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地球是一个光滑的球体,则地球上存在着“七压六带”。春分和秋分时,气压带的纬度位置为:
①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0°±5°,盛行上升气流;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30°±5°,盛行下沉气流;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60°±5°,暖空气爬升;
④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85°~90°,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气压带之间为风带,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夏季向北移动5°,冬季则向南移动5°。
图1 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春分/秋分)
2、澳大利亚的气候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10°S~42°S)、东半球(113°E~153°E),南回归线穿过其中,主要分布着7种气候,各种气候的成因如下:
①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迎风坡、沿岸暖流;
②热带、亚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背风坡;
③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背风坡、沿岸寒流。
④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迎风坡、沿岸暖流;
⑤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沿岸暖流
⑥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
从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东岸的气候更加湿润,西岸更加干燥,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
①地形。澳大利亚东岸为大分水岭(山地),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②洋流。东岸为暖流,可以增温增湿;西岸为寒流,降温减湿。
图2 澳大利亚气候的分布
例题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地28次南极科考航线、P大陆的自然带分布。
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昆仑站(海拔4093米)安装了光学望远镜,可以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进行研究。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该地在______时期,可以利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天文观测。
(2)科考船往返中山站、乌斯杯亚港(南美洲)之间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_等。
(3)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1)①常年受高压控制,海拔高,大气污染少;②极夜
(2)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
(3)①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精讲精析:(1)分析影响大气透明度的因素。①昆仑站位于南极,受极低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因此天气晴朗;②昆仑站的海拔较高,空气较为稀薄;③南极地区人类活动较少,产生的大气污染较少,大气透明度较高;④极夜时,24小时都是黑夜,没有了太阳光线的干扰,光学望远镜可以更好地观测太空。
(2)分析科考船会遇到的困难。①航线位于极地东风带,海上风浪较大,同时也会受到洋流的影响;②该条航线的纬度较高,因此温度较低,冰山较多,航行容易受到海上浮冰的影响。
(3)分析P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①P地为澳大利亚,由北向南(由赤道向南极),热量逐渐减少,自然带也逐渐由热带雨林带,变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为【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②由南北两侧向中间(由沿海向内陆),水分逐渐减少,自然带逐渐由草原带,变为荒漠带,因此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总结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从气候、海拔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分析昆仑站大气透明度高的原因;②依据航线所在的纬度、风带等因素,分析科考船可能会遇到的困难;③由赤道向南极、由沿海向内陆,分析澳大利亚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
不同地区的纬度、经度与海拔高度不同,所接受的光照、热量与水分条件不同,生长的植被也会存在差异(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
①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南北两极,太阳辐射的热量逐渐减少,植被也会发生变化: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②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来自海洋的水汽越来越少,气候会变得更加干燥,温差更大,因此植被也会发生变化:森林——草原——荒漠(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③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并且阳坡和迎风坡的水热条件更好,因此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所生长的植被也会有差异,例如热带地区从山脚至山顶: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高山草甸(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图3 三种地域分异规律示意图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