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被冠以“史上最严游戏禁令”之名。通知要求,所有的未成年人仅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玩1个小时的游戏等。
政令一出,未成年人规避防沉迷系统的明显漏洞——租号、借号、买号,也随之走进公众视野。尤其是租号,单小时成本仅几元钱,且并不验证求租者是否成年,理论上可以做到任何人“打游戏不限时”。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调查显示,租号平台的问题不仅在于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绕开防沉迷系统的路径,其主要提供的账号共享、出租交易服务,还涉嫌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不正当竞争,以及诱导用户违反游戏平台的用户协议,给号主的账号安全、虚拟财产安全、密码安全带来泄露风险等。
我国自2007年正式启动防沉迷系统,十多年间,防沉迷技术手段不断进步,而总有一些未成年人想方设法规避掉防沉迷措施。这也让公众开始思考,技术手段的防沉迷举措是终点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出路在哪里?有专家表示,加强监管只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一方面。在加强对游戏平台的监管,增加未成年人玩游戏的“约束”和“难度”后,应该重视家长的监护作用,以及家长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家长要在孩子使用智能手机时,陪伴指导孩子掌控时间,以及教育孩子识别网络不良信息,以此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习惯。
未成年人租号玩网游的漏洞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又被冠以“史上最严游戏禁令”之名。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体验模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等。
通知还提出,要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共管共治,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可以预见的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机制将日趋完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这一机制目前仍存漏洞。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络上仍活跃着大量游戏账号出租平台,一小时仅几元钱,租号玩游戏不受未成年防沉迷规则限制,从理论上说打游戏不限时。
14岁的小杭(化名)是青岛莱西的一名初三学生,在未成年人防沉迷政策相对宽松时,他的《王者荣耀》段位一度到过星耀Ⅰ,“现在不行了,限时就那么短,过了时间就强制下线,根本没法上分”。他戏称,未成年防沉迷政策收紧,“把我这种老实孩子‘刀’傻了”。
小杭之所以说“我这种老实孩子”,是因为他的身边切切实实存在着“另一种不老实的”孩子。起初,小杭发现和同学们双排时,“他们经常换账号,还有不少售价很贵的皮肤”,一问才知,号全是租来的。而据小杭说,了解租号途径,甚至曾经参与租号的未成年人可能不在少数,包括班上的同学、邻居家的玩伴,“基本上但凡玩王者的,都知道能租号,至于租没租过我就不知道了。”
根据小杭提供的线索,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至少在网络上找到了30多个活跃的游戏账号租赁平台(包括网站和APP),如租号玩、虚贝租号、GG租号、8868租号等,在这些平台上均可以低价租到多款热门游戏的账号,包括英雄联盟、穿越火线、绝地求生、CSGO等端游和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原神等热门手游。
这些租号平台上的账号价格不一,以手游王者荣耀为例,一般根据账号天梯榜排名、拥有皮肤的稀有程度和数量等因素定价,大多定价在几元钱一小时,有的甚至低至几毛钱一小时。
记者暗访还发现,尽管多数租号APP在下单前都会要求消费者填写实名认证,但记者使用非本人身份证验证也能顺利通过,没有生物验证环节。而据小杭说,他的同学很多都是填写的家长身份证,也都顺利通过并没有遇到验证阻碍。
非但如此,租号平台还会想方设法帮助承租方规避掉游戏平台的防沉迷措施。在一家号称创立6年、服务过5000万用户的租号平台上,号主出租账号时会被要求“发布腾讯手游账号时确认账号已过人脸识别”,以确保所有承租人不必在游戏过程中人脸识别不通过被强制下线,不免有为其中部分未成年人逃避防沉迷机制之嫌。
“没有安全感”的交易
租号平台的漏洞不仅在于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力度上,还在于对号主权利保障的不充分。
在充值了近2万元后,盛开(化名)的王者荣耀会员等级达到了游戏内最高的V10级别,在基本不登录这个账号之后,盛开觉得“弃之可惜”,就想出租账号或直接卖掉。
索性一把卖掉是最省心的方法,“头部主播不会干这事,直播平台很多小主播本身就是‘号贩子’,要去找他们。”盛开说,在那些小主播的粉丝群里,活跃着大量的“号贩子”,主播会号称以自己的信誉为“号贩子”做担保,但通常情况是“号贩子”以极低的价格收号,再由主播代练几个月,高价转卖给别人。盛开充值近2万元、拥有几乎全部荣耀典藏和限定款皮肤的账号,“号贩子”开价仅开价5千元,盛开没卖。
挂在租号平台出租也是一条赚钱的门路,盛开说,像他这样的散客挂账号到租号平台出租的,算是比较少见,“一笔交易赚个几块几毛,还不够费心的”,反而是“号贩子”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账号资源,才能真正通过这门生意赚到钱。
而且,据盛开说,大多数散客不愿意把自己的闲置账号资源出租,“租出去的号没有几个能‘全乎(俚语,意为完整、完全)’回来,不安全。”
一方面,在双方互不熟悉的交易中,盛开认为“要是碰到素质高的玩家还行,素质比较低的人根本不会在意租来的号,才不会在意因为骂人、挂机被禁言、禁赛,只要他爽了就行”;而号主全然不知道自己的账号租给了什么人,更不了解对方会不会在游戏中做出辱骂他人、开外挂,甚至挂机等违反游戏公约的行为,“出了问题被封号,号主大多只能自认倒霉。”
另一方面,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实际探访中发现,账号出租时,号主需要将关联游戏账号的社交账号密码,以明码的形式展示给承租方。因此,非但自己的游戏账号,面临密码泄露、账号被盗的风险,连QQ、微信等关联社交账号同样面临此风险。“密码会不会泄露,全看平台良心,能不让人担心吗?”盛开语气无奈。
曾有网友以6.6元的价格租了2个小时的CSGO账号,付款后需要下载专门的登号软件登录,点击一键登号后,桌面自动弹出一个Steam窗口,此时按下F9,窗口就会自动输入账号和密码。“登录期间鼠标无法移动,看着屏幕上自动输入账号和密码,感觉就像被人远程操控了一样,非常没有安全感。”该网友猜测登号器可能自带了一个虚拟机,因为在登录期间很多电脑上的软件都无法启动,弹窗提示没有操作权限。
账号出租的不安全感还体现在租号平台的逃避责任上。正如前文提到的租号平台在其平台协议中写的,“账号租赁有风险,发布账号租赁信息需谨慎,一旦发生号主会员发布的账号被租客会员破坏、毁灭或其他灭失风险时,平台对此不承担责任”,以及“因平台以外的其他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客户违规恶意操作)导致账号道具丢失、账号游戏人物分解等账号财产损失情况发生的风险,平台没有承担此风险的责任”。
最重要的是,账号租赁违背了游戏平台的用户服务协议,不受游戏平台保护。Steam、腾讯游戏、网易游戏等全球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型游戏平台,其用户协议均明确规定了禁止出租、转让、借用软件服务/账号的行为。甚至,米哈游在其用户协议中明确写到,米哈游未授权您(用户)从任何第三方通过购买、接受赠予或者其他的方式获得游戏账号、游戏道具、游戏装备、游戏币等,米哈游不对第三方交易的行为负责,并且不受理因何第三方交易发生纠纷而带来的申诉。
租号生意背后的法律纠纷
表面上,游戏租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实际上细究起来,这档生意建立在租号平台引导用户违反游戏用户协议的基础上,租号平台涉嫌侵害游戏公司的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
此前,腾讯就以此为由状告租号平台,包括安徽省刀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租号玩)、亳州市炽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采里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了其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目前,该案件进行到了第3次庭审环节,腾讯方面的代理律师吴让军在第3次庭审时表示,被告通过开设网站和APP,大规模铺设、推广营销合作渠道,并通过抽奖、租金收入、平台奖励等金钱吸引,新手上路、卖家操作等操作指引,提供给上号器等措施,积极帮助和引诱网络游戏用户去进行账号的交易,被告所开展每一笔交易,都是以用户的违约为代价,被告的经营活动完全是建立在破坏游戏行业的商业惯例和社会诚信之上,被告的经营活动具有实质性的侵权性质,在本案中构成直接侵权。
而被告一代理人则辩称,尽管全球范围内大小游戏厂商均通过用户协议的方式禁止玩家交易游戏账号,但是目前并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规禁止游戏账号租赁交易,并不是所有的商业惯例都可以否定其他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
但原告方面则认为,此前游戏直播也面临是否需要征得游戏厂商同意的争议,当时游戏直播方也是以所谓的新商业模式进行抗辩,但是新的商业模式也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合法运营,账号租赁的客观存在,不能直接推导出其就具有天然的合法性。
截至发稿,该案件尚未宣判。
技术手段的防沉迷举措是终点吗?
总有一些未成年人想方设法绕开防沉迷机制。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游戏圈业内人士普遍赞同的解决方案是将生物识别技术广泛应用到网游登录验证程序中。事实上,在国内,腾讯游戏已经率先试点应用了这项技术,并且在今年早些时候,正式上线了“零点巡航”功能,就是基于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验证手段堵住身份冒用的漏洞。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平均每天有580万个账号在登录环节触发了人脸识别验证,90%以上拒绝人脸识别或未通过验证的人被阻止登录账号。腾讯控股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也显示,2021年7月,平均每天有1360万未成年人账号因触发1.5小时游戏限制而被系统强制“踢”下线;平均每天有825万个账号在登录环节、4.9万个账号在支付环节触发了人脸识别验证;其中因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登录环节有92.4%的账号被纳入防沉迷监管。
尽管腾讯旗下已有60款游戏使用了该项技术,但也有不少游戏圈业内人士对全面应用此项技术持悲观看法。专做游戏评论的博主“团子好贵”透露,“防沉迷的人脸识别是需要实时接入公安数据库进行验证的,每次进行人脸识别,游戏厂商都需要付费,一般的小游戏厂商根本承受不起这种成本,目前也只有腾讯全面接入了这个系统。”
玩家也普遍认为,技术手段的防沉迷措施不会是终点。在微博话题#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讨论中,有人质疑“史上最严游戏禁令”“租号卖号那么大漏洞都不堵,光禁止未成年人游戏时间没用”;也有人说“十六七岁的年纪真的很难受,一刀砍真的不合理”;更有人提出“适量、适时玩游戏,最重要的还是家长们的正确引导约束,还有孩子的自觉,凡事一刀切都会带来其他延伸问题”。
此前,国内从2007年开始启动防沉迷系统,要求所有的网游玩家需要身份验证,然而当时的防沉迷系统并没有与公安系统联网,网上的身份信息泄露现象泛滥、身份证生成器随处可见,因此当时的防沉迷系统又被玩家称之为“马奇诺防线”,昂贵而无用;而后各大游戏厂商收紧了防沉迷举措后,未成年玩家用父母的身份证注册游戏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直到国内部分游戏厂商实行了“宵禁”“夜间巡航”“人脸识别”“识别定位”等措施,大部分的未成年玩家才真正有效地被监管起来,不过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租号、借号、买号等产业趁机蓬勃发展,利用断网来规避防沉迷,网上防沉迷破解教程传播甚广,网传在一些专门破解防沉迷的网站上单次服务售价仅60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表示,加强监管只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一方面。要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需要发挥家长(监护人)的作用,我国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概括起来,有三方面主要原因:一是游戏易得,未成年人可以方便地玩游戏,几乎不受约束和限制;二是家长没有发挥监护作用,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甚至用游戏来打发孩子;三是家庭教育缺失,很多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不和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导致孩子的兴趣单一,学习之外的休闲活动只有打游戏。
因此,在加强对游戏平台的监管,增加未成年人玩游戏的“约束”和“难度”后,应该重视家长的监护作用,以及家长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家长要在孩子使用智能手机时,陪伴指导孩子掌控时间,以及教育孩子识别网络不良信息,以此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习惯。
文/实习记者 王萧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