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新闻

商业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商业新闻 > 正文内容

惠州网络推广联系昔年下拉的简单介绍

时间:2023-11-25 信途科技商业新闻

惠州文脉·花地西湖投稿邮箱:wbfkblsl1@ycwb.com

羊城晚报《惠州文脉》7月30日版面图

伏天勿忘“六月黄”

□申功晶

农历六月,入了伏,天气溽热,胃口匮减,苏州人讲究“食宜清淡”。然少了大鱼大肉的餐桌,似乎缺了一抹鲜味。

清晨,我提着篮子来到农贸菜场,一只只小螃蟹口吐泡沫、爬得活跃。突然想起了苏州的一句老话:忙归忙,勿忘六月黄。

“六月黄”俗称“童子蟹”,正处于大闸蟹的“青少年期”,也就是螃蟹中的“小鲜肉”。它壳软、肉嫩、味鲜,苏州有句方言:再鲜不过六月黄。诚然,“六月黄”成了老苏州餐桌上佐酒下饭的一味好物。

记得还在读小学时,一个暑假的傍晚,堂叔提了一网(袋)六月黄,敲开我家的门,递给父亲:乡下亲戚送的,给孩子尝尝鲜。

我趴在案上写作业,瞄了一眼网袋里的螃蟹,那个头还不及普通大闸蟹的一半大,真心佩服苏州人,这么小巧的玩意儿也能翻吃出名堂来。

父亲用清水把它们一个个洗刷干净,一刀切成两半,掏去肚肠和内脏,用水调和一小碗面粉加点食盐拌匀。在蟹的横切面上蘸满干面粉,放入油锅几十秒煎制封口。加点葱、姜一起煎香,再用中火烧热砂锅放油,把沾了面粉的螃蟹放入锅里煎炸,待颜色变红后取出、沥干。再用面粉加入少许冷水和打碎的新鲜鸡蛋调成面糊,将面糊裹住螃蟹翻炒,让面糊均匀裹着蟹块。

父亲给我做了整整一大碗“面拖蟹”,刚一上桌,我就迫不及待用手抓着吃,蟹壳软薄如翼,蟹肉鲜嫩细软,蟹膏丰腴软滑,成流脂状,我连壳带肉一起吞下肚,真真是“鲜到眉毛掉下来”。面拖六月黄的辅料比螃蟹本身还好吃。吃完后满嘴蟹油,惹得家中小猫蹭到我身上,伸出毛刺刺的舌头舔我的脸。

父亲的这道“面拖蟹”手艺是从祖父那里学过来的。当年,祖父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在外忙活一天后,身心俱疲回到家中。厨子忙将备好的酒饭端到二楼书斋,酒是一壶上好的桂花米酒,下酒菜通常两素一荤:一碟花生米、一碟萝卜干、一盘面拖六月黄。六月黄的个头虽小,肉质丰满,蟹膏更是金黄流油,随便嚼一嚼,饱满鲜嫩,满嘴蟹鲜,对于懂吃的老饗来说,“六月黄”实乃人间美味极品。祖父老酒咪咪,六月黄嘬嘬。吃完螃蟹,把剩下的汤汤汁汁拌入白米饭中,那蟹鲜味渗透到米粒里,这碗米饭的身价,立马“升级提档”。

昔年,李白的下酒菜是“雕胡饭”(茭白),苏东坡的下酒菜是细鳞鱼(形状像鲈鱼),鲁迅的下酒菜是茴香豆,梁实秋的下酒菜是炝青蛤。比起来,“六月黄”大概是下酒菜中的爱马仕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苏北一个贫瘠的乡村,每天清汤寡水的米饭蔬菜,吃得我们全家人嘴里“淡出鸟来”。有一天,父亲去河边玩,顺带抓了几只蟛蜞回家,祖父见了,灵机一动,他上集市买了些面粉,照着厨子的烧制方法,做了一道“面拖蟹”给全家开开胃,解解馋,打了个牙祭,也算是苦中作乐。父亲后来颇有感触地回忆,那徘徊在舌尖的滋味,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其实,六月黄除了做面拖蟹,还有六月黄炒年糕、姜葱毛豆炒年糕、酒糟六月黄等做法。汪曾祺老先生曾为之痴迷的天下第一美味醉蟹大抵和酒糟六月黄相差无几。

汪曾祺,这个“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和980多年前的苏东坡一样,在风雨晦涩的人生中,以诗文写遍所尝美食。汪先生曾说过:“折腾吃,得有满满的烟火气,才有生之乐趣。”大众眼中的汪曾祺,是“中国第一美食博主”。

可吃何尝不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吃的人,往往更会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更热爱生命。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哥吃的不是六月黄,是人间滋味。

夏日滩涂 汤青/摄

夏日看云

□马庆民

一夜大雨,洗净了满天的尘埃,赶走了暑天的燥热。瓦蓝蓝的晴空,清澈、深邃,蓝得让人心疼。如花般绽放的朵朵白云,晶莹、恬静,白得让人心生涟漪。

我喜欢看云,尤其喜欢看夏日的云。夏日的云就像是一篇惊心动魄的小说,变化多端,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幽梦影》说:“云之为物,或崔巍如山,或潋滟如水,或如人,或如兽,或如鸟毳。故天下万物皆可画,惟云不可画。世所画云,亦强名耳。”生动地阐释了云的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诚然,夏日的云,来去无定,漫不经心,带有一种飘逸的美,那种美,让人不可思议,让人质疑。它们一朵朵、一团团、一簇簇,白如雪,柔如絮,轻如烟,透如纱,随意组合,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图形,妙趣荡漾,引人遐思;它们就像是天空的表情,展现着天空的喜怒哀乐;它们或大或小,或厚重或蓬松,把天空打扮得五彩缤纷。它们一会儿像一条巨龙,在广阔无垠的苍穹中腾飞;一会儿像一匹骏马,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奔腾;一会儿又像一只海豚,在蔚蓝的大海中跳跃……那绚丽多彩、瞬间万变的云,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闲来无事时,我就喜欢寻一个好去处,抬起头,看云。看云洁白如雪,看云飘逸自由,仿佛那悠悠而过的就是我的心情。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看夏日的云,也很羡慕天上的云。时常想,那云每天飘来飘去的,它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它们有心事吗?每当此时,我就会仰起头,看着云发呆,一看就是好一会儿。但终究也想不明白云自何处来,也不知云会飘向何处去。

后来读的书多了,看云,不在乎它像什么,只想通过看云预测风雨;后来背的诗多了,看云,便艳羡起“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的了无挂碍,更神往“白云满地无人扫”的悠闲从容,无拘无束的静谧美好。

其实看云如人生流年,同样的云,不同年龄,看云的心境也不一样。少年看云,就像从缝隙中看天上的云,看的是童趣和惊喜;中年看云,就像在庭院中观赏云一样,看的是风雨和得失;老年看云,就像在山顶上观看云一样,看的是心境和人生。

我就简单得多了,看云就是看云,与形状无关,与心情无关,与风雨无关。仰望时,只有自由自在的云,和那个可以陪自己一起看云的人。

炎炎夏日,奔波忙碌于快节奏里的人啊,难免心浮气躁。其实不妨尝试着适时停下来,多抬头看看那天边的云,看看云卷云舒的怡然自得,看看云嬉随风的洒脱与清丽;它们慢慢飘过,飘过的是惊喜,是恬淡,抑或是安然;那份悠闲自在,那份逍遥快活,是一种视觉与心灵的享受,就好像一幅画,一朵花,总会不经意间在心底留下一道淡淡的风景。

看得久了,也就自然会明白一些道理,比如,平淡是真,简单是美,平安是福……

看着看着,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莫名的变成了一朵云?其实做云又有什么不好呢?正如白落梅说的:“就让我做一剪闲云吧,没有来处,不知归途,在寥廓的苍穹飘荡。”

在我看来,即使做不成云,也该拥有一颗云一样的心:清净淡然,随风舒卷,闲适淡定……

消夏在乡下

□李星涛

乡下有老宅三间,菜地半亩。每逢双休日,我便挈妇将雏,前往小住。一为避开城里的喧嚣,二为侍弄菜园。暑假来临,我们一家三口干脆搬进了老宅居住,安静地享受其乡下的消夏时光。

老宅门前,挺白杨一排,细者盈握,粗者如斗。皆高耸入云,亭亭如盖。晨有鸟雀宛转其上,不见其形,却闻其声,一串串的水声儿,如同仙乐。中午,浓荫铺缮屋顶,室内凉气暗涌,恰如坐临井边。

屋后五尺开外,站七八棵水杉,高于屋平。其外形端庄似塔,肃静如佛。枝梢处,叶儿绿得新嫩;枝跟处,叶儿绿得苍翠。注目观之,心静如水。再远处,田野碧绿展开,一望无际。斜风过处,大豆的绿叶翻卷不已,像无数的蝴蝶翩翩起舞。

前后窗户相对打开,无风时,浓荫送凉;起风时,发梢拂动,两腋下暗暗沁凉,飘飘欲仙矣!若逢雨天,更是妙绝。前窗下可听绿叶与雨的低语;后窗下可听雨过嫩叶的微吟。风从北窗游进来,又从南窗逛出去。于是,屋内屋外,一片清凉。

夜晚,月光把村庄从夜色中打印出来,树影带着虫鸣,晃动在斑驳的墙上。一棵丝瓜提盏灯笼爬上枣树树梢,她要让嫩绿的宝贝和枣儿安睡在一起。屋后偏北十余米,一群蝈蝈正伏在苇叶上亢奋地鸣叫。月光便从晃动的水面上反射到苇叶上,光点斑驳,迷迷离离。蝈蝈的影子随着光波潋滟荡漾,其声也悠然地融了进去。

园里的蔬菜长得正好。冬瓜披着白纱,茄子穿着紫袍,白菜青绿一片,辣椒如火燃烧……南瓜浑身都是菜,就连瓜藤也可做出美味。先将瓜藤表皮上的丝儿撕掉,然后切成寸长的段儿,用刚打出的井水激一下,立刻下锅颠炒,一分钟即可装盘了。这道菜颜色碧青欲滴,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更是清爽宜人。若嫌瓜藤味儿有些淡,可以将瓜藤切得长些,藤段儿里灌上调好各种作料的肉末。不过,做这道菜时,须待油热得滚沸,再迅速翻炒。这样做,一是防止肉末板结,不鲜嫩;二是防止瓜藤炒老了,失去新鲜的质地。翻炒过程中,可以适量加点温水,以促进瓜藤内的肉末早熟。刚装盘的肉末瓜藤,香气袅袅,朦胧如雾,根根青嫩,宛如一条条青龙浮在云层。因此,我给这道菜命名为“青龙浮云”。

园地边缘,妻子种下了十八棵玉米。八月里,玉米棒子丰满了,粒儿嫩得粉白。掰下几棒,剥下籽粒,小石磨里粗粗地磨一遍,将汁液熬制成粥,这就是“玉米糁儿”。喝一口,上下唇用力一抿,粥儿便立马变得润滑。那玉米胚儿留在口中,一嚼,肉津津的,甜丝丝的,后尾荡漾着一股爆米花儿的清香,让人回味不已。

淮河离我家园地不远,只有一里。每天早晨,我都要到河边踅一趟,买回几斤龙虾。让妻子做木桶虾。木桶虾是妻子的独创,她将十三香油爆啤酒虾放在木制小桶里,用浓厚的汤汁浸泡半日,这才端上桌来。吊过汤的木桶虾,不仅颜色红得像榴火,艳得耀眼,而且虾身已完全被卤料润透。放一只在嘴里,猛地吮吸一口,卤汤顷刻间便从虾身中溢出来,火一样的滋味立刻窜满口腔。由于这种虾油爆的时间短,虾黄并不板结,那橙色的膏黄,比起玉脂珀屑般的蟹黄丝毫也不逊色,鲜美得让人直咬舌头。又因木桶虾在汤中浸润的时间长,味道比起其他虾来,更多了好多层次,感觉上好像是面对重岩叠嶂的险峰,越品越有味儿。明明吃进嘴里的是雪白的虾肉,但从中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品尝到麻味、辣味、蒜香、茴香、姜香……这众多的味儿裹着鲜嫩无比的肉质在唇齿间翻腾弥漫,久久不散。这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全然抛却了平日里的斯文,一个个捋袖、手抓、剥壳、抽肉、蘸酱、点醋,左嘴角急急输送,右嘴角从容吐壳,吃得满嘴油腻,面色红润,却又唏唏溜溜,不忍罢手。

身居乡野,日子安静了,时光慢了下来。每日里。我家一不开空调,二不开电扇,却神清气爽,清凉无比。于是,我将老宅命名为:“清凉斋”,并以斗笔书写成匾,悬挂于中堂之上。居住月余,我写诗二十余首,涂散文九篇,编小说三万余字,赚得纹银五百两。遂草下此文,以谢清凉斋慷慨庇荫之恩矣!

街市烟火

□江育彬

出了小区,过了马路,就是菜市场。

通常是早上送孩子上学后,顺路到菜市场买菜。一踏进菜市场,便进入一个喧嚣的世界,一个生动的烟火街市。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来往的人或骑小电驴、或骑自行车,在街道上缓慢前行,人流中夹杂一两辆急着上班的汽车,更显得拥挤。有的摊主,摊位上摆着电喇叭,不停地重复着蔬菜瓜果的价格。

路边的肠粉店冒出热气腾腾的烟雾,同时冒出来的还有诱人的香味。白生生的米浆、翠绿的西洋菜、金黄的蛋液,在老板的忙活中,片刻间便成为一盘美味的肠粉。老板从蒸笼抽出一屉熟透的肠粉,手脚麻利地刮盘、切块、装盘、淋酱料,一气呵成。

卖牛肉粿条的那家网红店更是夸张,每天排队的人都排到门口。老板父子三人不紧不慢地忙活着,要是有人催,老板也不给好脸色,嫌慢去别家啊。挡不住他家味道实在是好,排队的人也只好压一压心头的小火苗。这家店也忒有性格,早上只营业到9时,过后就收摊了。

卖鱼档前,老板抓起一尾鱼扔到砧板上,用木槌敲晕,然后开膛破肚。只见刀走如风,鱼在刀下,迅速被分解成鱼头、鱼骨、鱼腹。各个部位在买鱼人的指指点点中,放在电子秤上,装进塑料袋子,进入不同的人家。

猪肉摊通常是夫妻档,忙得不可开交的他们,一个人挥刀切肉,一个人装袋收钱,两个人配合默契。有的人的爱情是花前月下你侬我侬,他们才不管什么狗屁爱情,这一刀下去赚三块,那一刀下去赚五块,这一上午就是三四百的赚头,有什么感情比两口子一起经营一起配合来得实在,来得真切?

菜市场,应该是一个城市最接地气、最有人情味的地方。在这里,可以遇见平时难得一见的老同学、老朋友。在这里,会遇见同个小区的邻居,虽然没有来往,但一个微笑一个点头都让人心生温暖。那些交往了十几年的摊主,不算朋友,但天天见面,无形中也生出一点交情。带的钱不够?没关系,下次再给。有时候只要一两根葱蒜,卖菜大婶说算了算了不用钱。卖熟食的老板知道你一家几口人,所以知道你需要的大概数。有时带孩子一起,卖肉的老板会感叹时间过得真快,记得那时还是小不点现在都快读初中了……交集就那么一点点,那一点点积攒起来,就是人情了。

将每天装菜的塑料袋子收集起来,一两个月后装成一大袋,送还给卖菜大婶,也算是好事一桩。后来发现,这样做的不止我一个人。

喜欢逛菜市场的汪曾祺曾说过: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是啊,走在菜市场里,听着小贩不遗余力的吆喝声,热热闹闹的讨价还价声,再看着五颜六色、滴着水珠的果蔬,活蹦乱跳的鱼虾,鼻腔里充盈着青菜的清新味道、海鲜的腥膻味,一切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真切。

有时候会看见一起上菜市场的夫妻,女的一手挽着男的,一手挎着菜篮子,脸上挂着舒心的笑容。一边是生活,一边是爱情,饮食男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汪涵在节目中说,我们去菜市场挑选食材,其实就是偶遇与重逢。翻炒就是情感的升温,糖醋就是情感中的蜜意,做一碗面条,何尝不是柔情,家厨里的感觉,就是爱。

每天面对的菜市场,就像我们的人生,没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有的是各种琐碎的、平凡的细节。那些微笑点头、那些讨价还价、那些烟熏火燎、那些街坊邻里,构成了我们的生活。逛完菜市场回家后,为家人做一桌饭菜,不一定有多可口,但胜在踏实,也许那就是平常日子的烟火味道。

包饺子

□杨政

一觉醒来,看到老公留在床头柜上的纸条,我满心欢喜。

春节放假我从初二开始,连值三天班,昨天深夜一回到家倒头就睡,醒来已是正午。老公留个纸条说他带两个孩子去玩了,18时左右回来。

我可以一个在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不想被人打扰,随手关掉了手机。

我坐在床边,思忖着先做点什么,忽然听到“叮咚,叮咚”的门铃声。

我一怔,起身来到大门口,透过猫眼向外看,门外没有人。

我有些奇怪。走回房间,戴上耳机,躺进被窝听歌。

大概过了个把小时,我仍没有想到要做点什么。老公和孩子都不在身边,心里突然空空落落的,像是瞬间就老了,没人陪了。我特别想念妈妈,还想儿子。

三天没在家,孩子们吃好没?我想,最应该先做的,就是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

“咚咚、咚咚”,这时我隐约听到敲门声。

我迟疑了一下,起身来到大门口,透过猫眼向外看,门外并没有人。我打开门走到楼梯口察看,还是没有人。

忽然,“咔嚓”一声,防盗门被风吹上了。我被关在门外。钥匙挂在鞋柜上,我进不去了。手机也留在房间。

我正不知怎么办时,邻居家的门“咔嚓”一声开了,一个老太太探出头,说:“闺女,他们家没人在家。我按过门铃、敲过门了,都没有人开门。”

我有些恼怒,说:“我就是这家的,我一个人在家,听到敲门声,出来又没看到人。门就被风关上了,我进不去了。”

老太太哈哈大笑,说:“对不住,我吵到你了。”

我奇怪地看着她。

老太太说:“巧了,我也是一个人在家。来我家坐坐吧。”

搬到这里住了三年多,我还从来没进过邻居家,更没见过这个老太太。我有些犹豫。

老太太说:“我家电视看不了,我刚才敲门就是想找人帮忙修理一下。你进来帮我看看吧。”

我不好拒绝,跟着老太太走进去。

我打开电视,显示没有网络。我找到路由器查看,原来电源被关掉了。我打开电源,一会儿电视就能收看。

老太太说:“闺女,谢谢你。反正你也进不了家门,就留在这里陪我说话呗。”

我只能如此了,于是坐在沙发上和老太太聊起来。

老太太告诉我,她是中学退休教师,一个人住在河北老家,过年前几天刚来到儿子家。正月初二,一家人计划到云南丽江自驾游,可她受不了舟车劳顿,一个人留在惠州。又因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这几天一直待在家里看电视。今天中午电视突然就看不了,心想着找邻居帮忙修一下。

听到这,我心里犯起嘀咕,路由器的电源怎么会突然被关掉呢,故意的吧。

我问她:“你按门铃后,怎么不多等会儿呢?我在门里没看到人,就没开门。”

老太太又哈哈大笑,说:“没人应声,我以为你还在睡觉呢。”我脱口而出:“你知道我在家呀?”她面露尴尬,说:“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想请你晚上来我家一起包饺子,热闹热闹。”

看着她满头的白发和满眼的期待,我无法生气,也不忍心拒绝。我借她的手机给老公打电话,却关机了。

接下来,我和老太太边说话,边洗菜,和面,擀饺子皮。

“咚咚、咚咚”,我听到了敲门声。

老太太大声说:“来啦。”

她打开门,我看到老公带着女儿、儿子站在门口,老太太说:“快进来,洗手包饺子喽。”

儿子进门叫了声“奶奶”,然后转身扑进我的怀抱。

我一脸茫然。

老公进门拉着我的手说:“手机没电关机了,没来得及告诉你。这几天,我带着孩子在阿姨家已吃过两餐饭了。一大早,阿姨就邀请我们晚上一起包饺子。因你妈妈刚去世不久,我怕你触景伤情,担心你会拒绝。可阿姨说她有办法,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把饺子皮擀好了。”

老太太一笑,说:“一开始我心里也没底,后来是风帮了我的大忙。”

我听了,鼻子一酸,泪水溢出眼眶。

我转身擦掉眼泪,大声说:“包饺子喽!”

蝉鸣三千里

□潘玉毅

周末的午后,我正坐在阳台前看书,耳边忽然传来熟悉的声响。这声响不是一声两声,而是一片,气息绵长,好似专业的歌唱家在互相较量着专业技能。

初时只是间歇的、幽微的,后来就变得密集起来。它们从空气中跑来,从记忆中跑来,最终汇聚到现实世界里,好像一场排演了很久的大戏正式开始上演。

这是蝉鸣,也有人叫它“知了声”。

每年夏天,出梅入伏是一个必然会经历的过程。大约梅雨季与三伏天举行交接仪式的前后,声声蝉鸣就会不期而至。当它响起时,地面并无震动,耳朵里却已跑过千军万马。

于是,慵懒的耳朵忽然苏醒了过来,连同这个季节也跟着一起醒了。你都不用感受室内的温度,便知道“炎热”二字已经飘浮在空气里了。

空气既已炎热,消夏便成了一件难熬的事情。夏日里最不缺的便是蝉声,就算你刻意躲避,也避不开那此起彼伏、无处不在的蝉鸣。困意袭来时,本想安安稳稳地睡个午觉,结果“知炸”“知炸”的声音吵得人难以入眠,更不要说进入梦乡了。

蝉之为物,就像是一个参禅的修者。它并不刻意制造偶遇的场景,却始终存在于你的周遭。蝉身瘦小,栖在树上时,容易被树皮的颜色所掩盖,被斑驳的树影所遮挡,即使站在树下的人也未必能准确地说出它的位置、找到它的踪迹,但它的声音宛如一支穿林箭,从柳树、樟树、梧桐树的缝隙里穿过,从道路两边的门店和小区的岗亭间穿过,跑入千家万户,清清楚楚地落在每个人的耳朵里。知了,知了,每一声鸣叫都好像是在应答。只是不知道它们是在聆听长者的教诲,又或者是在回应小伙伴的呼唤?难不成是去年困扰了它们很久的某道题目今年忽然找到了答案?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记得刘禹锡写有《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一诗,诗云:“相去三千里,闻蝉同此时。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其诗可谓言简意赅,虽只寥寥数语,却道出了我的心中所想。

三千里很远,远到纵然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宝马良驹不停不歇,也得跑上将近两日两夜,可是于蝉声而言,这点距离又似乎不算什么。你在这边可以听到蝉声,在三千里外同样能够听到蝉声,而且彼此的声音十分相似,相似到像是由同一只蝉所发出。恍惚间,让人有这样一种错觉:你在赶来此地的时候,蝉把熟悉的故乡的声音也带到了这里。

蝉声所及之处,在城市,也在农村,在故乡,也在异乡。它甚至可以跨越时间的障壁,从三千年前的《诗经》,一路绵延至今。

古人闻蝉多有所作,且诗歌往往就以蝉声入耳的过程为题,譬如唐人来鹄、杜牧、吴融等写有《闻蝉》诗,宋人李纲、陆游、游九言等也写有《闻蝉》诗,及至明、清、民国诸代,杨基、高拱等多人亦著有同题诗。这些诗作虽然取的都是同一个题目,不过,不同的人听到蝉声时,心里的感受想来并不相同,是以诗人们在诗句里抒发的情感也是千差万别。

有人闻之生惆怅,有人闻之心悲切,有人闻之思故乡,有人闻之但觉两耳聒噪,恨不能躲入密室里去。其实,蝉还是那只蝉,蝉声还是那缕蝉声,只是因为听的人不同了,听的时间也不一样,心中萌生的情绪也就有了变化。这便如同王国维所说:“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确实,静也好,闹也罢,蝉本无心,不过是写诗人心中有意罢了。就像有人闻蝉愈觉烦闷,有人则有“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的感慨。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李青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站长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tukeji.cn/xintu/19871.html

相关文章

千里眼的关键词排名(千里眼的词语有哪些)

访问今日头条&抖音官方数据平台巨量算数千里眼的关键词排名,获取更多内容~2021抖音电商排行榜年度榜单-算数报告-巨量算数【年度策划】《2021抖音电商排行榜年度盘点》将通过回顾过去一年里的热点内容、...

用英语推动网络营销发展的动力的简单介绍

题目 网络的发展使网络营销成为可能并日益发展壮大,对传统营销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网络购物已跻身十大网络应用之列,用户人数达到6329万人,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5%到。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其发展的必然性...

关于合肥网络推广专员百度百聘的信息

云聘会现场。 吴兰 摄云聘会现场。 吴兰 摄中新网合肥9月18日电 (记者 吴兰)18日,2021年“智汇合肥高校行”秋招活动全球云聘会正式启动。据悉,此次合肥向全球高校伸出“橄榄枝”,云聘万名青年人...

去迪拜干网络推广的简单介绍

中国青年网6月23日电 据“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来,大量来自东南亚的跨境网络赌博团伙“转战”阿联酋。该类团伙以线上游戏、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合法”外衣做掩护,通过“高薪工作”、“网络传媒”...

包含免费建站免费的免费建站空间的词条

使用免费空间建设网站是最经济的手段,非常适合新手和创业者。通过免费空间建设网站,既可以通过实践学习建站技术,还能节省金钱,一举两得。对于一些初学者,使用免费空间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要如何建设一个网...

宝鸡google推广(宝鸡网络推广公司)

宝鸡google推广(宝鸡网络推广公司)

广告推广平台 1、资讯新闻类 头条、抖音短视频、快手视频、等这种全是以新闻资讯主导的信息流广告。2、)博客平台:因为博客的权重较高,所以搜索引擎对博客的排名会较为靠前,现如今,博客还是软文推广渠道的重...

现在,非常期待与您的又一次邂逅

我们努力让每一次邂逅总能超越期待

  • 效果付费
    效果付费

    先出效果再付费

  • 极速交付
    极速交付

    响应速度快,有效节省客户时间

  • 1对1服务
    1对1服务

    专属客服对接咨询

  • 持续更新
    持续更新

    不断升级维护,更好服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