟路,釉水的配制也有共通之处,最难把握的是窑温控制。建盏的黑釉属于结晶釉的范畴。建盏“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蔡炳昆,他认真总结失败经验,采用电炉窑烧成。此举既环保又易操作,终于在烧制十几窑后,成功烧制出第一批兔毫盏。他看到黑色的釉层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脉络,宛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兴奋得睡不着觉。2004年,55岁的蔡炳昆从工厂内退后,他便全身心投入到建盏的研发制作中。不久,蔡炳昆就烧制出蓝兔毫、银油滴、异毫等建盏,并开发了梅瓶、花瓶、盖碗、茶具等多种器型。由于他的黑釉瓷独具匠心,别有风格,纹理精细,因而,他的瓷器倍受青睐。消费者只要看到盏底刻有“昆”字款的,便乐意放心抢购。2015年1月,蔡炳昆设计制作的《油滴建盏》荣获第三届《中国·金艺奖》国际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奖金奖;2015年10月,《束口银油滴盏》获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交易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评比银奖”。
二弟炳龙,人称“建盏龙”。自1989年冬从事建盏烧制创作以来,他已在手工建盏作坊苦干了27年。蔡炳龙与长兄一样个性,善钻研,陆续制作出兔毫盏、油滴盏、鹧鸪盏、虎皮斑、木叶、珍珠斑等多种产品,釉面采用天然矿性釉,与宋代建盏仿真度极高,产品经久耐看,每只建盏的斑纹和形状都有细微变化,意趣天籁,美仑美奂。2010年,他作为建阳最早被命名为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5月,获南平市首届工艺美术名艺人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福建省颁发的专业技术陶瓷工艺高级工艺美术师资格证书。
三弟蔡炳盛,虽然年龄最小,但他是建阳最早干起这一行当的作坊主之一。他烧制的建盏器型端正大方,釉色润美,晶体感强烈,被盏友们称为 “建盏标杆”。蔡炳盛不仅烧成实践经验丰富,而且在理论上很有见地,他撰写的有关建盏烧成论文,颇得陶瓷行业专家好评。他的《如何敲定建盏的胚及釉面》、《建盏油滴釉该如何形成》到《手工建盏柴烧茶具鹧鸪斑的制作》等论文,均被专家所首肯。蔡炳盛如今是建窑建盏学会的副会长。无疑,在建阳恢复建盏的瓷界中,“蔡氏三兄弟”理所当然成为当地烧盏的领军人物。(李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