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抖音在四川成都举办“全面发展-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研讨会。据悉,此次研讨会是抖音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专线”(后称“专线”)全国巡回研讨的第3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媒体就保障未成年人用网安全、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展开讨论。
图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讲师林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讲师林可博士认为,在探讨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问题时,应当从发展性和建构性的视角思考如何促进青少年“自我保护”。为此,网络平台、学校和教师尝试设计和推广更具教育意义的短视频项目,指导和帮助青少年学习、理解、辨认短视频的原理机制,并鼓励青少年通过自己创作短视频来增加生活经验、提升审美趣味、促进情感表达、锻炼精准思维、增强媒介反思和社会责任感,并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虽然每个短视频的时长有限,但是优质短视频可以“以短见长”。在短视频领域有两个重要指标叫做“完播率”和“复播率”,很多优质短视频时间虽短,但时效很长、影响很长,让用户看到之后不会滑走、看完之后还想再看。尽管短视频经常被认为只能传播碎片化信息,但是如果它能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以此为起点去搜索更多系统知识、去探索短视频之外的未知世界,那么短视频就能发挥长效能。
林可说:“现在都在提短视频的青少年保护模式,我希望提出一种概念,叫做‘青少年友好型短视频’。借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3p’理念来定义它,我认为优质短视频至少应从三个权利维度来保护儿童,包括:Protection(受保护权)、Provision(受照顾权)和Participation(参与权);在此,我想多加一个Preference(选择权),即与时俱进地了解青少年的喜好,在合情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尊重他们的偏爱和选择。”
这四个概念之间具有内在逻辑。首先,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正在努力进行内容审核筛选,开启青少年保护模式,监管未成年人账号,这对于自主性、自控力、辨别力较弱的孩子来说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次,现在涌现出一些优秀的短视频创作者,其中不乏兼具创意和情怀的中小学教师、家长和大学生,他们提供更多优质内容、在闲暇时光给予青少年更多“照顾”。再次,教育者应当指导青少年参与短视频创作当中,帮助他们充分理解短视频的运行规则,通过“祛魅”来“益智”,从而以“超越保护主义”的心态达到保护青少年的目的。最后,据林可介绍,她的研究团队近年来也在尝试教育类短视频的实验开发项目,汇集青少年喜好、倾听青少年声音、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的烦恼,“在这一点上,我们既是观察者,也是研究者,更是生产者,最终期望成为积极的教育改造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